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超級工程"到"最美邊境"《最美中國》收官彰顯中華風采

由優酷和大疆傳媒聯合出品、上汽大眾途觀L冠名的《最美中國大有可觀》第三季今日收官。在中巴、中尼、中蒙邊境上的民族文化傳承之中,我們看到了石頭城上演耗牛叼羊、邊境小學點燃希望之光和喀納斯尋訪希望之聲這些平凡人不平凡的追夢生活,最後一期節目來到了四川成都,記錄地震預警系統與死神爭分都奪秒的較量故事。

大陸地震預警網 與地震賽跑的抗震"英雄"

2008年5月21日,一箇中國人難以忘記的日子。當天下午14時28分04秒汶川縣發生里氏8.0級地震,地震強度達11度,地震波及大半個中國及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

從

彼時正在奧地利從事理論物理博士後相關工作的王暾,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就試圖通過電話確定家人安危,但電話已經打不通了。焦急的等待了幾個小時後,才終於和父母重新取得聯繫。這次經歷讓作為科技工作者的王暾走上了中國地震預警系統的開發道路。

從

一個月后王暾回到祖國投入地震預警工作,歷時3年的不斷設計與開發, 2011年大陸地震預警網開始正式服務社會。如今安全運行8年的大陸地震預警網已經覆蓋了31個省市,覆蓋人口達6.6億,連續預警52次破壞性地震,無一誤報。

但在地震預警系統開發的初級階段卻面臨了兩大難題。資金匱乏是王暾和他的團隊面臨的首要難題,為此他們只能一邊籌款一邊科研;另一個難題是沒有人願意接受他們的預警終端系統。

從

面對這個問題,王暾想到了北川縣。這個距離震中140公里的小縣城是512地震受災最嚴重的區域,王暾想在這裡試試自己的預警系統能否被接納。在北川他們結識了時任北川縣防震減災局局長的陸桂全,親歷了那場劫難陸局長在面對王暾的地震預警系統時說"我也有一些擔心,但做總比不做好,因為以人為本,生命更重要"。

從

512地震對於北川來說是錐心之痛,全縣遇難同胞15645人,達全縣人口的三分之二,受災最嚴重的北川中學僅有一個在上體育課的班級倖免遇難。談及這場災難陸局長至今都難掩悲傷,他親眼看著人們被巨石壓住奄奄一息卻束手無策,這也是他願意接受地震預警的原因之一。他常常在想如果當年的北川能夠擁有31秒預警,將會有多少人能夠躲過那次災難?

如今除了通過距離和時間差預警地震的大陸地震預警網,王暾和他的團隊還投入了地震雲圖的探索和研究。他們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像氣象臺通過雲朵預警天氣情況一樣,通過地表的傳感裝置反推地下的應力反應來提前預報地震。

從超級工程到最美邊境 《最美中國》盡顯中華雄姿

作為廣電總局建國70週年獻禮片之一,《最美中國 大有可觀》以鳥瞰的拍攝方式呈現了一個你從未見過的中國。節目共分為超級工程和最美邊境兩個章節。超級工程將鏡頭對準了敦煌100MW光熱電站、平塘特大橋、藍箭航天以及雪龍2號等數個處於國際領先地位的基建工程,而這些看似冷硬的"鋼鐵巨獸"背後卻隱藏著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從

鄭永傑為了首航敦煌光熱電站建設,10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趙炎平為了雪龍2號能夠順利投入使用,常常加班到深夜;王騫為了讓平塘特大橋早日竣工,無論颳風下雨都奮戰在一線;葛明和為了火箭升空,帶領團隊日以繼夜通過200多項專利打造 "天鵲"發動機。他們作為"超級工程"背後的建造者,始終堅守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奮戰在一線。

從

與奮戰一線的工程師們不同,最美邊境上的中華兒女正在為民族文化傳承和家鄉發展而努力。中巴邊境線上熱合曼·比江以學習犛牛叼羊作為自己的成人禮;中尼邊境線上桑吉巴姆懷揣醫護夢想,想讓家鄉變得更好;中蒙邊境線上傳承圖瓦音樂的旱獺樂隊,正在探索民族音樂和流行音樂的結合秘方,希望圖瓦音樂響遍九州... ....

從

從開篇首航敦煌光熱發電站,到終章的成都大陸地震預警網,《最美中國大有可觀》第三季短短的8個故事,不僅記錄普通人身上強大正能量,還彰顯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文化與自信,給外國人提供一個瞭望中國、瞭解中國的窗口。以別樣視角看中國,盡在優酷《最美中國大有可觀》第三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