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磨蹭的小孩背後,都有一位越界的家長

有一個朋友總是抱怨她的寶貝兒子非常磨蹭。就讀小學四年級的他,每天寫作業都要拖到很晚才能完成,早上起床也慢慢悠悠,彷彿除了玩兒,做一切事情都磨磨蹭蹭。朋友向我詢問解決的辦法,閒聊中我問她:“你當了這麼多年全職媽媽,有沒有想要做點別的事情呢?”她懶洋洋地說:“我想做很多事情,可一去做,我就不想動了!”


我說:“ 這下你知道孩子為什麼磨蹭了吧?” 她很驚訝地說:“難道是因為我嗎?不會吧!我每天都在催他做事情呀!我對他要求很嚴的!我現在之所以覺得應該找點事情做,是不想讓我兒子看不起我!”


朋友的邏輯讓我啞然失笑!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一個拖沓的媽媽又怎麼要求孩子做好呢?


很多家長看見孩子一慢,就會不停地嘮叨、催促,表達不滿和抱怨,甚至打罵。其實越是經常被催促的孩子,越容易做不完事情。


因為孩子的心裡一直都在反覆迴盪著媽媽的催促聲,佔用了思考問題的時間,不僅手忙腳亂,還會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失誤。孩子有自己做事情的節奏,媽媽不能以成人的標準來規範孩子的行為,不然就變成了入侵和越界。很多時候,孩子做功課、做家務會比成人效率低、速度慢,但並不是因為拖拉,而是能力有限。孩子剛剛接觸到一項新的技能,需要時間練習。孩子只有在自己最舒服的節奏下,才能最佳地發揮自身的潛力。不斷地催促只會讓他變得瞻前顧後,更加難以提高效率。


如果孩子稍微慢一點,媽媽就失去了耐心,還給孩子貼上“磨蹭”的標籤,會強化孩子磨蹭的心理——你看,我就是這麼慢!


導致如果是必須做的事情他就慢慢做,如果是可以不做的事情他就拖著不做。


尤其對男孩子來講,他們是不能同時處理多個信息的,否則就會大腦直接NG,即使你說了再多的話,他們的大腦也不會做任何信息加工,這時溝通無異於對牛彈琴。如果你發火了,說出更多的氣話,他們就會閉緊嘴巴,不做任何反應。所以,第一,我們不能同時給男孩佈置很多項任務;第二,我們不能用很快的語速和男孩說很多話。


每個磨蹭的小孩背後,都有一位越界的家長


當你需要“佈置任務”的時候,要轉過他的臉,看著他的眼,微笑,用較慢語速說出你的需要,並讓寶貝確認你想要表達的內容他是否明白。這只是第一步,接下來你需要給他足夠反應的時間,跟他商量什麼時間可以完成。第三步,你需要適時的提醒他。最後,孩子完成了任務,要為他豎起大拇指點贊;完不成任務則要和孩子一起找原因,建立下一次的規則。不斷重複這一過程,在重複中幫助孩子建構時間規則。


生活中還有一類媽媽經常以時間來不及為藉口,包攬了孩子該做的事情。早上時間不夠,幫忙穿衣服;出門時間來不及,幫忙餵飯、收拾書包;孩子不懂安排時間,直接排出時間表,精細到吃飯、上廁所。雖然媽媽一邊催促、批評孩子,卻一邊幫孩子幹完了所有的事情。


這種幫倒忙的方式,是媽媽闖入了孩子的成長空間,並承擔了本應該孩子自己承擔的責任——因為磨蹭造成的後果。雖然結果是美好的,孩子上學沒有遲到,作業按時完成,時間安排緊湊,但每一步都是在媽媽的保護傘下進行的,不是孩子自覺自願的結果。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形成一種思維定式——雖然做事情會被媽媽罵,但只要我裝聽不到,媽媽什麼都會替我做的。長期下去,媽媽只會越來越累,孩子也喪失自己鍛鍊的機會,不利於獨立能力的培養。


每一個磨蹭的孩子背後,都有一位越界的父母。要想孩子不磨蹭,父母的心態是關鍵。


每個人從出生開始就註定是不同的。身體素質不同,基因表達不同,養育環境不同,父母教養方式不同,家庭氛圍不同。有些孩子儘管很慢(相對於父母的要求而言),但不代表他沒有用心學習,也不代表他學習的速度慢,只是展現出來需要的時間長而已。在孩子的神經發育還沒有發育成熟的時候,動作跟不上節奏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無論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的磨蹭,只要我們堅持一個接納的原則,孩子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接納他們就是這樣獨一無二,與眾不同;接納他們不能像我們要求的那樣迅速反應;接納他們很多習慣從開始養成的時候是我們沒有做好!改變親子之間的溝通模式,多給孩子一些空間和時間。




不同於一般的育兒書,羅靜老師作為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博士、早教機構負責人和兩個孩子的媽媽,這三重身份讓她既擁有教育學、心理學、腦科學等完整的科學體系和理論依據,又有眾多來自於實踐、可供操作的具體方法,以及她作為一位媽媽的無限柔情和人文關懷。閱讀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給我們提供了盲兒中一些常見問題的解決辦法和實踐指南,更重要的是,會給焦慮的父母一種"相信教育總會有辦法"的信念,讓我們可以樂觀、積極、自信地面對孩子成長中的種種挑戰,以完成一次育兒育已的自我超越。


——王人平(新浪育兒名博)


作者 簡介


羅靜 國內首檔科學育兒脫口秀《靜觀育兒》主講人,中科院心理所博士,中國心理學會科普委委員,中國優生優育協會理事,積木寶貝首席教育官。她創立三維平衡早教理論,擁有紮實的理論基礎,並在多年的早教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其在愛奇藝網站上創辦的國內首檔科學育兒網絡脫口秀《靜觀盲兒》點擊量過百萬。



推薦閱讀


每個磨蹭的小孩背後,都有一位越界的家長


每個磨蹭的小孩背後,都有一位越界的家長

羅靜 著


東方出版社 出版



內容簡介


吃手、扔東西、鑽洞洞、“打"人、說“不”、執拗.的每一個行為,都在學習--內在驅動的對與外界環境和生命本身的學習!你是幫助了他,還是遏制了他?本書的作者羅靜博士將從心理學的專業角度,結合自身豐富的育兒實踐和早教經驗,通過分析敏感期孩子的典型事例,揭示兒童成長的規律,指導新手媽媽能夠讀懂孩子,幫助孩子順利度過每一個關鍵性的敏感期,讓孩子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