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剧频频被吐槽,仍热度未减,是中国的编剧江郎才尽了吗?

翻拍剧频频被吐槽,仍热度未减,是中国的编剧江郎才尽了吗?

《你是我的命中注定》已经迎来了大结局,这部剧翻拍2008年台湾版的《命中注定我爱你》。尽管收割了大批的流量,但仍然逃不了被人吐槽的命运。新版《你是我的命中注定》被吐槽人设崩塌,剧情狗血升级。豆瓣评分5.1,尽管《双世宠妃》的坦诚夫妇再度合作也超越不了这部经典剧。

翻拍剧频频被吐槽,仍热度未减,是中国的编剧江郎才尽了吗?

近年来,翻拍剧已经成为一种“特色”,热衷翻拍国内外的经典。然而翻拍剧被吐槽也不是新鲜事,但是为什么还乐此不疲去翻拍?难道是中国的编剧江郎才尽了吗?

翻拍剧频频被吐槽,仍热度未减,是中国的编剧江郎才尽了吗?

一本剧本如何拍成电视剧或者电影?

先来了解一下大致流程,编剧分为自由职业者和职业编剧两种。一般编剧会通过经纪人或者投稿的方式去跟导演接触,看导演愿不愿意跟你合作。如果确认跟你合作就会跟你签合同,合同上会写明什么时候交大纲和梗概。签完合同后就可以开始动笔写,以前是自己写,现在大多数都是团队合作。写完后就是修改的过程,再没拍完前都会有修改的可能性,一部质量好的剧本最终完成时间大概是一年多(包括修改)。但这个因人而异,快则几个月,慢则几年。

翻拍剧频频被吐槽,仍热度未减,是中国的编剧江郎才尽了吗?

创作出两次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编剧哈吉斯也曾用3年2个月又10天才卖出自己的第一个剧本。

然后导演进入漫长的准备阶段,选演员,分析剧本等等...准备完毕后就开始开拍,最后剪辑。

翻拍剧频频被吐槽,仍热度未减,是中国的编剧江郎才尽了吗?

为什么翻拍剧会经久不衰?

热衷于翻拍国内以及国外的经典,因为这些经典翻拍会自带话题热度,能掀起观众的回忆杀。尽管翻拍的不好也会有热度,热度还会比原创的作品高很多。前面说到写一本原创剧本需要很多的时间去反复打磨,翻拍剧能大大的节省时间。同时翻拍剧比较容易过审,因为这样的题材已经拍过还有不错的反响,所以不怕会有审核不过的可能性存在。所以翻拍剧在国内才会“经久不衰“。

翻拍剧频频被吐槽,仍热度未减,是中国的编剧江郎才尽了吗?

翻拍剧频频被吐槽,仍热度未减,是中国的编剧江郎才尽了吗?

优秀编剧缺乏?

其实国内还是有优秀的编剧,但是为什么优秀的剧本那么少?其实是跟编剧的社会地位有关。有媒体统计,中国的编剧地位低于全世界90%国家的编剧。外国的编剧以内容为王,服务对象是观众。就是观众喜欢什么拍什么,有很高的话语权。而国内的编剧没什么话语权,还要迎合市场,会对编剧有所限制。

加上刚入行的青年编剧初出茅庐,没有经验没有人气,如果碰上了不靠谱的影视公司,就有被骗剧本或者拖欠稿酬的的可能性,而且维权困难。

据了解,内地的编剧在写一本的时候,先编剧需要根据投资方的“命题”写出故事大纲,获得认可即可签约,同时获取10%-30%定金;第二笔在交一稿剧本时获取30%;尾款在开机后3-7天之内结清。

翻拍剧频频被吐槽,仍热度未减,是中国的编剧江郎才尽了吗?

知名的编剧会在刚开始就拿到钱,但是青年编剧有可能会被忽悠,采用剧本没有署名,或者窃取大纲和核心的情节。曾经看过一篇采访,受访的208名青年编剧中有75%被骗过稿,多数都是入行不到三年的新手编剧。

翻拍剧频频被吐槽,仍热度未减,是中国的编剧江郎才尽了吗?

为什么那么多人做编剧?

前面说到编剧的”苦衷“,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想要做编剧?大部分人因为想要赚钱,还有一部分的人是因为梦想。现在的大环境里,很多编剧都是文字从业者。同是码字,编剧的薪资远比普通的文字从业者高很多,堪称金字塔的顶尖。所以就吸引了很多网文的作者来做,这也是现在编剧水平不够的主要原因。

翻拍剧频频被吐槽,仍热度未减,是中国的编剧江郎才尽了吗?

一位优秀的编剧除去基本的技能外,还需要多年的沉淀。而这样的编剧缺少生活阅历和经验,难以写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编剧入行门槛低,但是想做一个好的编剧就没有那么简单,付出的心血和时间都是非常之多。如果不是真心喜欢想做编剧,那么他终究会被时间给打败,攒够了失望就会离开编剧圈。

每一行都不容易,上面说的”苦衷“不是编剧滥竽充数去改编剧本的理由。既然选择编剧这一行,不应该甘于现状,应该要去不断地去学习,去写出优秀的剧本。

结语:

编剧不想辛辛苦苦打磨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剧本被舍弃,这样的成本价值不菲。所以慢慢掀起了翻拍热潮,这样的翻拍剧会有粉丝基础,自带流量,比较稳妥。但是这样的翻拍热潮逐渐让编剧没有创新的意识,不利于中国的影视发展。


撰文:小艺

图片来源:网络

资料来源:知乎和百度百科


翻拍剧频频被吐槽,仍热度未减,是中国的编剧江郎才尽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