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乡土文学

老爸,老妈的豆腐坊

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老爸的豆腐坊,也热闹了起来,每天来买豆腐的乡亲,络绎不绝,送走一拨又迎来一拨,乡亲们的欢声笑语,和着豆腐的清香,不断的在农家小院的上空弥漫,回荡。

走进豆腐坊,一口可以一次出六十斤豆腐的大锅,特别醒目,锅的上方架了一个水桶,可以方便随时加水,左边安置着浆渣分离的小电磨,还有点卤用的小壶,小缸,一应俱全,被老爸刷洗的干干净净。

每天,天还不亮,娘一簸箕一簸箕的仔细拣选豆子里的杂质,把干净的豆子泡在清水里。这期间娘要不停的换水,以至豆子涨的饱满,水越来越清,这是保障豆腐干净,卫生的一个重要环节。下午,老爸,就开始磨豆腐了,乳白的豆汁随着磨浆机的开动,缓缓流入锅中,此时娘也把灶火燃起,满满的一大锅豆汁需要烧一段时间了,火苗贪婪的舔着锅底,开始时,可以烧大火的,烧到锅边冒泡的时候就必须撤火,改小火,一免溢锅。老爸搅动着就要开锅的豆汁,随手把卤水沏好,缸子准备好,一阵清香扑来,锅里翻起了白色的浪花,开锅喽!老爸招呼着来买豆腐的乡亲,都进屋盛碗豆浆喝吧,桌上有白糖。乡亲们也毫不客气,一边喝着,一边赞着,浓浓的乡情就像这浓浓的豆浆,那样,清香,绵长。

最喜欢看老爸点豆腐了。老爸一手拎着马勺,一手端着卤水,娴熟的技艺点出来的豆腐,软嫩可口。老爸把点好卤的豆腐脑舀到豆腐盘里,用笼布包好,压上宽宽的木板,石块,明天早上,方方正正的豆腐就做成了。老爸卖豆腐不但不缺斤短两,称头都是高高的。后面的零钱从来也不收,老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都是乡里乡亲的。娘嗔怪他,咱这是小本买卖,老爸笑而不语,是该怎样卖还是怎样卖,老爸,老妈的感情极好,没有吵过,闹过,同甘共苦了这么多年,以前贫困的日子,通过勤劳的双手,吃苦耐劳的精神。越来越殷实了。

厚道的老爸把买卖做的红红火火,使他们的晚年生活不但富足,而且充实。

不知听谁说过,母亲是海,父亲是山……。我是幸福的,因为我有您们。

――红霞

2018.2.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