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得了國內外網友的喜愛 李子柒為什麼就火了?

英雄莫問出處,富貴當思原由。其實,更值得思考的是,李子柒為什麼就火了,就贏得了國內外網友的喜愛?

贏得了國內外網友的喜愛 李子柒為什麼就火了?

李子柒

  李子柒為什麼就火了

  ◆孫佳音

  一個星期前,也許你跟我一樣,並不知道李子柒是誰。一個星期來,零零星星地,你總瞥過有人讚歎,有人感慨,有人嫉妒,伴隨微博上閱讀超過7.5億次的“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輸出”的熱搜話題,這個名字不再陌生。

  那麼李子柒到底是誰?出生於1990年的李子柒,6歲時父親去世,她便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生活在四川綿陽農村的李子柒,和爺爺一起做木工,陪奶奶一起做飯,莊稼成熟時,便下地幹活。14歲時,迫於生計小女孩輟學進城打工,300元工資起步,睡過公園長椅,做過各種各樣的工作。8年後,奶奶病重,她放棄了城裡的工作,回到鄉下。為了餬口,李子柒擺過地攤,開過淘寶店,但是沒有成功。後來為了網店的流量,2015年開始自導自演古風美食視頻,意外地火了。

  李子柒火到什麼程度?在國內,她的新浪微博擁有超過2000萬粉絲,做菜、釀酒、造紙、納布鞋、做漢妝、編籃子、砌爐灶、蓋涼亭,幾乎每條視頻都有幾千萬次的點擊。一條11分鐘的“筆墨紙硯,中國的文房四寶!”就有超過1.1億次的觀看數。點開一看,從煉煙、和料、製作、晾乾、描金,穿著漢服的李子柒沒有一句臺詞,卻將制墨工藝“娓娓道來”……李子柒2017年註冊了某一海外視頻平臺,入駐兩年,她發了104個視頻,收穫了740萬粉絲。來自世界各地男女老少的粉絲,硬是把釀醬油、蒸窩頭、曬粉條、吊柿餅的視頻看到上頭。與她相比,BBCNEWS(英國廣播公司新聞頻道)發了10750個視頻,只有559萬粉絲;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粉絲倒是比李子柒略多些,但他們發了近15萬個視頻,視頻的平均點擊數和粉絲的粘性都遠遠落後於這個家住深山、初中便肄業的中國妹子。

  回到熱議了一整個週末的話題,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輸出?自然是。李子柒的視頻,沒有一個字誇中國好,她只是默默地在那裡幹著農活,偶爾地跟奶奶說幾句四川方言,但全世界各地的人,卻開始瞭解“有趣好看”的中國傳統文化,並紛紛誇讚中國人的勤奮、聰慧,進而開始喜歡中國人,喜歡這個國家。

  英雄莫問出處,富貴當思原由。其實,更值得思考的是,李子柒為什麼就火了,就贏得了國內外網友的喜愛?

  如果你只是也想做一個“網紅”,或者給自己的淘寶店帶貨,那麼你應該看到李子柒最初單槍匹馬做視頻的不易,那些把相機墊在石頭上、架在板凳上,甚至掛在樹上,來回調試只為拍一個鏡頭的辛苦;也應該瞭解那些有條不紊、行雲流水、庖丁解牛、手起刀落背後,是堅持不懈的努力和積累。為了拉出一碗二細的蘭州拉麵,姑娘到甘肅拜師學藝,足足練習了兩個月。沒有什麼成功是隨隨便便的。

  如果你也想復刻中華農耕文明中平靜、安寧、從容的一面,甚至想要學著李子柒,將中國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將幾千年前陶淵明詩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嚮往傳遞給外國網友,那麼你需要明白,對自然的嚮往、對勞動的欣賞、對親情的眷戀,這些樸素的美好才是李子柒在視頻平臺上的“通行證”。

  通過互聯網放大賦能,自然是當代傳播的要義所在。我們未必都要扛起“文化輸出”的大旗,但李子柒的成功起碼告訴我們,真誠地展示我們的日常,比如美食、歷史,進而通過這些美好吸引關注、瞭解我們這個民族和國家,或許相比僵硬的說教和滔滔不絕地自我吹噓,要管用得多。想想韓國文化近年在全球日漸豐厚的影響,想想迪士尼、漫威、老友記對世界潛移默化的輸出,“文化”很管用,但“輸出”急不來。不如,在點滴的交流和碰撞中,讓世界知道我們的勤勞聰慧,知道我們富有創造力,也知道我們真誠友善、熱愛和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