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常州.中國馬拉松精英賽前,一個跑者曾經的跑馬心得分享

2020常州.中國馬拉松精英賽前,一個跑者曾經的跑馬心得分享


今天跑了個半馬,好艱難。又一次後半程15公里起,出現以往跑全馬35公里左右時,才會有的“極點”感覺: 配速大幅下降,雙腿邁不動,有心無力,很痛苦,很煎熬。

原因很好解釋,即平時跑量及強度不夠。

故,一旦進行中等強度的訓練及加長距離,到了後半程,原有的配速無法長時間維持。

本計劃本月22日常馬前,11月份這三週時間,好好地來一番“臨陣摩槍,不快也光。”。 如,每週一次10x1000間歇跑(4'30"之內)、每週一次至少10公里的馬拉松配速跑(4'50"左右)、每週一次抗乳酸跑(5'10"左右);另加三週內兩次至少半馬距離的M配速跑,剩餘為輕鬆跑(5'50"左右)。以上想法,三週時間內總共約跑15次,總跑量約200公里。

很可惜,自本月8日跑步途中,左小腿肌肉出現不適後,至今天前已休息5天,使月初的想法(非書面計劃)徹底泡湯。

跑休5天,雖因“傷病”(?) 但更多的卻是懶惰、自律性不夠所致。

其實,左小腿的不適,12日那天就已徹底消失了。那天傍晚,本打算來次10公里的馬拉松配速跑,目標為全程平均配速在5'之內,且每一公里進入5'之內。

想法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那次只跑了3公里,就中止了跑步。前2公里配速雖勉強進入5',但第3公里卻掉到了5'之外,為5'06"。

當時未做多想,只認為“挑戰”失敗: 每公里均突破5'的目標已失敗,第二個目標全程平均配速5'之內,好像“意義不大”了。於是此念頭一閃,立刻就中斷了跑步。另一中斷原因,那時心想: 今天中止跑步,正好“養精蓄銳”,明早來次至少半馬的M配速跑呢;配速“雙目標”與這次一樣,不就得了?並能以此彌補此次的跑量“損失”呢。

可是,接下來的事實證明: 此想法謬矣。

第二天,又因“故”(實為藉口)未跑。

這就是不自律最典型的表現: 總能找到“合理”的“理由”,來“說服”自己為何又不跑步了。真該slap oneself' mouth 啊!......

8日只跑了3公里就中止,實在不應該。那天若按M配速跑,跑了10公里,即使上述“雙目標”未達成,又如何?那隻能說明目前的能力還不行,而不能以原先自己的M配速跑能力,來硬性要求現在必須做到。平時不努力,老是“佛系跑”,現在是不可能做到“雙目標”要求的。

好在咱認識到“錯誤”、錯在哪了,這就是好comrade。這就行了,今後引以為戒吧。

自2018年10月起,自己正式跑馬已有兩年(因疫情今年還未跑過)。兩年中,共跑了6次正式全馬,成績均在400內,最好pb為去年的廣馬。兩年的跑馬,感觸頗深,既有意外之喜的成功,但更有很多深刻的教訓。

2020常州.中國馬拉松精英賽前,一個跑者曾經的跑馬心得分享

以自己的跑馬體會,本人認為: 一個跑者的跑馬成績,雖主要取決於本身的能力,但某些特定時刻,其心態、心氣,有時能起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心氣”,關鍵時刻,甚至會直接決定跑者最後的成績。心氣若沒有了,前面跑得再好,最後也會前功盡棄。

這就如,“歷史有時是由偶然因素、小事件書寫的”,是同樣的道理。

跑馬者正確的心態與心氣應是: 無論最終成績如何,跑途中絕不可以出現錯誤的瞬間念頭。因為它會給跑者消極的暗示,造成心理波動,從而在你最艱難、最痛苦的時刻,做出瞬時錯誤的決定,導致意外發生,嚴重影響最終成績。

這就是心態、心氣的重要性。跑馬過程中,心態一定要穩定,心氣一定不能散。

若無極端特殊狀況,會影響自身安全,絕不可輕易有“停下來喘口氣、慢跑一會歇歇...”,或“走一走再跑吧...”的錯誤想法;更絕不可輕言放棄,中途棄賽。只要還能堅持,一定要儘量別主動降速,應儘量保持原有的配速,勻速跑。

當然,這裡要有個最最本的前提,即上面所說: 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

由此,本人又想起了去年東營馬拉松自己的慘痛教訓。

本月8日的那次中止跑步,與自己東營馬拉松最後40公里時的錯誤想法,如出一轍——把“美好願望”寄託在“僥倖心理”之上。這是極其錯誤的。

東馬前40公里,自己極完美的發揮,就因40公里時那瞬間錯誤念頭,導致了一切——嚴重失誤而造成了嚴重失敗: 最後2公里用了半個多小時,痛苦地“走”下來,全馬用時352,成了自跑馬始至東馬“完賽”後,成績最差的一次。

2020常州.中國馬拉松精英賽前,一個跑者曾經的跑馬心得分享

東馬跑至40公里處,用時322,非常好,眼看勝利近在咫尺。但自己當時一瞬間產生了錯誤的念頭——衝擊330既已無望,不妨停下稍為歇歇再跑。然這一“苟且偷‘生’ ”的錯誤想法,害得自己真是太苦了吶: 較高速、且極度疲憊狀況下的突然降速停跑,導致雙腿大小腿先後嚴重抽筋,疼得無法走路!那教訓真是刻骨銘心吶,讓自己足以牢記一輩子...

還是回過神來吧。今後好好吸取教訓吧。

好在今早,還是記住了以前的教訓,堅持完成了最基本的任務——完成半馬。雖成績很一般,下半程掉速嚴重;但總體而言,自己反而挺滿意的。滿意的當然不是成績,而是心氣最後沒散,完成了最低目標: 半馬距離。

今早後半程雖倍感艱難,好幾次想中止跑步,可還是咬牙堅持,跑完了半馬。只是最後第22公里未跑,放棄了——今早本來的計劃為22公里,在悅跑圈上設定了22公里的整數距離。之所以不“在乎”最後一公里了,是因為半馬完成後,就已實現了今早的初衷: 盡最大努力跑就行,不論成績,但至少必須完成半馬距離,以此來檢查常馬前的狀態,並以此預測一下常馬的成績。

今天,離常馬開賽只剩一週了。很明顯,現在,已不是提高配速的問題了,而是耐力不行。這樣,最好本週中以5'30左右的平均配速,再跑一次25公里左右的距離——這樣做離比賽日較近,雖並不怎麼科學,可目前已無辦法;否則,屆時比賽後半程會更虐、更痛苦。與其那時“痛不欲生”,不如賽前多吃點苦、多吃點“辣”、多受點“罪”。

通過這最後一練,多多少少會起到如下作用吧: 強化一下賽前的肌肉耐力記憶。這就叫文中開始所說的“臨陣磨槍,不快也光。”。

挺好的。想當年抗戰時殺日本鬼子的英豪們,心態也是如此吧——武器不行咱就“勤能補拙”。

加油吧!

Come on!

【注: 此文較冗長,在此衷心感謝各位讀者勞神閱讀!同時願與大家互相交流、共同進步。】

(完)


2020常州.中國馬拉松精英賽前,一個跑者曾經的跑馬心得分享


2020常州.中國馬拉松精英賽前,一個跑者曾經的跑馬心得分享


2020常州.中國馬拉松精英賽前,一個跑者曾經的跑馬心得分享


2020常州.中國馬拉松精英賽前,一個跑者曾經的跑馬心得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