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源地|“酱老倌”声名再起

2018年12月14日,涟源杨市镇板桥村“酱老倌”食品加工厂的郭辉又接到了湖南唐人神集团肉类事业部营销副总裁李江华的电话。原来,这是李总裁又在向郭辉催要辣酱样品了。

湘军源地|“酱老倌”声名再起

“酱老倌”酱品

郭辉经营的是一个小型食品加工厂,主要生产麦酱和辣酱,唐人神集团却是深交所上市公司,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全国拥有70余家子公司,位列全国肉类行业前十强,他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联呢?

时间回到2018年11月2日的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为期五天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二十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正在这里举行。娄底特色产业馆内的涟源杨市镇“酱老倌”展台前来了一位客人,在细细品味了“酱老倌”的系列酱品后,他说:“你这个辣酱红中透紫,又香又辣,辣中有甜,吃起来特别爽口,我们合作吧。”原来这位就是唐人神集团的李江华先生,他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为自己公司的辣肉和烤肠调味的特色酱品,没想到一直踏破铁鞋无觅处,如今却在这个不起眼的地方特色小展位前找到了心仪的酱品。

湘军源地|“酱老倌”声名再起

“酱老倌”酱品

接下来的事情出奇地顺利,郭辉带着“酱老倌”酱品去了唐人神公司,双方一拍即合。接下来的事情,就只要郭辉再根据唐人神公司的严苛要求,根据不同的食材拿出更多的样品,通过检验之后就可以批量生产包销全国。

一个个体食品加工厂被一个全国行业前十强的企业邀请为合作伙伴,这让郭辉有些意外。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做有历史的酱、做绿色的酱、做健康的酱”的初心。

湘军源地|“酱老倌”声名再起

“酱老倌”酱品

“酱老倌”的制作历史可追溯到清末时期。当年,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大清半壁江山,清朝正规军无法抵御,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装,由此产生了后来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湘军。咸丰二年开始,曾国藩率湘军精锐连年外出征战。长年的战乱,让湘军将士思乡之情日浓,于是一位随行的伙夫依据家乡口味做出一种酱,深受将士的欢迎,大家给伙夫取名“酱老倌”。后来曾国藩带着麦酱进奉慈禧,被题词赞美“咸鲜香辣一丝甜,红中渗紫亮透边”。

郭辉,就是“酱老倌”的第七代子孙,他的太婆魏婆婆正是“酱老倌”制酱工艺在杨家滩的传承人。如今在杨家滩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1926年,杨家滩亭子里建起了福音堂(基督教堂),在这里传教的是德国人马牧师,还有从永丰大教堂过来的魏教士及他的两位女儿。这个夏天,魏教士和他的女儿们正在晒制他们家的传家宝——“酱老倌”麦酱。

湘军源地|“酱老倌”声名再起

“酱老倌”麦酱、辣酱系列

就在那天正午,福音堂里抬来了一个从水洞底来的小孩。孩子的父亲满头大汗,紧握着魏教士的双手乞求道:“魏大教士啊,您一定要帮帮我,请求马牧师救救我的孩子……”原来这小孩几天前生病了,高烧好几天,虽然服过中药之后退烧了,但现在人吃不进东西,已经奄奄一息了。

湘军源地|“酱老倌”声名再起

“酱老倌”酱品

马牧师可是个能人,他精通医术,给杨家滩附近很多基督教信徒和老百姓治好了不少病。他帮小孩做了检查后告诉大家:小孩现在没有烧了,但是身体极度虚弱,需要多吃东西!但他现在的样子,只怕是咽不下食物了……

就在这时,魏大小姐向魏教士提议:“要不拿些刚做的麦酱给他吃点,看能不能开开他的胃。”魏教士同意了。魏大小姐把盛麦酱的坛子拿了过来,一揭开盖,一股浓烈的麦酱香味就弥漫了整个福音堂,在场的人闻着这个味道竟情不自禁地咽起口水来。

湘军源地|“酱老倌”声名再起

“酱老倌”一直保留着当年的那个酱坛

大小姐用筷子蘸着酱小心翼翼地放到小孩唇间。几次尝试之后,孩子唇角微动,慢慢地吮吸着,逐渐张大了嘴,魏大小姐顺势将一小勺咸鲜香辣略带甜的麦酱放进他的嘴里。孩子慢慢吞咽,一会儿后竟喊着要喝水了。在场的人全乐坏了,没想到时小小的麦酱竟救了孩子的性命。

这位魏小姐就是郭辉的太婆婆,后来在杨家滩成家立业。于是“酱老倌”的手艺就这样被传承下来了。

郭辉从小学起就随奶奶学习制作麦酱、辣酱,至今已近三十年。他首选当年新收的麦子、糯米和新鲜辣椒,以龙山山泉水清洗、蒸煮、发酵、晒制。“酱老倌”酱品最重要的制作工艺是一定要在盛夏时节选大太阳来晒水、晒胚直至酱成。

“酱老倌”酱品分为两种:麦酱和辣酱。“日晒夜露”是“酱老倌”麦酱最鲜明的特征。盛夏时节,上百口酱缸在烈日下暴晒,要顶着烈日几次翻酱。晚上夜露时更要通宵值班,每隔一小时观察一下天色,如果天气稍有变化就要加上盖子,因为一旦有雨水进入酱缸,就会前功尽弃。这样严格地把握好酱品的温度、湿度等各方面,四十多天后,酱缸里的益生菌在高温烈日和凉爽夜风的交替作用下,使酱变得色泽油光,鲜香甜辣咸,五味俱全。

湘军源地|“酱老倌”声名再起

“酱老倌”晒酱场

“酱老倌”辣酱虽不需要像麦酱那样“日晒夜露”,但工序同样复杂细致,并且不能采用水制法,只能用油熬制。先把上好的辣椒等材料切碎、加盐、封坛一段时间发酵好,然后就是一道最关键的工序:大火熬酱。先要把发酵好的辣椒中的水分彻底滤光,再采用一级物理压榨非转基因菜籽油,慢慢熬出残余的水分,最后浓缩成酱。分装入瓶后,再一次高温消毒抽真空,使瓶内真空无菌。至此,一瓶“酱老倌”辣酱才算完成。

湘军源地|“酱老倌”声名再起

“酱老倌”酱品系列

水制法制做出来的辣酱往往看上去颜色鲜红,水汪汪的样子灵动可爱,但必须添加食用防腐剂才能长期保存。油制而成的“酱老倌”则不同,因为历经高温熬煮,熬干了水分,又经两次消毒,可以做到零添加,虽然制作的成本就高了很多,但成品辣酱开瓶溢香,入口绵醇,微辣可口,是粉面神器,厨房必备,海鲜伴侣,人食人爱。

12月8日,北京光彩影响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白云在深圳约见了郭辉。白云正在筹拍一部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暨建国七十周年的主旋律院线电影《人民的利益》。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品尝了“酱老倌”辣酱。在拍案叫绝的同时了解到“酱老倌”酱品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健康零添加的初心后,当即就决定要在影片当中免费为“酱老倌”植入广告。

湘军源地|“酱老倌”声名再起

白云董事长和郭辉亲切合影

用白云董事长的话说就是:“酱老倌”的好,就是好在有历史,好在原生态,好在味道纯然天成。

我们期待“酱老倌”的路越走越宽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