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退專業真的沒前途麼?計算機專業真的前途無量麼?


勸退專業真的沒前途麼?計算機專業真的前途無量麼?

昨天,發了一條感慨,閱讀量破萬,裡面提到這樣一個現實性的問題,就是專業的選擇問題。今天我們就談談專業的選擇問題。

網絡上流傳著兩句話“四大天坑:生化環材”,“如果你不知道你想選什麼專業,無腦計算機,沒錯的。”

首先解釋一下,什麼是“生化環材”,具體是指:生物(生命工程、生物學、基因工程、生物醫療等等)、化學(化學、化工、過控等等)、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學、金屬、高分子、陶瓷)、環境工程(資源勘探、採礦工程)。而熱門專業計算機,是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人工智能等等。

生化環材之所以被網上稱為天坑,是因為就業待遇差、學習成本高。計算機專業之所以被稱為熱門專業,是因為工資待遇高。也因為這樣的比較,目前出現了一個現象,就是全民轉行計算機,大家都知道,計算機行業待遇好,大家都想借助計算機改變自己的生活。

其實,生化環材專業,其本身是好專業,但被稱為天坑的問題在哪兒?問題就在我們國家工業還很低端,玩不起高附加值的東西。

比如,做新材料開發,可能要投入幾千萬都不見成效,這也導致國內沒有這種民營企業搞研發,玩得起研發的都是國字頭企業,而國字頭企業的待遇跟計算機民營企業比起來,天差地別。但國字頭企業計算機崗位和國字頭企業材料研發崗位的待遇都差不多。

比如,做生物醫藥研發,國內靠譜的生物醫藥公司麼?國內的都是各種國際醫藥巨頭在華銷售和辦事處而已,一個藥品從研發到臨床再到拿到許可,上億的資金砸進去了,這樣的資金量,國內民營企業玩不來。

比如,環境工程,雖說我們既要經濟發展,也要綠水青山,但是,肚子都填不飽,環境真的就真的那麼重要麼?或者說,上層真的就在乎麼?

反觀,計算機互聯網為什麼火?因為你買一臺計算機,有個好點子,你就可以創業了。你找百十個碼農,買百十臺配置還可以的計算機,你就可以做個外包公司接活了。大的民營例如阿里巴巴騰訊,藉助互聯網獲取大量的數據,借這些數據就可以發展第三產業繼續錢生錢了。這就說明,這個行業沒那麼多硬核的研發成本啊,即使你創業失敗,電腦一賣,還能收回點成本,不至於虧的血本無歸啊。所以,互聯網計算機,會給員工高工資,因為挖掉高工資,老闆掙得更多啊,相當於無本買賣了。

資本市場永遠都是追逐利益最大化的,試問,與其花費上億資金去進行賭博式的產品研發,承擔著可能一無所有的風險,為什麼不用這上億資金勾畫一個美好的第三產業藍圖,輕輕鬆鬆把錢給掙了呢?資本才是最大的推手。

資本是推手,可以從這兩年的人工智能火熱就能看出來。去年年初,華為百萬年薪聘用人工智能人才,目前高校畢業生校招,最搶手的崗位是BAT級別公司的人工智能算法崗位,國家也在進一步刺激這個行業,去年,國家在多所高校開設了人工智能專業和學院,人工智能脫離出計算機專業,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專業。去年年底,某車企今年一個車輛工程的畢業生都不要,他們要計算機的畢業生,因為無人駕駛是汽車行業目前的高潮點。

其實,五年前,材料工程領域,也短暫出現過資本炒作的idea,就是3D打印。其實,有材料背景的人都知道,3D打印的概念跟機器學習的概念一樣,都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就形成的理論,說到底還是舊瓶裝新酒,資本炒作了一陣子,捲了一波資金之後,悄然退場,這兩年,還能在媒體上看到多少3D打印的影子?

目前,華為被美國絞殺,無論是5G通信設備,還是手機端,全面被打壓,華為選擇京東方是無奈之舉。普通人也紛紛意識到,我們的基礎材料、我們的芯片、甚至是我們的航空發動機、我們的工業機床都需要進步,但年輕人卻在逃離生化環材,在逃離機械工程,在逃離土木工程,在逃離電氣工程,我們的年輕人錯了麼?年輕人沒有錯,他們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那誰錯了?錯的是誰,不能說也不敢說。

咱們國內會一直這樣下去麼?肯定不會,誰不想玩高端的,玩附加值高的?但要等很久麼?這個我不知道,但我從來都不會隨意勸退任何人。我不寄希望於國家環境的改善,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我又不想成為馬雲,成為馬化騰。

熱衷於勸退的“熱心人”,大部分都沒經歷過計算機暗淡的那些年,目前最火熱的人工智能,從上世紀七十年代一直沉寂到兩千年初,才再次迴歸人們的視野,直到五年前,才再次憑藉計算機硬件的發展,開始落地生根,這不,這兩年這行開始迴歸冷靜了。

現在啊,勸退是主流,也是現實,在這個問題下我也不想反駁,生化環材坑不是因為專業,而是因為國家的大環境,咱們畢竟只是個發展中國家而已。我倒是希望,生化環材學的人越來越少,最好就剩下目前的這一批科研人員。大家都去做計算機,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當然,這僅僅是個美好的願望罷了,畢竟"聰明人"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