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自傳

這是悟空昱彤六月份發表的第六篇文章。

許久沒有動筆(用鍵盤碼字)寫文章了,在此不想去強調什麼客觀理由,只是感覺自己最近的狀態不好,絲毫沒有表達的慾望,一直也提不起寫作的興趣,於是懶惰下來不想寫,就這樣,時間慢慢地流逝。但必須強調一點,無論停更多久,我還是要堅持寫下去,但凡有那麼一點思考的時間和表達的慾望。

"毀掉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忙得不可開交,以至於沒有思考的時間。"最近的我就是這樣,忙碌而不得閒,懶得去思考,做事懈怠而應付,大部分時間處於一種"瞎忙活"的狀態,毫無效率可言。

一切都是自傳

6月21日,《千與千尋》在國內院線上映,勾起了無數80、90後的青春記憶。這兩天微信朋友圈裡再次"炸鍋",一篇題為:《〈千與千尋〉再上映:18年後才發現,這是一部成年人的電影》迅速被轉發評論。"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終人。"看過這篇文章後,再次喚起了我的表達欲。

曾幾何時,無數的80、90後也曾是翩翩少年,風華正茂之際都在嚮往著詩和遠方。可曾想,現如今的你我儼然一副我們曾經最討厭的嘴臉,已然成為油膩中年男,似乎無法逃脫這樣的宿命。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在電影中找尋到自己的影子,或是對金錢的誘惑,或是對權利的迷戀,或是一成不變的禁錮。最終,我們都活成了那個面目全非的人。

一切都是自傳

沒錯,在利益和慾望的誘惑之下,人性基本是經不住考驗的,否則,電影中千尋的父母也就不會輕易變成豬。人們已經習慣縱容自己無休止的貪婪和慾望。你我或許根本沒有意識到,我們正在這種無休止的"墮落"下開始變得麻木不仁,變得越來越自私自利,而不想去做一點換位思考和哪怕發現一絲的良知。不過,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你走完,但請永遠不要忘記當初陪你乘車的是那些人,也永遠不要忘記自己當年的模樣。至於你最終會選擇從哪站下車或者和哪些人結伴而行就要遵從你的內心選擇了。

一切都是自傳

電影中有句經典臺詞:"有些事情經歷了,就不會忘記,只是暫時沒有想起來罷了。我們或許會短暫的迷失,但自己當年的樣子永遠不會忘記。"這或許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潛意識。著名心理學家伯恩提出了"人生腳本"的概念,每個人都在童年時代形成了一個"人生腳本",像是一個人的人生劇本一樣,會有開始、展開、高潮、結束和尾聲。通常情況下,如果沒有深入地去認識自己的話,我們無從知曉自己的"人生腳本"究竟是什麼,只有當它真實發生了、展開了以後,我們才會明確自己的"人生腳本"。

為什麼80、90後對《千與千尋》會這樣的有共鳴、有情懷,或許你我在看電影的同時,也在潛意識地驅動下去找尋屬於自己的"人生腳本"。我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這個故事就是你我的自傳。

2019年將要過半了,宮崎駿老爺子也80歲了,但他依然不停在創作,在註腳著自己的"人生腳本",編寫著自傳。宮崎駿是個沒有彼岸之人,他為了自己熱愛的事業一直在路上……儘管我已經看過N遍《千與千尋》,但就像《龍貓》一樣,我一定會去電影院補上一張欠給宮崎駿老爺子的電影票,為了那份情懷,更為了編寫自傳。

一切都是自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