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要有“農味兒”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農民是我們這片土地上最辛勤的勞動者、田野裡最樸實的守望者,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增進農民福祉是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的發展,來自於對農業功能的拓展,農業的多種功能體現為不僅能通過農產品供給來“養胃”,還能通過鄉村旅遊來“養眼洗肺,解乏去累”。

鄉村旅遊要有“農味兒”


鄉村旅遊開發和發展存在著巨大的潛力和市場。因地制宜,實事求是,依據特有的旅遊資源發展鄉村旅遊和休閒農業是鄉村發展的有效模式之一。

在發展鄉村旅遊的過程中,有四個方面的關係需要正確地處理,從而力爭使鄉村旅遊走上健康、協調的發展軌道。

1、政府主導與農民主體

農民是鄉村旅遊的經營主體,發展什麼模式的鄉村旅遊、投入多少的人力物力、做成多大的規模,應當由農民群眾自主決策,政府不能包辦代替。

2、共性要求與個性特色

鄉村旅遊從本質上來看,就是城裡人到鄉下去玩,去欣賞農村自然風光,去體驗農業生產過程,去感受農民生活場景。因此,不管是哪種類型的鄉村旅遊,都離不開這個新“三農”。

3、旅遊增效與發展農業

發展鄉村旅遊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能夠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拉動農產品銷售、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素質、改善農村環境、旅遊增效與發展農業。

4、重點突破與因地制宜

鄉村旅遊是旅遊產品的一種,同樣要適應市場需求和遵從發展規律,一哄而上、遍地開花會造成產品質量低下,對於可進入性較差和沒有特色的鄉村旅遊點,旅遊者是不認可的,投入後的效益產出也會是差強人意的,因為市場只需要精品。

鄉村旅遊的五個特徵缺一不可的?

1、鄉村性是鄉村旅遊的核心和獨特賣點,是吸引旅遊者進行鄉村旅遊的基礎和界定鄉村旅遊的一個重要標誌。古樸的鄉村作坊,原始的建築風格,真實的民風民俗,土生的農副產品,構成了鄉村地域的“古、始、真、土”的獨特景觀,是遊客貼近自然、返璞歸真的重要吸引力。

2、鄉村旅遊是複雜的、多側面的、多功能複合型的旅遊活動,除了具備傳統旅遊項目的共性外,鄉村旅遊使旅客在主體行為上具有很大程度的參與性、娛樂性,它的本質在於體驗。

3、旅遊扶貧是貧困鄉村將鄉村旅遊資源作為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以當地的旅遊資源為依託,藉助外部推動力量來扶持當地旅遊業的發展,形成獨特的鄉村旅遊產品來最大限度地滿足旅遊者的需要,同時通過旅遊業的關聯帶動作用,使貧困鄉村居民擺脫貧困,促進鄉村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的一種策略。

鄉村旅遊要有“農味兒”


4、鄉村旅遊是發生在廣大鄉村地區的經濟現象,是大農業和旅遊業相結合產生的新型旅遊產品,鄉村地區的生態、環境、景觀、建築物、生產和生活工具、鄉村的知識和傳統都可以成為鄉村旅遊的重要吸引物,是潛在的鄉村旅遊資源。

5、鄉村旅遊資源受季節變化的影響,不同的節氣有不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每一種鄉村景觀類型都具有其特定的景觀環境、景觀行為、人類活動方式。

近些年來,基層農民在不斷摸索中,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鄉村旅遊道路,以地域文化、建築文化、民族文化、養生文化、餐飲文化等為特色的民俗旅遊村不斷髮展壯大,促進了鄉村旅遊的大發展大繁榮。

鄉村旅遊遊的是“綠水青山”,尋的是“快樂老家”,憶的是“遊子鄉愁”,無論何時不該忘記,農業、農村、農民才是鄉村旅遊發展的基本依託。

依託美麗的生態環境、悠久的特色鄉村、豐富的人文景觀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切實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化為生動現實,源源不斷地吸引著大量來自全國乃至世界的遊客。

在鄉村旅遊中融入較多小橋、流水、飛鳥、遊鴨、草垛等特色鄉村景觀元素,構成一副山野田園的鄉村詩意畫卷,遊客行走其中,體驗著鄉村遊帶來的“快樂老家”之感。

鄉愁旅遊的主題,應凸顯區域的原生感、鄉土感、迴歸感、田園感、古味感。產業、環境、產品、建築、民俗、設施、管理等規劃在保持原有風貌的基礎上進行,使鄉村旅遊空間能夠最大化吸引都市人的駐留與消費。

鄉村旅遊要有“農味兒”

隨著國家對農業的大力扶持和近來生態旅遊的升溫,鄉村生態旅遊產品越來越受到廣大旅遊者熱衷,國內各省市相關的鄉村生態旅遊得到了極大推動,鄉村生態旅遊有效地促進了我國廣大農村的發展,並有效利用了當地旅遊資源,在滿足廣大消費者回歸生態和體驗農村生活的同時,有力推動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整個地區社會經濟的大發展。(文/黃明,圖片來自網絡)

太一文化專注文旅領域,不斷探究文化根源與藝術美學,

深耕細作文化旅遊及產業,開啟文旅設計規劃新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