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熬自動駕駛,百度的奮力一搏

苦熬自動駕駛,百度的奮力一搏

配圖來自Canva

近來,出行市場的熱鬧不少。

先是嘀嗒出行衝刺IPO,可能即將搶先滴滴一步奪得“網約車第一股”的寶座。而後,在10月11日,百度官方發佈消息,稱百度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在北京全面開放,用戶可在自動駕駛出租車的站點直接下單,無需預約就能免費試乘百度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

要知道百度發力AI已久,而自動駕駛是百度AI項目裡的重中之重,所以這一消息激起了不小的浪花。另外,作為BAT當中開頭的百度,如今卻差阿里、騰訊的身價一大截,如果百度能夠憑藉著自動駕駛突圍,那麼將是百度給資本市場一劑久違的強心劑。

AI冒頭

如今提起國內的搜索引擎,眾多互聯網用戶都會想起“搜索引擎寡頭”百度。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報告顯示,據StatCounter統計,在國內搜索引擎市場裡,百度以佔據市場份額66.5%的絕對優勢,排行第一。

不過百度這個第一坐得並不那麼舒心,自從百度搜索競價排名的魏則西事件之後,百度的市場口碑便一落千丈。而伴隨著爭論以及錯過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百度,越來越不被資本市場所待見。

曾經與阿里、騰訊比肩的百度,成為BAT裡掉隊的那個。

如今百度的市值僅為435.62億美元,而阿里巴巴的市值已經達到8288.45億美元,逼近萬億美元市值大關,騰訊的市值則已經實現了5.34億萬港元。從市值來看,百度除了沒有站穩BAT第一梯隊之外,還被美團、京東、拼多多以及網易等互聯網公司紛紛超越。目前,百度已經跌出國內互聯網公司前五。

為了能夠重回巔峰,百度選擇在新的賽道上“All in AI”,而百度2017年佈局的“All in AI”,至今也出現了一絲希望的苗頭。

IDC發佈的《中國人工智能雲服務市場研究報告(2019)》顯示,從2019年的市場份額來看,AI公有云服務市場裡,百度智能雲市場的份額達到第一。

百度的財報數據同樣體現出,其在AI方面獲得的成績。根據百度發佈的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數據,在第二季度百度實現總營收為260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當中,佔百度營收大頭的在線營銷收入為177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8%;其他收入為8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而之所以能夠有較為明顯的增幅,主要得益於愛奇藝會員數量的提升、百度雲計算和智能交通方案。

顯然,百度對算法技術的研究已經相當成熟,現在遇上以AI算法為核心的AI領域,百度省去了很多走彎路的時間。而在百度的“All in AI”裡,百度Apollo自動駕駛技術是重中之重。

百度自動駕駛的狂奔

在智能交通方面,百度很早就鋪下伏筆。在2017年,百度就提過2020年實現無人駕駛汽車的商用,讓街頭出現無人車。

不過百度Apollo在自動駕駛方面走得並不算輕鬆。眾所周知,2017年百度創始人兼CEO李彥宏乘坐自動駕駛的汽車,上了北京五環,結果卻因為違章被開了罰單。

所以,百度2018年拿下北京首批自動駕駛路測牌照,到10月11日發佈百度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在北京全面開放,可以說是百度自動駕駛在取得勝利的重要節點,其他動作也表明百度在自動駕駛領域取得了先機。

5月份,百度在北京建成了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應用測試的Apollo園區基地,佔地面積達到13500平方米。

還有,百度Apollo平臺研發總經理王京傲在“萬物智能——百度世界2020”的大會上,宣佈百度Apollo最新版本Apollo6.0的誕生。

目前百度Apollo經過了九個版本的更迭,已經形成了完整的自動駕駛方案。百度Apollo的開發者超過4萬5千,遍佈全球97個國家,生態合作伙伴達到210個,開源代碼量達到60萬行,是最為活躍的自動駕駛開源平臺之一。

加州車管所(DMV)發佈的《2019年年度自動駕駛接管報告》中顯示,百度及其開發的Apollo自動駕駛汽車平臺成為平均每千英里脫離次數最少的平臺。

然而要注意到,儘管百度在研發方面投入了不少成本,在智能交通方面更是不餘遺力,但是百度的Apollo平臺,還並沒有給百度帶來利潤。

數據顯示,百度第二季度的營收成本為131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9%。當中研發支出為4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在營收成本里佔比18%,和第一季度的19%基本持平。

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經理李震宇向媒體表示,百度研發自動駕駛技術已經有7年了,儘管還沒有賺錢,但百度對自動駕駛還有足夠的決心,最少還能夠再堅持7年。

雖然百度方面依然對自動駕駛抱有信心,但是實際上隨著技術的更迭,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玩家盯上了這塊蛋糕。

5G下自動駕駛新章

自動駕駛未來的市場規模可期。

麥肯錫預測,中國可能將會是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市場,在2030年,自動駕駛的服務訂單金額將會達到2600億美元。而瑞銀也曾經預測,在2030年Robotaxi的市場規模將會超過2萬億美元。

同時大眾對於自動駕駛抱有著高昂的興趣。福特公司一份關於自動駕駛技術感興趣的全球性調研報告裡顯示,中國的受訪者有78%表示未來可以接受使用自動駕駛車輛,美國則為40%,英國只有30%。

可以看到國內大眾對自動駕駛依然有著期待,而資本市場同樣對自動駕駛市場充滿熱情。


即使在疫情的衝擊裡,自動駕駛市場依然產生了不少的融資事件。

2月26日,自動駕駛公司小馬智行獲得來自豐田達到4.62億美元的融資;Waymo 宣佈獲得一筆總額達到22.5 億美元的融資;新石器官宣獲得理想汽車的投資。一系列的投融資事件,說明了資本對於自動駕駛市場的看好。

與此同時,隨著5G技術的出現,在5G技術的支持下自動駕駛跨向更高階的發展成為可能。華為在日前宣佈和一汽、廣汽、北汽、東風汽車、比亞迪等18家車企共同打造“5G生態汽車圈”推進5G技術在汽車產業商業化的步伐。

湊巧的是,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自動駕駛公司Waymo也在10月9日宣佈,將會在鳳凰城菲尼克斯向大眾推出沒有安全員的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

這一消息和百度宣佈百度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在北京全面開放的時間相差無幾,和老對手隔空對陣,百度在自動駕駛方面的壓力恐怕不輕。


文/金融外參記者林亞帆,公眾號ID:jrwaica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