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伟刚:履行社会责任要抱着一个开放的心态

孟伟刚:履行社会责任要抱着一个开放的心态

2018年12月,原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孟伟刚退休了。他说,从1978年参军开始,他正好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而这中间有将近一半时间,他和同事们持续做了一件与经营、与盈利无关的事:发起“利群阳光助学行动”,帮助追求梦想的寒门学子,至今已有18年。

2001年春末夏初,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杭州卷烟厂计划在杭州城站附近建歌德大酒店,准备拿出50万用于奠基仪式。孟伟刚和同事们正在谋划,用什么形式来组织这个奠基仪式,想了很多方案,做了不同比较,最后大家有了一个共同的想法:要把这50万元怎么用得更有意义,不去做一个形式上的开工典礼,而是做一个回报社会的实际举动。

那时正值高考期间,整个社会都在关注这样一个状况:有一群考上大学、品学兼优的孩子可能会因为家境贫寒无法支付大学学费。于是,“利群阳光助学行动”就这样应运而生了,第一年,100名浙江的阳光学子因为这个项目走进了大学校门。

18年后,已经有18个省市陆续加入进来,受到资助的阳光学子已经接近50000人。说到初心,孟伟刚觉得,走上这条路,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

由浙商总会公益慈善事业委员会出品、都市快报快公益策划、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支持的“浙商·责任之魅”系列访谈本期推出:

孟伟刚:履行社会责任要抱着一个开放的心态

本文大概

3731字

阅读需要

6分钟

孟伟刚:履行社会责任要抱着一个开放的心态

孟伟刚

原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浙商总会公益慈善事业委员会首任轮值主席

孟伟刚:履行社会责任要抱着一个开放的心态

问:“阳光助学行动”这个公益项目的特点是什么?

孟伟刚:公益,除了资助和受助两者之间的关系外,还能够逐步唤起社会的善意和爱心。阳光助学19年,中烟公司的角色,从“唯一”到“第一”到“之一”。

2001年,已经决定资助寒门学子的孟伟刚准备与一家媒体合作,一起找到这100个符合条件的应届高考生。

正在此时,都市快报社也接到了很多读者来电,反映他们自己的孩子或者周围的孩子考上大学,但是家里确实困难。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开始了这个项目的第一年。

推动公益项目的激发和唤醒功能,是孟伟刚决定和媒体合作的原因。19年里,18个省市,每个地方都无一例外地有一家主流媒体和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

高考结束后,“阳光助学直通车”就穿梭在山路乡间,记者走进阳光学子的家中,将他们在逆境中坚定成长的故事通过报端讲给大家听,使得寒门学子这个人群、阳光助学这个项目得到了更广泛的社会关注。

什么是“从‘唯一’到‘第一’到‘之一’”?孟伟刚说,项目刚启动的前几年,中烟公司是唯一的捐赠方;通过媒体的推广、放大和启发,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加入进来,开始的时候,中烟公司的捐赠量还是第一;现在,社会捐赠已经超过中烟公司了。

“这是我们非常乐意看到的结果,社会参与的力量多多益善。正是因为阳光助学行动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所以才能从浙江一个点的启动,逐步在时间上经过了19年,在空间上扩展到18个省。”孟伟刚说。

孟伟刚:履行社会责任要抱着一个开放的心态

都市快报记者走访阳光学子家庭

孟伟刚:履行社会责任要抱着一个开放的心态

问:在这样一个长期的项目中,是否遇到过质疑?

孟伟刚:遇到一些问题,我们努力回答,不断推动、促进、维护这个项目的健康发展。初期,我们的资助标准就遭到过质疑。

“利群阳光助学行动”的资助标准,是每个符合标准的阳光学子每人5000元,相当于大学首个学年的学费。项目初期,就有人提出这个问题:为什么只给一学年的学费?为什么不承包4年的学费。事实上,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很多社会捐赠就是解决阳光学子4年学费的。但中烟公司却一直坚持5000元的标准。

关于这个问题,在项目设计之初,孟伟刚就有所考虑:“我们的定位,是帮人一时之难,长期的困难,还是要立足于自己的努力和奋斗。”

孟伟刚见过很多需要资助的寒门学子,他们一路走到高考,以优良的成绩被大学录取,这种顽强的生存发展意识 和能力,永不言弃的可贵精神,并不是在媒体采访时、在企业资助时那一天才有的。孟伟刚担心,资助时的大包大揽,让孩子们觉得可以完全依靠、甚至依赖的时候,反而消弱了这种精神,这就与中烟公司的本意不一致了。

“其实,他们就差临门一脚。”孟伟刚持续关注着阳光学子,后面的学习生涯、生活来源怎么解决?会不会进入大学之后再由于经济问题出现辍学?

“五周年的时候,我们就进行了一次回访,出了一本书,这样的情况一个都没有。这些同学非常努力,在完成学业的同时,通过勤工俭学,自己为自己去争取学习的条件,其实把他内在的其他的潜能激发出来,我觉得这个才是我们整个社会共同努力推进的一种导向。”

孟伟刚:履行社会责任要抱着一个开放的心态

利群阳光助学行动十五周年感恩活动现场

孟伟刚:履行社会责任要抱着一个开放的心态

问:企业推动一个公益项目,就需要在正常经营外增加很大的工作量,在企业内部有没有不一样的声音?公益项目对企业本身有没有影响?

孟伟刚:从企业社会责任担当的角度,我们去做这样的一个公益项目有必然性。因为中烟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平和”,“在企业服务的同时,还能够为社会做点事情”,这种想法是一致。更何况,我们还从阳光学子和社会资助者身上汲取了很多能量。

每年6月开始高考到9月开学前,中烟公司市场营销等部门就异常忙碌,他们从联系十几个省的媒体和公益慈善组织开始,到持续关注走访情况、整理阳光学子名单,最后去全国各地参加学子报告会和助学金发放仪式。这样日常工作以外的马不停蹄,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很辛苦,但没有人说“不”。

坚持下去的动力是什么?孟伟刚说,其实企业是有所回报的,就是精神,有阳光学子身处逆境永不放弃、始终充满阳光的精神,也有社会爱心力量的无私奉献精神。“物质上,是我们能帮助了他们,在精神上,是他们帮助了我们。”

孟伟刚曾经收到过一份礼物,是山东一名阳光学子寄来的——一包家里种的花生,让他念念不忘,告诉过很多人。还有很多曾经鼓舞过他们的阳光学子故事,孟伟刚娓娓道来。

故事的主角是个女孩。她现在创业成功,成了女企业家,也是当地的政协委员。女孩身在一个非常贫寒的农村家庭,父母都是残疾人,家徒四壁。高中的时候,英语外教老师非常好奇,是什么样的家庭培养出了这样一个优秀、机灵的女孩,想要去村里家访。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家里这种情况,可能会婉言推辞,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个女孩没有一点自卑感,非常坦然地说:“欢迎!“她马上打电话到村里,告诉爸妈周末老师要去家里,家长还有些紧张,不知道该怎么接待客人。女孩说:“别紧张, 整理一下就可以了。”那个周末,女孩大方地向老师介绍了自己的父母,外教老师没有想到,女孩的家境和她的阳光,形成了如此大的反差。

孟伟刚说,这个故事让他感受到了“自信”。他觉得,这种真正发自内心的自信,是中国、是中国人在复兴道路上需要的一种心态,即使中国目前的发展仍然不充分、不平均,“我们都要有这样一种自信,有困难有不足的地方,要努力去改变,而不是嫌弃”。

在19年里,这样的故事太多了。孟伟刚还见过积极参与进来的企业家、拿出自己退休工资的老教师,这些社会的温暖和正能量是这个项目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

孟伟刚:履行社会责任要抱着一个开放的心态

一位退休教师将助学金送给阳光学子

孟伟刚:履行社会责任要抱着一个开放的心态

问:19年来,已经有50000名阳光学子,遍布在全球各地、各个行业,您觉得能不能通过他们把力量延续下去?

孟伟刚:

现在,已经有阳光学子以各种方式回到阳光助学行动中来。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就是感恩。

50000名阳光学子,大多数已经毕业走进社会,他们有的成为企业家,有的进入政府部门,有的在各行各业成为顶梁柱。每年夏天,孟伟刚和同事们到各地参与活动,几乎都会看到往届阳光学子的身影,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公益中来。他们有的已经有了一定经济实力,就直接捐款帮助学弟学妹;有的就做志愿者,参与走访、发放等各种环节,以各种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再一次回报社会。

孟伟刚上面讲述的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如此,她不仅捐钱,还带着自己的员工一起做公益。不管是“阳光助学”十五周年,还是好几年助学金发放仪式,她都积极来当主持人,成为阳光学子最好的榜样。

孟伟刚说,阳光学子有共同的感恩的基础,这和中烟公司做公益“帮人,还要激发其自身努力”的定位是分不开的。所以,让50000名阳光学子将这个项目的力量延续下去,是完全行得通的。

“实际上,他们的奋斗经历、励志故事、精神风貌,通过媒体传播出来,感染了一批人,我觉得这个已经远远超越了助学活动企业出资助学的这样形式,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者。”

孟伟刚:履行社会责任要抱着一个开放的心态

利群阳光助学行动历年海报

浙商责任价值观

孟伟刚:履行社会责任要抱着一个开放的心态

孟伟刚(右)接受都市快报副总编姜贤正(左)采访

问:您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什么?

孟伟刚:我们把企业叫“企业法人”,其实企业也像人一样,有它的性格,是一个人格化的存在,它生于这个社会,就客观地需要对这个社会负责。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大概念,它和这个社会是友好的,比如不能污染环境,需要做好自己的污染物处理;要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核心价值去帮助他们;参与精准扶贫,比如我们在一些原料产区,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产业合作的投资。

一个企业的规模再大、效益再好,对于整个社会的飞速发展是杯水车薪。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我感受最深的是,一定要形成一个多方参与的平台,让社会本来所具有的爱心和善意能够有所合适的表达,才能有更大的影响力。

问:您认为如何处理公益和商业的关系?

孟伟刚:尽管每年各个合作媒体有大量版面报道阳光学子的故事,中烟公司的企业宣传却很纯粹,即使是在项目初期,媒体广告还没有那么严苛的时候,也几乎没有对品牌本身的宣传;2018年,我们的资助金额不变,但拿掉了“利群”的冠名,有一些省份是其他爱心企业来冠名,我们也很欢迎。

我觉得,企业的社会公益和企业的经营功利要分开。企业要讲竞争,要完成经营绩效和考核,员工有经济诉求,这些都在企业经营的范畴里去运作;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公益活动,就要专注于公益,不要把两者参杂在一起。要不然,各个合作方就会找不到方向,找不到主题。

问: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国企与民企有什么不同之处?

孟伟刚:浙商企业家群体,是非常优秀、非常特殊的一种力量,他们经济规模大小不一样,关注方向不一样,但是有一个共同的意识和决心,就是关注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公益。

中烟公司作为一家国企,除了经营当中依法纳税外,我们的经营利润也全部由国家掌控,用于国家和社会运行的方方面面。国企拿出一部分钱来做公益,更多的是为国家发现一些社会痛点,承担一些具体的社会关注,当然也需要我们用心的投入。

民营企业的收益是民营企业家的,从这点上来说,他们是真正拿出自己的资产履行社会责任、参与慈善事业,他们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我觉得,我们要更好地向民营企业家学习。

问:您怎么理解企业家的担当精神?

孟伟刚:我们不要去看这个企业挣了多少钱,企业家的身价有多少,每个企业的健康发展,其实都会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浙商总会郑宇民秘书长曾经说过,要使得企业家把社会责任的担当、公益慈善的投入,作为企业和企业家的生存状态。这是郑秘书长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位。如果每一个企业、企业家都以此作为生存状态,社会发展就会更加美好。

- END -

本文内容根据都市快报副总编姜贤正对原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浙商总会公益慈善事业委员会首任轮值主席孟伟刚

的访谈整理而成,“浙商·责任之魅:从价值观到方法论”系列访谈视频节目将在近期陆续推出,敬请期待!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孟伟刚:履行社会责任要抱着一个开放的心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