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寶寶只愛看書不願睡覺,一哭二鬧三撒嬌,家長該怎麼辦

為什麼爸爸不允許兩歲的寶寶多看書

已經是晚上10點半了,一如往常,寶寶看書的興致依然很強,兩隻小手各拿一本圖畫書,要求爸爸媽媽各讀一本。望著床上一堆散亂的、已經讀完的圖畫書,再看看一臉期待並興奮的寶寶,爸爸再次耐心地對寶寶說,我們睡覺好不好。寶寶非常堅決地說不要。一想到如果寶寶長時間晚睡會影響智力和生長髮育,爸爸再也忍不了,大聲對寶寶說,今天就讀這些,剩下的明天再看。寶寶一聽自己的要求不能得到滿足,哇的一聲就大哭起來,同時轉過身抱著媽媽說,我要去看外婆。

兩歲寶寶只愛看書不願睡覺,一哭二鬧三撒嬌,家長該怎麼辦

媽媽說外婆已經睡了,不要打擾外婆睡覺了。但寶寶仍舊哭個不停。媽媽知道這是寶寶的一種策略,他不想在爸爸的壓力下馬上睡覺,他需要尋求外婆的安慰。果不其然,寶寶退而求其次地說道,就去一下下,好不好。媽媽說那就去一下下,然後抓緊時間回來睡覺好不好。寶寶說好。就這樣,媽媽抱著寶寶去找外婆了。說是一下下,其實是半個多小時,一直折騰到晚上11點多才睡下。

兩歲寶寶只愛看書不願睡覺,一哭二鬧三撒嬌,家長該怎麼辦

第二天晚上,又到睡前的親子共讀時間,寶寶一手抱著奶瓶,一手拿著三本圖畫書對爸爸說,今天就看這幾本好不好。寶寶的神態和口氣讓爸爸心裡很難受。同時,媽媽坐在一邊說,你看你昨天說了他一下,他就記住了,今天就不敢多拿書了。爸爸聽後在內心裡長嘆了一聲,輕輕地對寶寶說,你想看幾本就看幾本,可以多拿幾本。寶寶聽後有些疑惑不解地看著爸爸,小手想再拿本書又有些不敢拿。看到寶寶將信將疑的樣子,爸爸親手搬了一堆書放到床上。這時寶寶才開心地笑了起來,但從他臉上的表情來看,寶寶內心的疑惑並沒有徹底解開。

兩歲寶寶只愛看書不願睡覺,一哭二鬧三撒嬌,家長該怎麼辦

對寶寶大吼大叫的代價有多大

一聲斷喝很簡單,可以快速釋放你的不良情緒,然而這聲粗暴地斷喝帶來的焦慮卻需要花費寶寶很長時間來消化,甚至於就此扼殺孩子的不斷生長的興趣和潛力。眾所周知,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維繫是需要時間的,但破壞或者中斷這種情感連接往往只需要一秒鐘。哪怕彼此已有很強的信任和尊重的基礎,一旦產生了衝突,這種信任和尊重也會迅速煙消雲散。也就是說信任和尊重也是有階段性的,而這種階段性的信任和尊重代表的就是一種距離。

兩歲寶寶只愛看書不願睡覺,一哭二鬧三撒嬌,家長該怎麼辦

我們經常能聽到有人說“理解”二字,但理解並不代表認同,說“理解”只是代表著不想讓對方尷尬而已。有據於此,當家長因寶寶不聽話而導致情緒面臨崩潰的邊緣時,寶寶內心所承受的壓力比家長更大。在孩子的潛意識之中,一旦所需得不到滿足,他就會以哭鬧的形式進行抗爭,如果抗爭不能取得勝利,就會以“退縮”作為保護自己的武器。家長總是以為孩子不聽話是孩子的問題,為了給孩子立規矩而採取一些強制措施。的確,這些強制措施一般都能取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即當孩子下一次碰到相同的情況時,他就會按家長的意圖進行活動,以迎合家長的需要,由此,皆大歡喜。

兩歲寶寶只愛看書不願睡覺,一哭二鬧三撒嬌,家長該怎麼辦

這種孩子為了迎合家長而出現的皆大歡喜,看上去很美好。但“迎合”背後所隱藏的“動機”很有可能是災難性的。因為孩子知道自己沒有力量與家長抗衡,為了緩解自己的壓力,同時也是為了保護自己不受更大的傷害,他就必須暫時屏蔽慾望或就此放棄自己的要求,久而久之,其天生的潛能被家長無情的剪斷了。如果寶寶潛能的自我發展被剪斷,有的還能續上,但代價將非常巨大,還有的斷了就斷了,終其一生也回不來。即使強行接上,家長會很痛苦,孩子更痛苦。

兩歲寶寶只愛看書不願睡覺,一哭二鬧三撒嬌,家長該怎麼辦

優越感就是四處樹敵,沒有陪伴一切免談

現實生活中,令人無奈而又可笑的事情很多。一方面,我們的家長既聰明又焦慮,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不惜代價;另一方面,為了體現自己優越感而四處樹敵。比如,有的家長為了體現自己對教育的重視,會送寶寶去早教機構或者培訓機構上課,希望藉助專業的力量激發寶寶的潛能。但問題的矛盾之處就在於此——對3歲之前寶寶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家長的親身陪伴和全心接納。

兩歲寶寶只愛看書不願睡覺,一哭二鬧三撒嬌,家長該怎麼辦

但凡看上去健全的成年人,為了體現自己的優越感,幾乎是武裝到了指尖。從說話到動作、從服裝到手機,隨時隨地地向他人表明自己多麼與眾不同。有據於此,其言行舉止也無時無刻地影響著孩子。但其實優越感是一種比較愚蠢的行為,因為優越感,讓別人對你敬而遠之;因為優越感,讓別人對你只有迎合而沒有實話;因為優越感,讓別人對你產生反感;因為優越感,讓別人對你感到幸災樂禍;因為優越感,讓別人對你表面尊重內心鄙視。

夫妻和眭,家庭和諧,全身陪伴、全心接納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因此,不論是在孩子面前還是他人面前,不斷地展現你的優越感,不僅愚蠢而且有害。因為孩子不是你的附屬品,而是與你平等的活生生的人。如果不能夠把孩子視為與自己平等的個體,那麼你終將難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這是常識也是現實。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