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餐飲企業的花式自救

一場猝不及防的疫情,讓實體商業幾乎停擺,餐飲行業更是整體陷入危機。

尤其是以線下消費場景(堂食)為主的企業,也都迎來了危難時刻。雖然目前疫情稍有緩解,但餐飲行業普遍現金流吃緊,大部分企業都在想方設法挽救損失、另尋出路。

不過政策減負、佈局外賣、菜品漲價等自救措施,或能緩解餐飲業部分壓力,但消費者信心恢復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而疫情對企業收入的影響有可能延續到今年第四季度。

餐飲企業需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疫情下的餐飲企業

疫情下餐飲企業的花式自救

此前,中國烹飪協會預測:2020年餐飲市場發展速度將繼續保持在9%上下,行業規模有望步入5萬億時代。

現在,一切恐怕都打了水漂。

作為餐飲企業來說,春節是重要的營業期。但是疫情影響下,多數餐飲企業都主動或者被動地停止營業。原本應該成為旺季的春節期間,大多數餐飲公司卻顆粒無收。

公開資料顯示,海底撈從1月26日起停業的10多天裡,全國550多家店收入損失及人工成本預計超過7億元;

西貝往年春節整體營收接近7億元,但2020年幾乎全部歸零;

旺順閣2020年春節60家門店同期營收僅為455萬元,收入較去年同期出現斷崖式滑落;

眉州東坡今年1月遭遇大規模退訂,損失收入超過千萬。

情況更為嚴重的比比皆是,企查查數據顯示,今年前兩月餐飲業企業註銷1.3萬家。其中,一月與二月分別註銷1.1萬家與0.2萬家。

這也與餐飲行業競爭激烈,集中度低的特點大有關聯。

面對疫情,有的企業或許可以憑藉多年積累的口碑和資金堅挺一時。但中小餐飲門店只能停業止損。

即使現在疫情緩解,餐飲行業的經營情況依然不明朗。

中國烹飪協會的報告顯示,截至3月初約六成企業恢復營業門店數量比重小於10%,約四分之一企業恢復營業門店數量在10% - 50%。復工後94%的受訪餐飲企業堂食服務受到影響。其中,有69%的企業堂食客源降低超過八成。此外,有近八成企業預計未來6個月需要額外融資。

疫情下的餐飲企業

疫情下餐飲企業的花式自救

一場疫情,導致一些財務管理不規範、現金不充裕的餐飲企業只能關店倒閉。其他企業則紛紛開展“花式自救”,採取降薪、裁員、漲價、佈局外賣等自救措施,希望能夠絕處逢生。

漲價

海底撈和西貝憑藉漲價、致歉、再恢復原價的神反轉,多次登上微博熱搜,成為全民熱議話題。

喜茶和奈雪の茶也因“優質原材料及物流價格上調”,部分產品漲價,但與海底撈和西貝不同的是,這兩個頭部奶茶品牌並未回調價格。

裁員、降薪

樂凱撒決定公司經營團隊從1月開始工資減半發放,直到疫情結束,將現金流留給未來更多不確定性。

佈局外賣

許多之前為開通外賣的餐企紛紛上線美團、餓了麼平臺開啟外賣業務,拓展收入來源。

另外,因為外賣平臺佣金費率高,不少餐企開闢了自建外賣渠道,消費者可通過微信小程序及微信公眾號訂餐。

打折、降價

當然,還有更多餐企像麥當勞一樣,利用打折、降價等方式來吸引顧客。

餐飲+直播

阿甘鍋盔全程2小時線上直播,吸引1.4萬客戶觀看,山東老家創始人親自上陣直播,一小時營業額6萬多元,羅永浩直播帶貨小龍蝦5分鐘進賬兩千萬。餐飲+直播的形式更適合疫期。

開闢新市場

眉州東坡從大年初二開始,就拿出原本為春節訂餐備下的食材,在各店開設起平價菜站。最開始只是出於處理存貨,同時方便周邊居民買菜的目的,每天能賣出500公斤的肉蛋瓜菜。

隨著便民菜站的火熱,眉州東坡又把菜站搬到了線上——開通了“東坡菜籃子”小程序,銷售新鮮川籍蔬菜、特色食材,以及經典菜品的半成品,並帶這些半成品走進社區。

目前,眉州東坡的銷售額已經達到過去的近5成,還計劃到今年年底開出500家“迷你店”,探索“零售+餐飲”“線上+線下”模式。

品牌營銷

在餐企行業忙著裁員降薪的時候,老鄉雞因為創始人束從軒手撕員工降薪聯名信火了。這個安徽“地方”品牌走進了全國消費者的視野。接著通過“鄉村發佈會”、免費送雞湯一串動作,獲得了一大波流量。

股權激勵

另外,隔壁飲料製造業的青島啤酒,在疫情的特殊時期發佈股權激勵計劃,意在提高公司高層和骨幹的積極性,同時振奮員工士氣。

疫情下餐飲企業的花式自救

疫情之後,報復性消費究竟會不會來?

天氣轉暖和疫情逐漸緩解平復了居民的緊張情緒,但“報復性消費”究竟會不會來,還是個未知數。

影響整個餐飲行業最重要的有兩點:

一是對疫情控制的信心。因為餐飲屬於聚集性消費,如果餐廳的整體就餐環境、衛生、安全都達標,顧客就有保障。

二是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心理。疫情使更多人增強了抗風險意識,對流動資金的重要性有更深的體會,消費趨於理性。據調查顯示,超6成受訪者表示會更加趨於理性消費,僅有11%表示將擴大消費。

此次海底撈和西貝的漲價行為,反映了一個問題——消費者們對價格還是很敏感。

“報復性消費”,可能只是空歡喜一場。

疫情考驗著餐飲行業的管理水平,更考驗著餐飲品牌在消費升級趨勢下的自我提升能力。企業要做的就是克服困難,盡力滿足特殊階段消費者的需求。

一方面餐飲企業可以藉此機會優化戰略佈局、組織架構、升級線上業務等,可以進行自我內部的迭代和升級。

另一方面,在消費者恢復信心之前,也考驗著餐飲企業的資金實力和運營調整等各方面能力,經歷本次洗牌後活下來的企業,未來或將迎來更長遠發展。

無論餐飲企業採取何種自救方式,只要能夠活下去,等待著它們的將是另一片天地。

本文內容轉自互聯網,如有雷同請聯繫小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