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評|外資逆勢飛揚和“微笑曲線”

經濟下行的“寒流”來襲,但今年第一季度,上海實到外資卻出現逆勢增長。聯想到不久前,網絡曾流傳外國政府出資讓本國企業撤離中國的傳言,有戰略眼光的跨國大腕們“用腳投票”,成為對傳言最好的回擊。


根據上海統計局發佈的2020年第一季度上海經濟數據顯示,一季度,上海實到外資投資金額同比增長4.5%,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10家,外資研發中心5家。浦東新區第一季度,浦東外商投資實際到位金額達到21.55億美元,同比增長36.6%。

述評|外資逆勢飛揚和“微笑曲線”

陸家嘴。徐易飛 攝

在“寒流”中,仍有陣陣利好的暖流。前天,在金橋綜合保稅區揭牌暨新落戶企業集中籤約儀式上,總部在德國的跨國企業費斯托(中國)公司成為第一家享受金橋綜合保稅區貨物分類監管政策的企業。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綜保區的政策落地後,企業的業務不但可以覆蓋中國的市場,還可以擴大到亞太的市場,支撐全球戰略的發展。目前,中國已成為僅次於德國本土以外最大的市場,在浦東金橋的公司則升級為亞太區總部,還將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力度。


此次疫情對中國乃至全球經濟造成重創,相當一段時間的陣痛期在所難免。但比起曾經遭遇的各種危機,此次企業“滿血復活”的速度和“抗打擊”能力明顯增強。外高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宏回憶,2008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對上海經濟造成了嚴重影響。當時的經濟結構和現在不同,跨國公司“兩頭在外”的情況比較多,即資本主體、技術,甚至原材料都是外來的,銷售市場也在國外,只有勞動力和生產地是國內的。也就是說,在產業的“微笑曲線”中,中國是最低端的。這一年,浦東新區集裝箱吞吐量出現負增長,外高橋的一些企業搬遷關閉、停產減員。

述評|外資逆勢飛揚和“微笑曲線”

但此次危機時刻,在華跨國公司們不但沒有匆匆離場,反而穩紮穩打、安營紮寨。近日,零售巨頭Costco宣佈將在上海開設中國大陸第2家門店。德國製藥“老字號”勃林格殷格翰在張江已有兩座工廠,公司旗下的數字創新實驗室BIX決定將其海外首個分支機構設在上海,未來5年中還計劃在華投資1.88億歐元。


和改革開放之初相比,中國人口紅利優勢逐漸消失、上海等大城市的生活成本不斷攀升,但國際大腕們為何仍選擇“把根留住”?一項項改革舉措危難之處更顯英雄本色:上海自貿區保稅區域正謀劃亞太營運商計劃的升級版——全球運營商計劃,將推出更多政策,鼓勵企業拓展全球經濟功能。疫情之下“逼出來”或加速了產業創新、平臺創新、商業模式創新……通過佔據“微笑曲線”的兩端,讓研發和銷售的兩端留在上海。跨國企業既可以建設“中國超級工廠”,也可以做貿易、研發;既可以坐擁中國市場,也可以飛躍地平線,兼顧國外市場。他們保持步調,甚至追加投資,正是看好中國未來,籌謀佈局。

述評|外資逆勢飛揚和“微笑曲線”

上海自貿區。陳夢澤 攝

聯合國貿發會議近日發佈的《全球投資趨勢監測報告》指出,受疫情影響,2020年至2021年全球跨國直接投資將大幅下降30%至40%。 而跨國企業們在上海“真金白銀”的投入,讓人們提振信心的同時,也倒逼各部門為全球資源集聚營造更好的條件,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開拓新經濟模式,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選擇上海,沒錯的!”風雨過後,願跨國巨頭們都發出如是感慨。


新民眼工作室

作者 | 宋寧華

編輯 | 黃佳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