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三步走”,全面增強人才活力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人才工作既要注重破除障礙讓人才“流得動”,也要注重吸引人才讓人才“留得下”,必須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機制中凝聚人才,才能持續推動人才發展,全面增強人才活力。

善於發現,用好人才“顯微鏡”。近年來,我國的人力資源總量持續增長,各類型人才不斷湧現,人才隊伍規模進一步擴大。各地政府目前雖有各類人才計劃引導支持人才的發展,但是領軍人才、戰略型科學家等仍然缺乏。“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對好的人才需要進行科學識別,要想盡早發現人才,尤其是優秀人才,我們需要對人才的特點進行分析,專業化、科學化、精準化的有效識別人才。必須注意到人才的差異性,對不同學科的人才要有適合學科特點的評價原則和標準,不是靜態的“一刀切”,要形成對人的整體評價而非簡單的成果評價,注意到人才不同階段的特點,在不同的階段給出不同的評價原則和標準,不能唯成果、指標主義,不僅要關注人才的現在,更要注重人才的未來。這樣,一方面可以挖掘出成熟的科技人才;另一方面,也不錯失那些有著巨大潛能的科技人才。

積極培育,建立人才“培養皿”。實現人才全面發展,不僅要搭建好發現人才的“橋樑”,還要豎立起培育人才的“階梯”。人才有其自身的成長規律和培養規律,自然也離不開正確的培養方法、培養路徑。倘若外行領導內行,違背規律,就有可能扼殺人才,至少是延長了人才的“生長週期”。要為人才建立孵化基地、搭建科技平臺,創造良好的人才培育環境。要提升人才的政治理論水平和思想建設,堅定人才的擔當責任,引導高層次人才與社會大局發展同向同行;把黨性教育和紅色革命教育作為強化人才政治引領的重要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人才的政治認同,加快建設人才高地。讓人才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高昂的鬥志,立足本職、創先爭優,弘揚發展大國之風,為社會建設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健全機制,織好人才“保護網”。“人材者,求之則愈出,置之則愈匱。”努力開創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必須加快建立健全相關體制機制,著眼於推動人才職業生涯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創新人才評價機制,建立科學的人才分類評價機制,樹立正確用人導向、激勵引導人才職業發展、調動人才創新創業積極性。健全人才順暢流動機制,調整人才結構,實現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順暢流動,最大限度激發和釋放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強化人才激勵機制,優化人才發展環境,以惜才的善意、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文/孫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