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教授理财课堂「中年篇」人到中年焦虑多 理财型收入帮你抵御危机

F教授理财课堂「中年篇」人到中年焦虑多 理财型收入帮你抵御危机

F教授前一阵看了个热播电视剧《小欢喜》,虽然是家庭教育题材,却让人看到了中年焦虑“百态”—— 职场危机、家庭冲突、健康威胁……许多人不敢请假,不敢生病,甚至不敢要二胎,而所谓的财务自由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F教授理财课堂「中年篇」人到中年焦虑多 理财型收入帮你抵御危机


确实,以60、70后为代表的中年阶层,工作相对稳定,但工资增长缓慢、家庭负担沉重,光靠“工资型收入”是远远不够的,想要利用有限的资金让财富保值增值,必须依靠“理财型收入”。那么,对于中年人来说,如何做好家庭资产的管理和配置,哪一种理财方法更稳健靠谱呢,F教授为你提供一些TIPS~

Q:虽然人到中年,但我也就是个普通工薪阶层,有必要理财吗?

F教授解读:所谓的理财和资产配置,从来都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属权力,合理的投资是影响家庭整体收益和对抗风险的关键因素,它跟一个人所拥有的财富多少并没有关系。即使只有1万元积蓄,我们也应该做好相应的分配,比如3000元放余额宝里作为随用随取的生活资金,6000元买稳健的理财产品,剩下的1000元用来买保险。

Q:小康收入的家庭应该如何做资产分配?

F教授解读:关于家庭资产配置的方式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4321”法则:40%的收入用于家庭储蓄,30%用于投资理财,20%用于保险保障,还有10%用于日常开销。当然,比例并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做小幅度调整。


F教授理财课堂「中年篇」人到中年焦虑多 理财型收入帮你抵御危机


F教授认为,养老储蓄账户用于家庭成员家庭储蓄账户用于家庭成员的养老金、子女教育金等,每年或每月要进行固定的投入,不能随意支取。因此该账户收益不一定要高,但是必须稳健,保证本金绝对安全,大家可以考虑银行定期理财、国债等等。

而投资理财账户主要是用于“钱生钱”,为家庭创造额外的较高收益,可以选择股票、基金、P2P、大宗商品等,这个账户关键在于合理的占比,要确保无论盈亏对家庭不能产生致命性打击。

Q:有足够的储蓄和投资,是不是就不用买保险了?

F教授解读:人到中年,保险绝对是必不可缺的,尤其是家里的经济支柱,一旦遭遇不测,对本人和家庭都是巨大的打击。上一期【青年篇】中我们提到,80、90后买保险建议以意外险、大病医疗险为主,这类保险大多是消费型,开销不大。但60、70后在此基础上,一定要配置重疾险和寿险,这两者都是给付型保险,一旦被保人发生重疾或不幸身故,保险公司会根据约定条款一次或多次给付保额,因此大家也要根据经济条件不断增加保额。

F教授理财课堂「中年篇」人到中年焦虑多 理财型收入帮你抵御危机

Q:中年人理财有哪些建议或者需要注意的?

F教授解读:以目前60、70后为主力的中年人可以说是阅历最丰富的群体之一,但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新型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因此大家也要不断提高理财方面的知识,不盲目追求高回报产品;另外,中年群体积蓄较多,投资理财的时候不要选择单一产品,也就是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并且要控制高风险理财产品的比例。

最后,要根据投资周期及风险程度选择理财方式,比如互联网金融产品、货币基金等周期较短、流动性强,股票、外汇等风险较高,但投资周期长,我们一定要将风险承受能力与家庭资产状况,家庭收入情况进行综合衡量,理性思考后抉择。

F教授课堂总结

在二三十岁的时候,我们的“工资型收入”会随着工龄和经验不断递增,但增长斜率有限,四十岁以后,会出现增速缓慢甚至下降趋势,也就是“中年危机“时期。而此时“理财型收入”会因为资金和复利的长期积累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因此,利用合理的资产配置规避风险,才能尽可能地避免中年焦虑的发生,更早接近财务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