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凌這對父子登上《陝西日報》頭版頭條!

楊凌這對父子登上《陝西日報》頭版頭條!

5月5日,《陝西日報》頭版頭條刊登題為《父子育種記》的文章,報道了楊凌育種“土專家”羅恩後和兒子羅鵬培育洋蔥新品種的故事。報道全文如下:

父子育種記

在楊凌,有個搞洋蔥育種的老羅。當初的老羅是個小白楊一樣有朝氣的小夥子,30多年過去,歲月帶走了青春,留給了老羅滿臉的皺紋和一腦袋的“金點子”。如今,他帶著兒子小羅,繼續探究著洋蔥地裡那些門道兒……

老羅名叫羅恩後,是楊陵區揉谷鎮人。20世紀80年代,為了生計,老羅外出唱過戲、打過工、創過業,是個真正的“跨界青年”。後來,老羅惦記家裡人,於是揹著行囊回了家。

那個年代,農村幹事業的門路有限。老羅思來想去,最終看好當地的傳統產業——種植洋蔥。老羅說,那時候揉穀人種洋蔥,小打小鬧、不成規模,銷路也不好。

老羅是個心氣兒高的人,他覺得,幹就要幹好。於是,老羅開始自己著手選苗育種。有了好種子才能種出好洋蔥,洋蔥好才能銷量好,銷量好才能擴大規模。這個道理,老羅一開始就明白。那時候,老羅得空就去找省農科院的專家,學習洋蔥育種知識,再加上自己種洋蔥的經驗,理論加實踐,老羅進步很快。

洋蔥育種,提純復壯技術是關鍵。為了選育出優質品種,老羅自學了作物遺傳學、植物學等課程,日復一日在地裡觀察種苗生長情況。時光流淌,選育洋蔥新品種的艱辛故事,老羅很少講給旁人聽。但老羅的辛苦,兒子小羅都看在眼裡。

小羅名叫羅鵬,他記得,自己讀初中的時候,每年放暑假剛好趕上洋蔥採收,他就在地裡幫著收洋蔥。收回來後,老羅拉著架子車,把自家的洋蔥新品種送給鄰居、鎮上的蔬菜經銷商免費嘗,讓他們提意見,同時拓展銷路。功夫不負有心人,2000年,老羅的洋蔥新品種培育初見成效。有一次,老羅把洋蔥送給蔬菜經銷商後,對方很快回了電話,誇他的洋蔥品質好,讓再送些過去。自此,老羅的洋蔥逐漸打開市場,有了些名氣。

後來,經過不斷的品種優化,老羅培育出瞭如今的洋蔥新品種“秦紅寶”。“秦紅寶”產量高、抗病性強。比起以往切開辣眼睛的老品種,“秦紅寶”的辣味稍淡、甜脆爽口,以其高品質很快就遠銷海內外。

“現在種洋蔥如果不知道‘秦紅寶’,要被同行笑話。”老羅說。“秦紅寶”畝產6000至8000公斤,最高可達1.1萬公斤,是過去老品種的2至3倍。2013年,“秦紅寶”洋蔥系列新品種經過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2014年,獲楊淩示範區科技成果獎;2015年,“秦紅寶”商標在國家商標總局註冊。如今,老羅在省內多地經營的洋蔥育苗基地總面積已達2000餘畝。種子年銷量從最初的百餘公斤,增長到近年的2萬餘公斤。

“‘秦紅寶’,就是長在三秦大地上的紅洋蔥,農民的致富寶。”這句話,老羅經常跟小羅唸叨。2016年,一場重病讓老羅身體狀況不如從前了,大學畢業後在外打拼的小羅,不忍看到父親辛苦操勞大半生的洋蔥事業無人接手,便回鄉當起老羅的助手。

進入這一行,小羅才發現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每當老羅給菜農講課時,小羅都跟著去聽。為實現綠色生態種植,小羅成天泡在地裡做新型環保肥料試驗。小羅思考最多的,是如何把洋蔥新品種進一步優化,解決不耐儲存的難題。2016年7月,在小羅的鼓動下,老羅還成立了自己的洋蔥研究所,研究洋蔥產業發展中的各類“疑難雜症”。

“他的腦子比我靈活,但現在只能算半個‘專家’,想搞好洋蔥育種還得歷練。”說起小羅,父親老羅的評價簡單而中肯,卻又滿含期待。

來源:《陝西日報》

記者:程剛 見習記者:王姿頤

編輯:王晴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