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只“粽”意你 | 一隻會講廣西故事的非遺粽

2020年,我只“粽”意你 | 一隻會講廣西故事的非遺粽


“那是土生土長、來自土壤的文化,是大地母親的饋贈。”

如果不是回家路上那一碗消失了的湯圓,可能就不會有現在的覃塘五仙粽,也不會有卜九巷五仙粽非遺傳承人陳軍團。

2020年,我只“粽”意你 | 一隻會講廣西故事的非遺粽


陳軍團初中唸的是全封閉式寄宿學校,每個月回家兩三趟。回家路上,在街口總能看到一個老爺爺和他擺了幾十年的湯圓小吃攤,攤子就擺在那,很顯眼,而吃一碗老爺爺祖傳的小湯圓,是陳軍團每次回家必做的事。

“回想起來,那個湯圓的味道至今仍記憶猶新,那是在別的地方都吃不到的味道,就算吃兩三碗也不會覺得撐、不會覺得膩。湯圓吃起來是脆口的,有黏性亦有彈性,在嘴巴里咬斷的時候,能感覺它的嚼勁,甚至能聽到“啵啵啵“的聲音。湯底也不是特別甜,剛剛合適,那個味道很懷念啊。”

2020年,我只“粽”意你 | 一隻會講廣西故事的非遺粽

2020年,我只“粽”意你 | 一隻會講廣西故事的非遺粽


而後,陳軍團再去尋找老人的湯圓小攤,卻再也尋不到。一問街坊鄰居才得知老人於不久前過世,家中也無人繼承攤位,陳軍團找到湯圓老人的後人們,當提及他們是否還會做湯圓這門祖傳的手藝時,紛紛回答不會了。


非遺就存在於我們身邊,如空氣般看似無形卻是不可或缺,稍不注意可能就在我們一呼一吸間消失。那時候就有一個種子根植於陳軍團的內心,“如果我不做,不去傳承它,就真的沒有了。”

2020年,我只“粽”意你 | 一隻會講廣西故事的非遺粽


這不僅僅是一個引子,對於從小吃自家粽子長大的陳軍團而言,粽子更像是一顆在心底紮根了許久的種子,忽地在這天發了芽,並迅速長成一株蒼天大樹。

2020年,我只“粽”意你 | 一隻會講廣西故事的非遺粽

2020年,我只“粽”意你 | 一隻會講廣西故事的非遺粽


粽子文化關乎家族的傳承,經歷七十年,從廣西貴港覃塘區覃塘街道的一個小巷子裡,飄出了遠近聞名的五仙粽。民國初期,當時的陳氏是望族,陳軍團的太爺爺平日喜愛研究美食,機緣巧合下結識了一個大廚,大廚是一位師長的私人廚師,廚師來歷不清楚,但從他手上流傳下來許多覃塘名菜,五仙粽的做法亦是源於這個大廚。

“五仙粽”,“五仙”諧音“五鮮”,五鮮即:糯米、綠豆、香菇、五花肉和蝦仁,不同於普通的粽子,五仙粽的製作過程極其考究,製作“五仙粽”所使用的五種食材包含了鹹、鮮、清、糯的口感和味道。

2020年,我只“粽”意你 | 一隻會講廣西故事的非遺粽

2020年,我只“粽”意你 | 一隻會講廣西故事的非遺粽

2020年,我只“粽”意你 | 一隻會講廣西故事的非遺粽

2020年,我只“粽”意你 | 一隻會講廣西故事的非遺粽

2020年,我只“粽”意你 | 一隻會講廣西故事的非遺粽

2020年,我只“粽”意你 | 一隻會講廣西故事的非遺粽

2020年,我只“粽”意你 | 一隻會講廣西故事的非遺粽

2020年,我只“粽”意你 | 一隻會講廣西故事的非遺粽

2020年,我只“粽”意你 | 一隻會講廣西故事的非遺粽

2020年,我只“粽”意你 | 一隻會講廣西故事的非遺粽

2020年,我只“粽”意你 | 一隻會講廣西故事的非遺粽

2020年,我只“粽”意你 | 一隻會講廣西故事的非遺粽

2020年,我只“粽”意你 | 一隻會講廣西故事的非遺粽

2020年,我只“粽”意你 | 一隻會講廣西故事的非遺粽


用紅棗、八角、茴香、桂皮、陳皮、野黃皮等按比例加入姜蔥蒜打成漿,這僅僅是用來醃製五花肉的佐料。對於綠豆的處理也是很有講究的,為了去掉綠豆的豆腥味,去皮磨好的綠豆,要用骨頭高湯浸泡幾個小時,才能撈起備用。泡發好的糯米,放入精心準備的綠豆和醃製好的五花肉加入香菇、蝦仁等配料,用4張粽葉包裹緊實,還沒放入鍋中烹製已是香味十足。包好的粽子要放入大鍋中熬製4小時左右。

2020年,我只“粽”意你 | 一隻會講廣西故事的非遺粽


情懷之上,匠心呈現。從選料、備料、浸米、煮葉、制餡、包紮、蒸煮等步驟,反覆做的過程中,每一個粽子都飽含了陳家歷代傳人的深情。

“你不要看它是一個粽子,它算是一種糕點,一種比較好的點心。所有的祭祀場所都會有糕點,不同的是,它很接地氣,那是土生土長、來自土壤的文化,是大地母親的饋贈。”

2020年,我只“粽”意你 | 一隻會講廣西故事的非遺粽


廣西地區是野生稻的故鄉之一,至遲在漢代,壯族先民就確立了水稻的主糧地位。古代壯族先民適應自然環境,反覆地篩選、培育糯稻,並廣泛種植,使之成為自己生活中的重要食物,除以糯米為主食外,還用糯米做五色糯米飯、餈粑、粽子等,形成了食用糯米的一系列民間習俗文化。

壯族節日文化和稻作農耕生活密切相關,圍繞著稻作農耕,在壯族先民的觀念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崇拜對象,並形式成了以祭祀這些崇拜對象為中心的節日活動。

2020年,我只“粽”意你 | 一隻會講廣西故事的非遺粽


不同於現在的大米可以轉基因,可以雜交,糯米必須要土生土長,在原生的土地上傳承,古代先民只有在比較大的活動或祭祀的時候才會用到糯米。

早在駱越文化時期,人們就在研究糯米怎麼做才能好吃,糯米對於壯族先民而言本身就是一種信仰,用來祭祀、祈禱來年豐收,帶有吉祥祝福的寓意。壯族先民用糯米和去了殼的綠豆混在一起煮熟,去代表大地的顏色,亦代表了豐收的色彩。

後來發展到近代,人們生活逐漸變好,覃塘每家每戶在粽子裡面放的食材也是五花八門,增加了粽子差異化的同時也豐富了口感,家境比較富裕的人家甚至會在粽子裡面放花生豬腳、雞腿、臘肉香腸、魷魚海鮮等。

2020年,我只“粽”意你 | 一隻會講廣西故事的非遺粽


從小小一個粽子的變化看時代發展。古代物資匱乏,糯米作為溫補的食物,吃一頓可以頂一天,很是滋補。到現在不同,現代人對於吃的選擇種類繁多,糯米就不適合用來當作主食,“太爺爺就很有先見之明地想到了這一點,通過一些食材和一些調料,讓糯米吃起來不覺得膩,也不會覺得脹肚不消化,也許讓我們自己去研究,也不會想到要用山黃皮、甘草等藥材放進粽子裡,當藥材當作食材來用,味道和效果自然也不同。”這是中華飲食神奇的地方,亦是中華飲食文化博大精深之處。

2020年,我只“粽”意你 | 一隻會講廣西故事的非遺粽

2020年,我只“粽”意你 | 一隻會講廣西故事的非遺粽


覃塘粽,屬於南方粽的一種。南方粽和北方粽不一樣,北方粽一般以三角為主,裡面放紅棗等甜的東西,與糯米、粽葉合在一起,後來才開始放肉。北方粽個頭一般不大,相對南方粽,大多是兩三口一個甚至一口一個。

陳軍團真正認識到自家粽子的特殊是在一次陳軍團父親膝蓋疼,那一年製作的所有五仙粽陳軍團父親都不去備料、調料,陳軍團的母親只會包粽子,不會調餡,於是他只能去吃別人家做的粽子,卻怎麼也吃不習慣。


2020年,我只“粽”意你 | 一隻會講廣西故事的非遺粽


而關於粽子的傳承,陳軍團直言,原本到他這一代已是斷掉了的,若只把粽子定義為過年吃的年粽,覃塘五仙粽傳播出去的機會不多,因為每家每戶都會包粽子,加上現在批量生產的粽子越來越多,“誰會在乎?沒人會在乎,除非是自己覺得這個粽子的味道很好,很固執的覺得自己家粽子的味道就是和別人不一樣。我的文化就不一樣,我的東西就是不一樣,我一定固執的要把它繼承下來。”

2020年,我只“粽”意你 | 一隻會講廣西故事的非遺粽

2020年,我只“粽”意你 | 一隻會講廣西故事的非遺粽


所有傳承人都具有的情懷他也不例外,至今十數載堅守一隻粽子,繼承了覃塘五仙粽手藝的他,延續著這隻粽子的光榮與夢想。陳軍團正式開始跟隨父親學習包粽子是1999年,那時候的陳軍團才剛上高三。

學習的過程總會遇到波瀾,於老一輩人而言,還是學生的陳軍團要傳承家族的粽子技藝是不務正業,是沒有前途的,“你做的再好吃有什麼用,不就是一個粽子。”在學習製作五仙粽的時候,父親總是有一點沒一點地教。

2020年,我只“粽”意你 | 一隻會講廣西故事的非遺粽

2020年,我只“粽”意你 | 一隻會講廣西故事的非遺粽


誰解粽中意。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陳軍團嘴角一直含笑,眼中有光, “我覺得這是一種生活,不要把它想的太複雜,也不要把它想成是一種重負。這不是重擔,就覺得它是一個好東西,要發揚它,讓更多的人和我一起享受幸福,那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2020年,我只“粽”意你 | 一隻會講廣西故事的非遺粽

2020年,我只“粽”意你 | 一隻會講廣西故事的非遺粽


非遺,是技藝,更是記憶。一個粽子包涵著我們的情懷和文化底蘊,傳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沉澱了日常生活的智慧,蘊藏了人們千百年來對生活與生命的思考。

“這麼多年,我有想過增減一些東西,簡化一些步驟流程,也嘗試過用別的東西替代某一味調料,可能外人吃不出來區別,但我始終覺得差了一些味道。我要做的,並不是突出它有多好吃,而是要讓大家知道覃塘五仙粽是可以當作主食來吃的。”

2020年,我只“粽”意你 | 一隻會講廣西故事的非遺粽

2020年,我只“粽”意你 | 一隻會講廣西故事的非遺粽


優秀傳統文化需要做好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我們需要的是在不同時間空間、文化文明等因素中,去尋找更為合理高效的表達方法,而不是一味的套用繼承,現在的我們需要給未來的我們創造傳統,而不是禁錮在非遺的種種條條框框中。

2020年,我只“粽”意你 | 一隻會講廣西故事的非遺粽


隨著時代進步,有一些東西註定要消亡。在堅守中傳承,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覃塘“五仙粽“所承載的傳統文化更需要符合現代審美,“粽子的味道與形狀並非一成不變。”陳軍團如今亦喜愛研究中西方一些新的菜式,並從中學習借鑑,而後陸續推出的“水晶冰粽”、“赤蛋粽心”、“五穀粽”等系列品種,都在市場上引起不小的反響。

2020年,我只“粽”意你 | 一隻會講廣西故事的非遺粽

2020年,我只“粽”意你 | 一隻會講廣西故事的非遺粽


世間有無數種等待,最好的一種,叫來日可期。2019年,覃塘五仙粽製作技藝被列入第六批貴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中,陳軍團深深曉得,這僅僅只是開始,未來需要他去努力的還有許多許多。


2020年,我只“粽”意你 | 一隻會講廣西故事的非遺粽

圖文 | 茶氏

策劃推廣 | 茶氏文創

文創+非遺

2020年,我只“粽”意你 | 一隻會講廣西故事的非遺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