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萊 生活在和平之邦的海上貿易者

一、國名

文萊達魯薩蘭國(馬來語:Negara Brunei Darussalam),簡稱文萊(Brunei),是一個君主專制國家。文萊達魯薩蘭國 (Negara Brunei Darussalam),Negara是馬來文,意為“國家”。Brunei一詞源於梵文,意為“航海者”,馬來人理解為海上商人。 Darussalam 是阿拉伯語,英文譯為“Abode of Peace”,意為“和平的土地”或“和平之邦”,全名的貼切意思應是“生活在和平之邦的海上貿易者”。


文萊  生活在和平之邦的海上貿易者


文萊位於亞洲東南部,加里曼丹島西北部,北瀕中國南海,東南西三面與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州接壤,總面積為5765平方公里。屬熱帶雨林氣候。


文萊  生活在和平之邦的海上貿易者


文萊古稱渤泥。14世紀中葉伊斯蘭教傳入,1888年淪為英國保護國,1941年被日本佔領,1946年英國恢復對文萊控制。1984年1月1日完全獨立。

文萊是個以原油和天然氣為主要經濟支柱的國家,佔整個國家國內生產總值50%。在東南亞,石油儲量和產量僅次於印度尼西亞,居第2位。


二、國徽

文萊  生活在和平之邦的海上貿易者

文萊國徽系由王室標誌發展而來的。呈紅色,中心圖案是一輪上彎的新月,表明文萊是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從新月中心向上繪有一根棕櫚樹莖,莖上端伸展著雙翼,象徵國家的公正、繁榮與和平受到保護。雙翼上端是一頂華蓋和一面三角旗,象徵王室。新月上用金色馬來文寫著文萊的國家標語:遵照真主的旨意行事。中心圖案兩側繪有兩隻手臂,象徵文萊穆斯林向真主祈求和文萊臣民對蘇丹的擁護,以及政府促進人民福利、國家和平與繁榮的決心。在國徽底部繪有一條寫有文萊國名的飾帶。   

三、國旗

文萊  生活在和平之邦的海上貿易者

文萊國旗由黃、白、黑三色及國徽組成。1906年,根據文萊和英國兩國簽訂的協議,英向文派出首位常駐專員。根據該專員的建議,文萊決定設計國旗。當時國旗由黃、白、黑三種顏色組成,分別代表文萊在協議上簽字的蘇丹及輔政的兩位親王。1959年文萊頒佈第一部憲法時,規定在原國旗圖案上加上國徽組成新的國旗圖案,一直沿用至今。   

四、國歌   

國歌名為“真主保佑蘇丹”歌詞大意是:真主保佑陛下萬壽無疆,公正英明地統治國家,幸福地領導我們臣民,君主國和蘇丹生活安寧。真主啊,保佑文萊這個和平之邦。   

五、國花

康定杜鵑,源自黃帝之時,有杜鵑啼血之說.後來傳到文萊,傳說傳到的第一天,文萊上空出現紫霞,國王定為文萊國花。

文萊  生活在和平之邦的海上貿易者

文萊杜鵑啼血

六、人口情況

截至2018年,文萊人口為42.27萬 。其中馬來人佔65.7%,華人佔10.3%,其他種族佔24%。文萊華僑華人祖籍多為閩、粵兩省,其中閩省籍者約佔80%,主要為大、小金門人;粵省籍人約佔18%,主要為客家人和潮州人。海南省籍人約佔2%。

馬來語為國語,通用英語,華語使用較廣泛。

伊斯蘭教為國教,其他還有佛教、基督教、道教等。


文萊  生活在和平之邦的海上貿易者


七、姓名與稱謂   

馬來人的名字通常由兩部分組成。前半部分是自己的名字,後半部分是其父名,中間用bin(意為“之子”)或 binti(意為“之女”)斷開。一般男性名字前面尊稱阿旺(Awang),朝聖過的男子通常在名字前加阿旺·哈吉(Awang Haji)。女性一般在名字前加尊稱達揚(Dayang),朝聖過的通常稱達揚·哈賈(Dayang Hajah)。皇室成員及與皇室有親戚關係的人的名字前加本基蘭(Pengiran),非皇室成員的達官顯要和有功人士被蘇丹賜丕顯(Pehin)、拿督(Dato) 等封號,他們的夫人被稱為拿汀(Datin)。當面稱呼時,可簡單稱本基蘭、丕顯、拿督、拿汀、阿旺、哈吉、哈賈等。   

文萊  生活在和平之邦的海上貿易者


八、語言文字   

馬來語是國語,屬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原用加威文(用阿拉伯文書寫的馬來文),現許多場合如個人簽名、公共建築物上等仍使用。19世紀英國人進入之後,書寫採用拉丁字母,英語亦開始廣泛通用。文萊華人除英文和馬來語外,還講閩南語、廣東話,絕大多數華人能講普通話(當地人稱為華語)。主要報紙用英文、馬來文和中文出版。


文萊  生活在和平之邦的海上貿易者

中國成為文萊最大遊客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