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带孩子,换个招,能惯出好孩子

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

大数据显示,许多由祖辈带大的孩子,身体素质好,在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方面要强于其它孩子。

而祖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会有差别,对孩子成长多少会有影响,怎么扬长避短呢?

今天说一个小点: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自私、任性等不良个性。​

老人带孩子,换个招,能惯出好孩子

全家人坐在客厅里看电视,4岁的倩倩正舔着他最爱吃的棒棒糖。

奶奶说:“倩倩,来给奶奶尝尝!“

倩倩很快走过来,拿着棒棒糖往奶奶嘴里塞,奶奶假装咬一口,说:”倩倩真乖,奶奶不吃,你吃吧!“

倩倩得到奶奶的表扬,喜滋滋地走了。

不一会,小姑来了。倩倩走到小姑身旁,让姑姑吃棒棒糖,小姑看到侄女如此的热情,张开口,把糖球咬了下来。

倩倩的笑脸霎时不见了,“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棒棒糖没有了,我不要,我不要……”

奶奶赶忙走过来,假装着一边轻轻打小姑一边说:“小姑不好,打她。乖乖,不哭,不哭啊!”说完,抱起倩倩走出去了。

小姑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我吃错了糖,做错了事?

老人带孩子,换个招,能惯出好孩子

故事中的倩倩和家人常常玩“假让客”的游戏。

长此以往,倩倩的意识里就形成了这样的想法:大家都让着我,好东西都让着我吃。

突然棋逢对手,小姑真的吃了,她就不愿意了。如此的教育只会形成孩子的自私心理,养成不愿与人分享的行为。

老人带孩子,换个招,能惯出好孩子

爷爷奶奶应当教育孩子从小学会与人分享的习惯。

在孩子两三岁时他们基本上缺乏判断能力,还不能正确区分“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当他们认为自己的东西被侵占时,就会大发雷霆,因为她们只知道现在拥有这一块糖,没有了就没有了。

老人带孩子,换个招,能惯出好孩子

这儿摘录了一位爷爷写的一篇文章。也许对祖辈家长有启迪:

孙女10岁时,因家庭变故而随父——我的大儿子迁来我家。我家合住六口人:我和老伴、大女儿和外孙女(比孙女大四岁),加上新“入伙”的大儿子和孙女。

一坐上饭桌,孙女当场“露馅”:一盘红烧鸡块刚端上来,她就像“小鸡啄米”一样一个劲地从盘里往自己碗里夹,根本不管别人吃不吃得上。

我一看,这还了得!同家里其他几个人一合计,决定从这件小事抓起,在小题目里做大文章。

由我任导演,每个人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相互默契配合。

老人带孩子,换个招,能惯出好孩子

一是由外孙女带头示范。下次又吃鸡块时,一上来,外孙女抢先夹起一大块放到我老伴面前,说:“姥姥牙不好,先给你这一块,您慢慢吃。” 我借题发挥,冲孙女说:“你看,你爸爸多辛苦,干了一天活,回家来还得给全家人炒菜。姐姐关心你奶奶,你是不是也该关心一下你爸呀?” 她点点头,夹起一块鸡肉放进她爸碗里,说:“爸,你吃!” 我当即表扬了她。她挺得意,也不好意思搞“小鸡啄米”了。

老人带孩子,换个招,能惯出好孩子

二是引导她学“孔融让梨”。她平时在家吃水果也是“自顾自”。我有意问她:“你过去在幼儿园怎么吃水果?”她说:“先分好,大家一起吃。”我就提出:“咱们在家里也这么做多好,你赞成吗?”她表示同意,照办了。有时她掰开桔子,要分几瓣给我,我提醒她:“姐姐在隔壁屋里温课,你送几瓣给她吃,好吗?”她就高高兴兴地送去了。

老人带孩子,换个招,能惯出好孩子

为了巩固诱导成果,我特地找出绘图《新三字经》推荐给她看。过两天,又赶上全家一道吃水果,她主动先分给大家,最后才自己吃。我赞许说:“我的小孙女‘心中有他人’啦!”她笑着回答:“孔融让梨呢!”全家人都被逗乐了。

老人带孩子,换个招,能惯出好孩子

身教胜于言教。在家里,爷爷奶奶要做好表率作用,真诚待人,乐于与人分享,从而更好的引表扬与鼓励结合,让分享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祖辈可以以快乐的的情绪真实地和孩子分享,对孩子每一次小小的进步给予鼓励和表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

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以孩子为中心,大人围着孩子转,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欲望和要求,由此使得孩子控制欲、占有欲越来越强,而分享意识和感恩之心愈来愈少。祖辈们要有意识地教导孩子学会与他人一同分享,无论是有形的事物,或是无形的情感,并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付诸行动。这样,才能让孩子从“自我中心”的壳中解脱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