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没有被重点小学录取?原因竟然是这个

在地铁上听到一个老师在打电话,好像是一个孩子的家长,在电话里问: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没有被一所重点小学录取?

“你家孩子这次考试表现其实不错,就是作文分数太低了。”

你们家孩子的作文写得太空洞了,没有真情实感,所以,打分就比较低。

孩子为什么没有被重点小学录取?原因竟然是这个


近年来,儿童写作问题,逐渐成为家长和学校关注的焦点。毕竟在考试中,作文的分数占据了不小的比例。

要写出一篇高分作文,虽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比起在数理化上拿高分,在写作上下功夫,还是要容易得多。

如何能在短期内,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呢?

我认为,家长们在教儿童写作这件事上,万万不可本末倒置

要让儿童有写作的欲望,关键不在于过早地传授写作技巧,而是要从重视和他们“说话”开始。

孩子为什么没有被重点小学录取?原因竟然是这个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基础


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其著作《文心雕龙》中指出: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由最简单的字、词、句组成的。

无论作者想表达的内容是多么丰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如何复杂,在表述上,只能一字一字地推进,一句一句地展开。

而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不是杂乱无章的,前后必须有因果,有逻辑性。

不然,东一句,西一句,前一句,后一句,读者也很难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不妨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狐狸乘机把肉给叼走了

树上一只乌鸦嘴里叼了一块肉

乌鸦一张嘴,肉就掉了下去

狐狸请乌鸦为他唱一首歌

上面四句话,可以各自独立,如果仅仅是将它们没有章法地罗列在一起,那谁也看不明白,这是要表达什么意思。

如果我们将其进行重新整理、排序,就会得到以下的一段话:

树上一只乌鸦嘴里叼了一块肉

狐狸请乌鸦为他唱一首歌

乌鸦一张嘴,肉就掉了下去

狐狸乘机把肉给叼走了


这样,故事的大概就很容易被理解了:狐狸为了骗乌鸦嘴里的肉,故意让乌鸦给自己唱歌。

孩子为什么没有被重点小学录取?原因竟然是这个


儿童学习写作,首先要掌握如何有序地叙述一件事情。

一个儿童,其写作过程,势必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 能够清楚叙述一件完整的事情;

2. 能够将口述的内容转变为书面的内容;

3. 可以自己独立完成选题、构思、遣词造句。


而家长们,往往就容易忽略以上三点中最基础的一点,即,“如何说话”

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喜欢比较安静的儿童。觉得小孩子安静,就是听话的表现。

同时,大人们会觉得孩子还小,话都没有说利索,又什么都不懂,也就不愿意经常陪孩子说话。

其实,说话,才是锻炼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对于文学基础尚处于薄弱阶段的儿童,首先要让他们具备,如何将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叙述清楚的能力,之后,才能谈写作技巧和结构布局。

就好比现在,我们提倡学外语要从儿童抓起,就是因为,只有先学会了如何说,才能为后面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孩子为什么没有被重点小学录取?原因竟然是这个


发自内心的才能感动读者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也就是说,任何写作,都是要先将观察到的客观事物,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然后再以文字的方式,进行表现。

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有感而发”

孩子写不出作文,无非就是两个问题:

1. 写什么?

2. 怎么写?


儿童的认知能力有限,对于他们来说,可能还不知道什么是严格意义上的是非对错,甚至分辨不出好人和坏人。

所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儿童今后所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是遵循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他们是从家长的一言一行中,去慢慢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

这时,也就体现出了,家长经常和孩子“说话”的重要性

孩子为什么没有被重点小学录取?原因竟然是这个


通过与孩子“说话”,家长不单单是在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在向孩子灌输对事物的看法、解决问题的方式、判断是非对错的标准、待人接物的技巧,这些,都有利于孩子逐渐养成遇事思考的能力

写作的素材,不就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人对事的看法,来源于和他人的交流吗?

老舍先生说过:

“写东西非有生活不可。不管文字多么好,技巧多么高,也写不出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儿童已经具备了对他们感到好奇的事物进行观察的能力,但是,需要家长通过与孩子“说话”,引导孩子有逻辑性地复述出自己观察的内容,并且引导孩子进行更加细致入微地观察;

同时,通过与孩子的“交流探讨”,训练孩子剖析一个人物、一件事情的方法

久而久之,他就知道如何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转换成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了。

孩子为什么没有被重点小学录取?原因竟然是这个


网上流传很广的一个8岁小女孩的作文,就很能体现这一点。

小女孩在她的一篇日记中写道:

今天xxx当着同学的面,说我喜欢王俊凯是chi心wang想,还说喜欢明星的,都脑子不好。

我很难过,回来问爸爸,爸爸说:“你喜欢王俊凯,就像姐姐喜欢买化妆品,妈妈喜欢做饭,爸爸喜欢打麻将一样。”

爸爸告诉我,只要这个喜欢让人变得开心就行。

喜欢是不分高低贵jian的。

我觉得爸爸说得对,我决定明天也这样告诉xxx。


日记中,小女孩和爸爸的对话,不但让小女孩从被同学嘲笑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也让小女孩明白了生活的真谛。更重要的是,她还学到了如何应对那些嘲笑她的同学。

即便这篇日记中,小女孩有些字不会写,用拼音代替,也丝毫不影响读者的阅读。读者可以深深感受到她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情感:从一开始的困惑、伤心,到后来的豁然开朗。

孩子为什么没有被重点小学录取?原因竟然是这个


好的格局决定一篇作文的质量


长久以来,大家总将注意力放在如何写好一篇作文上,进而煞费苦心地将一些写作技巧灌输给儿童们。

所以,孩子写出来的作文不但千篇一律,还会让孩子们只依靠一些写作技巧,来煞费苦心地“编”一篇作文。

之前说过,一篇好的作文,来源于好的素材。而好的素材,来源于善于观察的眼睛。

如果没有一双善于挑选素材的眼睛,那即便有一千、一万个素材堆在孩子们的面前,他们也会觉得没有东西可写。

《现代写作原理》中有提到:

需要、兴趣、思想、情感、知识、经验等,共同构成了我们观察的格局。要观察得好,就要努力建构好这个“格局”。


家长通过与孩子“说话”,也是在引导孩子在观察事物之后,将其与自己的一些相似经历进行比较,由表入深,去挖掘其背后的深意。

孩子为什么没有被重点小学录取?原因竟然是这个


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有写过:

“一般事物对我们都有一种常态,所谓常态,就是糖是甜的,屋子是居住的,女人是生孩子的之类的意义,都是在实用的经验中积累的,这种常态完全占据我们的意识,我们对于‘常态’以外的形象便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经验日益丰富,视野就日益狭窄。所以说,我们对事物见到的次数愈多,所见到的也就愈少。”


这个世界对于儿童来说是新奇的,但是,随着时间地流逝,年龄地增长,很多事情也会让他们觉得见怪不怪。

所以,家长可以在每天与孩子的交流中,引导孩子发散思维,从一件事情中,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或者将一件简单的事情,用其他不同寻常的方式进行解答。

例如,前面提到的那个8岁的小女孩,写过一则关于自己姐姐失恋的日记:

“今天听到姐姐给妈妈打电话,她好像失恋了。我偷偷打电话安wei她,她说我还小,不懂。有什么不懂的,xxx转学的时候,我也没哭啊。人生不就是陌生人在你身边来来去去的吗?”

通过姐姐失恋这件事情,小女孩联想到了自己同学转学时的情景,最后,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悟,再引申到人生这个大道理上。

这个小姑娘当然不可能一开始就知道人生是什么。她肯定是从平时生活的点滴,以及与父母、姐姐的日常沟通交谈中,领会到这些的。

叔本华说过:“唯有发自心灵深处的作品才能获得桂冠。”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没有思想,而是面对太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在写作的时候,缩手缩脚,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爱因斯坦说:

“灵感并不是在逻辑思考的延长线上产生,而是在破除逻辑或常识的地方才有灵感。”

一个正确又新颖的主题,已经让孩子的作文成功了一半。

孩子为什么没有被重点小学录取?原因竟然是这个


结束语

对于儿童,要写好一篇作文,并不需要多么高超的写作技巧,只需要善于观察、大胆表达、贴近生活、融入感情即可。

其实,孩子的奇思妙想本来就比我们大人多,他们看问题的视角,也更加能够跳出常规的条条框框,只是需要家长们正确地加以引导。

家长只有先从与孩子“说话”、“交流探讨”着手,才能真正给孩子打下一个良好的写作基础。

有输入,才能有输出,写,只是“写作”这个工程的最后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