孩子做事不努力、學習沒動力?3招培養成長型思維,從此愛上學習

當老師12年來,一直對一個現象感到很困惑:每次考完試,有一部分學生迫不及待地想看分數,課間一趟趟跑辦公室,直到老師批閱完試卷告訴他成績為止。

可接下來講評試卷時,卻並不認真聽,讓更正試卷,交上來仍然是錯的。

不努力學習,不可能考高分,這麼明顯的道理他們怎麼能不明白呢?讀了《終身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以下簡稱《終生成長》)才意識到,這些學生的行為是由他們的思維模式決定的。

孩子做事不努力、學習沒動力?3招培養成長型思維,從此愛上學習


書中說:

固定性思維模式者只對反映其能力高低的反饋展現出興趣。腦波研究顯示:他們在被告知自己的答案是對是錯的時候注意力非常集中,但在得到可以幫助他們學習的信息時,沒有展現出一絲興趣。即使他們自己的答案錯了,對正確答案也毫不關心。

只有具備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才高度關注可以提高他們知識水平的信息。

《終身成長》以固定型和成長型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為主線,詳細解析了這兩種思維模式的人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會有怎樣截然不同的表現。這本書盤踞美國亞馬遜心理類暢銷榜長達10年,累計印量180萬冊,受到了比爾·蓋茨的撰文推薦。

作者卡羅爾·德韋克博士是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是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領域內公認的傑出學者之一,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她在對成功的數10年研究後,發現了思維模式的力量,本書是她總結研究成果的經典作品。

一、思維模式對孩子的學習有什麼影響?

孩子做事不努力、學習沒動力?3招培養成長型思維,從此愛上學習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孩子相信智力和才能是天生的,是一成不變的。如果自己天生聰明,那學習成績就會很好,如果成績不好,那就證明自己不聰明。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孩子則認為人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培養的。即使先天的才能、資質方面有著各種各樣的不同,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和個人經歷來改變和成長。

表現在學習和生活中,固定型思維的孩子一直將重點放在證明自己的聰明和才能上,因此非常注重別人的評價,很難承受挫折和批評,害怕犯錯,不敢挑戰任何自己能力範圍之外的事情。

成長性思維的孩子將重點放在收穫和成長上,在學習中更加看重通過努力和正確的學習方法取得進步。勇於接受挑戰,能積極應對失敗和挫折,從中學習。

二、為什麼成長型思維模式更有利於孩子的學習?

孩子做事不努力、學習沒動力?3招培養成長型思維,從此愛上學習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侷限性在於:

既然認定天生才能是一成不變的,就需要一遍又一遍地證明自己的聰明和能力,以此獲得安全感。

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將每一次測驗和評估當作終身適用的評判,不容許自己出現錯誤,竭盡全力維護當下的完美,不敢去接受新的挑戰,因為有可能遭受失敗。

出現錯誤或失敗時,他們第一反應是進行掩蓋或將責任推給別人,以此來維持自尊,因為承認錯誤就意味著承認自己不聰明、沒能力。

他們也不看重努力,覺得如果你天生聰明,就不需要努力也能取得好成績,優於別人。

而且在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看來,身邊其他人的成功就意味著自己的失敗,因此,他們不善於與人合作,還可能傾向於通過打壓別人來抬高自己。

這種思維模式將人困在原地、停滯不前。

而成長型思維模式者更擅長學習,因為他們相信能力是不斷進步的,可以通過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他們不會將當下的失敗看作最終的結論,而將其視作改進提升的機會。

他們能夠專注於成長,不斷獲得知識,力求進步,敢於挑戰任何能讓自己有所收穫的事情。

在這樣的信念下,他們就會不斷地努力取得進步,讓自己一步步走向成功。

孩子做事不努力、學習沒動力?3招培養成長型思維,從此愛上學習


三、怎樣讓孩子擁有成長性思維模式呢?

對於孩子來說,努力學習的前提是具備成長性思維模式。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培養呢?

01.不要誇獎聰明,誇獎努力和選用的策略。

許多父母喜歡誇獎孩子聰明,想以此讓他們樹立自信。我以前也經常這樣,向機靈但不愛學習的學生強調說他們非常聰明,只要稍加努力成績一定能快速提高,可效果卻適得其反。

看了《終身成長》才明白,這樣的誇獎只能強化他們的固定型思維模式:既然父母和老師都認為他很聰明,那麼無須努力也能取得好成績。

而且,萬一他們經過努力仍然考不到好成績,那不就證明他們根本就不聰明嗎?這無異於昭告天下自己是個失敗者,絕不能冒這樣的險。所以他們更加不願努力。

02.引導孩子將錯誤、挫折和失敗看作學習的機會。

孩子做事不努力、學習沒動力?3招培養成長型思維,從此愛上學習


要讓孩子有成長性思維模式,父母首先就要以成長型思維對待問題,尤其在面對孩子的錯誤、失敗和挫折時,父母的表現會直接塑造孩子的思維模式。

當孩子犯錯時,父母表現得過於焦慮,不假思索地批評責罵孩子,或試圖掩蓋孩子的失敗、降低標準等來消除孩子的挫敗感,都不利於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發展。因為這兩者都傳遞著同樣的信息:失敗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

如果父母自己善於從錯誤中學習,也鼓勵孩子將錯誤當成改進提升自己的機會,那麼孩子就會明白,一個人的能力是可以不斷變化發展的,通過改正錯誤、努力學習就能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這就形成了成長性思維模式。

03.重視對知識的深入理解,不要將分數作為學習的最終目標。

《終身成長》一書中作者卡羅爾·德韋克教授根據研究發現,如果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理解,而不是簡單地通過死記硬背知識、規則和步驟來“保證”好成績,學生更容易認為自己的個人能力是可以發展的。

所以她建議老師應當將對知識的深入理解當作教學的最終目標,而不只是讓孩子記住各種考試要點,考出高分就萬事大吉。

我們作為父母更應該如此,現在普遍存在學生在考試中不惜以作弊來取得高分、越來越厭學等現象,都和學校、父母只注重學習成績、忽視學習過程不無關係,這也是培養固定型思維模式的溫床。

孩子做事不努力、學習沒動力?3招培養成長型思維,從此愛上學習


愛不只是一種態度,還是一種行動,面對孩子我們不僅要擁有愛,更要擁有長遠的眼光。對於孩子來說,真正重要的並不是目前的學習成績,而是長久的競爭力。一次期末考試取得的高分並不算什麼,真正的成功是敢於不斷挑戰自己,一次次超越自己。

具備成長型思維模式,能夠一直保持積極進取的態度和超越自己的勇氣,才是孩子真正的學習動力所在。讓我們遵從卡羅爾·德韋克博士在《終身成長》中的建議,學會稱讚孩子的努力和方法、教孩子將錯誤、挫折和失敗當作學習的機會、將對知識的深入理解作為學習的最終目標,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模式,讓孩子體驗學習的樂趣,擁有終身成長的勇氣。


【更多精彩】學霸也能玩出來,3步提升孩子專注力,培養多種學習力考到好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