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對待,精準預防,新型流感可控可防!

自武漢有少數人患上流感並有數例死亡事件後,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不排除還有人有些恐慌,其實流感病毒新型與否,一點兒都不神秘。

科學對待,精準預防,新型流感可控可防!


科學對待,精準預防,新型流感可控可防!

流感病毒一般為球狀或冠狀,它的結構由兩部分組成,即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如上圖所示。所有流感病毒的遺傳物質都是RNA,RNA的不同,決定了病毒種類不同,當然同一種流感病毒,由於RNA局部分子結構改變,導致出現不同的亞型,所謂源於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就是新的變異類型。實際上,流感病毒的RNA變異是家常便飯,所謂變異,生物學上的定義是‘’親代和子代之間以及子代個體之間在性狀上的差異‘’,以人為例通俗地說就是父母與子女在外貌和生理指標上的差別,同家族同輩之間的差別,這些差別就是變異。因此,變異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且隨處可見的現象,變異現象絕大多數是正常或中性的,極少數是有害的,變異和不正常根本不能劃等號!然而社會中很多人不瞭解變異的科學概念,但卻比較頻繁地去用該詞交流,並不假思索地誤認為變異就是一種兇險的變態存在,特別是當和病毒聯繫起來就顯得有些嚇人似的云云,這完全是誤會和訛傳。

科學對待,精準預防,新型流感可控可防!

至於大小,流感病毒為100納米左右,相當於萬分之一毫米的大小,真真切切太小了,所以它們無孔不入,卻也是脆弱的存在,紫外線、酸鹼、洗滌劑、高溫、抗體等殺死它們都是分分秒秒的事。但是為什麼人被感染後並沒有覺得它們脆弱呢?這是因為人體細胞內的環境太適合它們生存,它們繁殖力超強,它們的破壞力是靠驚人的數量實現的,當然此時一些細菌也會乘人之危侵入人體,妄圖瓜分一些營養,所以人得病後,身體的內部往往面臨著多線‘’作戰‘’的問題。在人體內,產生殺死病毒的抗體是需要時間的,如果在大量抗體開始產生的時候,身體當時的損害不大,那麼戰勝病毒指日可待,然後身體內遺留了部分抗體,今後若再有同樣病毒入侵,這些抗體會迅速參戰,將它們消滅在萌芽狀態,此時人不會有什麼明顯感覺,也就是說因為具有了免疫力,不知不覺中就戰勝了病毒。如果抗體產生的少或抗體參戰時,身體已被顯著損害,加之藥物也不給力的情況下,那麼這個人最後要麼死裡逃生,要麼就徹底‘’掛掉‘’。說到流感引起的死亡,在1918年,流感全世界大流行,那時沒有先進的醫療,什麼抗病毒藥和抗生素等統統沒有問世,所以當時全世界因此死亡了近四千萬人。現在流感的死亡率和那個久遠年代相比,簡直不值得一提。當然人的生命是寶貴的,有且僅有一次,即使是極低的死亡率,我們也應高度重視。有病積極治療,沒病認真預防。說到個人預防,戴口罩是簡便易行的一種措施,特別是車站、商場、銀行、公交車內等公共場所。然而筆者在前兩天看到有的人在人行道上戴口罩,進了銀行在等待叫號的時候卻摘下了口罩,這種做法真是本末倒置。病毒、病菌傳染人,是在足夠的數量或密度的情況下才能實現的,因此在人行道這種露天場所下,被傳染的概率極低(行人特別多的情況除外),而在相對封閉的公共場所內被傳染的可能性就明顯高於前者。網傳南方有一人被傳染,自己推測是通過眼角膜或眼結膜傳染的,筆者實在不敢苟同這種說法,如果真是通過這種途徑感染的話,只能有以下幾種情形:第一種,不小心被別人咳嗽的飛沬噴到自己的眼睛裡,而那個人正好是個傳染源;第二種,不小心手指觸摸了帶有病毒的飛沫、唾液後,又用這個手指去摳自己的眼角;第三種,在某種情況下,被人‘深情地’吻了眼睛,而對方恰好是患者或者是病毒攜帶者。哦哦哦,您說說,能達到這種級別的巧合也真不容易啊!

科學對待,精準預防,新型流感可控可防!

目前的新型流感,比照2002年的非典(sars病毒引起),傳染面較小,死亡率僅為非典的十分之一,加之我國已經有防控重大傳染病的經驗、技術和力量,所以大可不必恐慌,我們要做的事是,管好自己,為武漢加油!૧(●´৺`●)૭(´▽`)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