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我讀懂了華為崛起的奧祕

4月21日,華為公佈了2020年第一季度經營業績數據:公司實現了銷售收入1822億元,同比增長1.4%,淨利潤率為7.3%。,華為能夠取得這樣成績實屬不易。

而在過去不久的2019年,對於華為而言是極為不平凡的一年。在極為嚴峻的外部挑戰下,華為實現了新的輝煌。實現銷售收入8,588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9.1%,實現淨利潤627億人民幣,經營性現金流914億人民幣,整體經營穩健。

近年來,隨著華為在全球範圍內聲名鵲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華為和其背後的華為現象。而華為作為一家世界級的科技巨頭,其管理思想經常成為坊間熱議的話題。可以說,想要了解華為就必須讀懂它的管理思想的精髓。

世界讀書日|在這裡,我讀懂了華為崛起的奧秘


在2014年9月份,華為總裁辦發佈的《華為之熵,光明之矢》,郵件系統地闡述了任正非思想中的商業理論。據統計從2012年起,任正非陸續在7篇文章和講話中提到了“熵”這個概念。而“熵”作為熱力學的概念被引入到華為的公司治理,成為了華為運營和管理的一個獨特理論。

而理解任正非管理思想的精神和華為崛起的秘密,熵成為了最關鍵的那一把鑰匙。

一.何為熵?

熵的概念來源於物理學,它是用來度量一個體系或者系統混亂程度的標誌。而我們初中學習的熱力學定律,又稱為熵增定律。其表述為:“

自然社會任何時候都是高溫自動向低溫轉移的。在一個封閉系統最終會達到熱平衡,沒有了溫差,再不能作功。這個過程叫熵增,最後狀態就是熵死,也稱熱寂。”

即一個封閉系統當中,在沒有外力介入的情況下,一個系統的混亂程度會不斷地增加,直到整個系統達到平衡,最終這個系統將變得無序並趨於死亡。

作為物理學的概念中的熵,這裡不對其學術意義進行展開。在後來的研究當中,人們發現其意義已經遠超物理學本身的範疇。薛定諤發佈的《生命是什麼》當中,第一次用熵的觀點來看待熵,生命的現象是伴隨著熵的減少。

世界讀書日|在這裡,我讀懂了華為崛起的奧秘


以生命的成長為例,不管是人類、動物還是植物也好,都要不斷與外界進行能量交換才能茁壯成長。同樣的,一個封閉的商業系統一定會走向熵增,走向不可避免的死亡。

任正非也曾經在花園談話中描述過類似的場景:封閉系統內部的熱量一定是從高溫到低溫、水從高處到低處,而不能逆向。那麼最終的結局是,這個世界全部是超級他們最後去死亡,這就是熱力學中提到的熵增。

熵和生命活力就像兩支時間之矢,一頭拖曳著我們進入無窮的黑暗,一頭拉扯著我們走向永恆的光明

二.如何給系統的熵做減法:建立耗散結構

熵增定律作為熱力學第二定律,其正確性和科學性毋庸置疑。但是面對讓人略感沮喪的熵增定律,是不是沒有解呢?當然不是,熵增定律存在的條件是封閉系統,而抵消和對抗熵增定律在開放系統是可以的,辦法就是建立耗散結構。

所謂的耗散結構就是一個遠離平衡的開放系統,通過不斷與外界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在耗散過程中產生負熵流,從原來的無序狀態轉變為有序狀態,這種新的有序結構就是耗散結構。

以我們每一個個體為例,假如一個人天天宅在家中,頓頓都吃外賣,最後一定是一個不健康的身體,身體各項功能下降,人也會越來越醜,這個就是熵增;假設你每天都堅持跑步鍛鍊,將身體多餘的能量消耗掉,肥肉變成肌肉;身體血液循環得以加強,自身的能量消耗掉了也就不會生病,身體健康,人的顏值也高了,這就是對耗散結構的最通俗的理解。

世界讀書日|在這裡,我讀懂了華為崛起的奧秘


對於企業而言,建立耗散結構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封閉系統的終究是要熵增的,一家企業不斷熵增帶來的就是活力的下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必然走向破產。研究發現,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熵增是必然趨勢。集中表現為隊伍不斷趨於穩定,業務流程不斷冗餘,官僚主義日益盛行,最後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大企業病。因此很多人認為,企業管理的唯一使命就是對抗熵增,增強企業的活力。

雖然企業最終一定會走向拿個破產,連阿里巴巴都說做102年,但是不代表不能與熵增對抗。就像人類終究會死亡,但不代表我們不好好過這一生。

企業的終極是死亡,而華為的人物則是延長生命。

如果一個企業要想長期保持活力,就要建立耗散結構。而耗散結構簡單理解就是對內如何激發活力,對外如何實行開放,與外部交換物質和能量,不斷提升發展勢能,不斷拓展業務和作戰空間,是企業實現熵減和保持活力的正確選擇。

世界讀書日|在這裡,我讀懂了華為崛起的奧秘


三.熵減:華為的活力之源

而對於華為公司而言,熵的概念顯得非常重要。任正非在2011年公司市場大會上說,公司長期推行的管理結構就是一個耗散結構,我們有能量一定要把它耗散掉,通過耗散,使我們自己獲得一個新生。

我們把這種對企業的熱愛耗散掉,用奮鬥者,用流程優化來鞏固。奮鬥者是先付出後得到,與先得到再忠誠,有一定的區別,這樣就進步了一點。我們要通過把我們潛在的能量耗散掉,從而形成新的勢能。

從上述論述中就可以明白,為什麼任正非一直批評自主創新,因為自主創新把華為變成了一個封閉系統。按照熵增定律,最後一定會出問題,於是才有了華為開放合作的理念。

華為創立30年以來,一直不斷推進公司實行熵減,否則就形成了大企業病。所有的管理經營行為都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

防止組織的生命力衰減低,當組織從有序走向無序,最後混沌,直到死亡。

世界讀書日|在這裡,我讀懂了華為崛起的奧秘


《熵減:華為的活力之源》這本書,就是華為內部針對商業概念討論成果編並編寫而成的一本集子。裡面既有華為在理念上的反思,也有中層和一線員工對於這一理念的踐行結果。無論是將作為培訓教材也能夠引發很多的思考。


華為的活力引擎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到2020年華為已經33年了,任正非幾年來多次提及華為如何避免熵死。而讓華為避免走向熵死的黑暗的關鍵,就是建立屬於自己的耗散結構。而開放性、遠離平衡、非線性是耗散結構的三個特徵;也是理解華為活力引擎的關鍵。非線性屬於ICT產業本身的範疇,本身也是這一產業的特點。

下面通過華為活力引擎圖,來說說遠離平衡和實現開放。

世界讀書日|在這裡,我讀懂了華為崛起的奧秘


遠離平衡:依靠企業的厚積薄發和人力資源的水泵,讓企業逆向做功,帶來熵減,使得無序變為有序;厚積薄發體現在華為密集的研發投入,而人力資源的水泵,則是華為長期奉行的以奮鬥者為本,長期艱苦奮鬥。通過人力資源的水泵實現逆向做功,增加勢能,激發員工活力。

開放性:華為通過積累一方面在當前核心領域力求深入無人區,構建獨特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則是根據行業價值轉移的趨勢,不斷擴大作戰空間。而華為開放的文化孕育開放的思想,開放的思想打開了生態合作空間和業務作戰空間,擁有了未來發展的選擇權。此外,華為炸開人才金字塔塔尖,進行全球人才佈局。實現了企業的吐故納新,淘汰懶惰。

四.我不想30歲就“死去”

在《熵減》一書中,更多討論反映的是以任正非為代表的華為高層,對管理層和華為未來的反思。以及一線員工在華為深耕領域的一些實踐和思考。對於普通大眾而言,這些領域過於專業,管理思想又過於高端很難輕易接受。但是通讀本書,依然有比較接地氣的地方。

對熵減理念進行延伸到個人,熵減可以理解為一個人學習新知識的意願和能力。

有段時間有一句很流行的話叫“死於30,葬於80”。說就是很多人在30歲之後基本上就不接受新鮮的東西了,後面的人生一直是維持在30歲之前的狀態。

反應的就是沒有持續學能力和自我提升能力。誠然,30歲之後隨著身體從身體體能從峰值下降,各種瑣事的疊加,個人學習意願和能力出現了下降。這就是個人知識儲備上的熵增,越來越渾渾噩噩。

然而也只有在30歲之後不斷的創造新思想、新概念,集中學習新事物,才能真正的打破個人信息的熵增。從而激發個人的生命力和行動力,在職場和家庭上取得新的成就和輝煌。

生命的活力在於現在也在開放,也就是成為一個耗散結構而成的封閉系統,企業想要保持常以基業長青,長期長久,同樣需要建立一個好的封閉系統,生態型商業模式就是一個號稱機構具備開放性和三線特徵,個人要想保持,不斷前進,同樣要建立個人的一個耗散結構,對內,不斷自我學習,自我提升,對外開放,引進新思想。

世界讀書日|在這裡,我讀懂了華為崛起的奧秘


危機意識

在華為每年的年會上,輪值CEO都會秉持這樣一個觀點,那就是華為離破產還有三個月的時間。而作為前首富的比爾蓋茨說,微軟離破產只有14個月。古人云:“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回顧歷朝歷代的統治者,一開始無不勵精圖治,實現治世;而最後無一不是被其他力量破壞,導致改朝換代。

其實熵減也是一個無視危機意識的產物,而充滿危機意識,不斷以組織變革來更新來實現企業的熵減,是華為崛起的秘密。而這本《熵減:華為的活力之源》是理解任正非思想和華為崛起的鑰匙。

所以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每年求職季上,華為能夠成為所有高校IT專業生趨之若鶩的地方。儘管高強度的加班文化讓人喘不過氣,但誰都知道華為給予擁有高技術人才足以改變命運的豐厚待遇。而在各地方的華為大廈,

每一個夜晚都是燈火通明,人人只為努力奮鬥;以奮鬥者文本是對華為精神的最好詮釋,也是對華為熵減的最佳註腳。

歷史是人創造出來的,對一家企業而言,要實行改革和人才引進內外互通,打破現有結構,開放溝通才能保持一個企業的活力。對於個體同樣如此,努力打破認知的藩籬,不斷實現自我革新和與對外進行交流,擁抱變化不斷的優化自己認知和資源結構,抵抗信息的熵增。


世界讀書日|在這裡,我讀懂了華為崛起的奧秘


寫在最後

正如書中評述的那樣:“華為之所以不易被人理解,一個重大原因就是任正非的思想源頭擺脫了商學院式的理論框架,彷彿黃河源頭的九曲十八彎,既有觀察現實世界、不斷實踐的人性感悟,也有橫貫東西方的科學和哲學洞察。”

很多企業學華為,學習的都是皮毛。華為獨特的思想文化、價值觀和發展戰略,是融合力任正非多年的思考以及對於中西文化和多門學科的融會貫通。

任正非正是通過洞察人性,激發出華為人的生命活力和創造力,從而得到持續發展的企業活力。

當本書把熵-生命活力-耗散結構一一解讀之後,從厚積薄發到開放架構,從人力資源的水泵到炸開人才的金字塔,華為的一切彷彿都豁然開朗。

通讀本書不僅能夠了解華為背後的思想,對於個人成長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世界讀書日,這本《熵減》推薦給你;做一個不斷踐行熵減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