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諸葛亮 搞好國企“十四五”規劃

作者:李錦 李錦解讀國資新聞


我將在第一時間解讀國資國企政策與重大新聞

諸葛亮的戰略規劃智慧對“十四五”規劃的啟示

--怎樣做國資國企“十四五”規劃(之二)


按語 18日,在國家發改委國合院的課程中,我以《決定國資國企“十四五”規劃的36條要素》為題,講了36條,亦可稱36計。第19條是“九大領域產業是國企“十四五”規劃產業轉移的重點”,實際上是講的“變計”。在講這點時,我把習近平強調的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精神引入到十四五規劃中來,把諸葛亮的戰略思想運用到十四五規劃中來,並且以中央企業節能環保的實踐來說明,因為有幾百家企業的十四五規劃中要對環保作為分報告,以事例講,有助於理解。

有些內容在講述時並沒有展開,在整理文稿時做了補充。因為這一條,突出講了主動求變精神與諸葛亮的戰略規劃求變特色,特把這一部分抽出來先行發表。不少朋友認為我講的東西對他們有用,希望我再整理一下。因為回到北京仍然在居家隔離,索性再寫。其它34篇,將根據時間允許,陸續整理吧。

學習諸葛亮 搞好國企“十四五”規劃


現在,講解《決定國資國企“十四五”規劃的36條要素》,第19條是“九大領域產業是國企“十四五”規劃產業轉移的重點”。這九大領域,是國企都想進入的,是兵家必爭之地。當前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怎樣從眼前的危機、眼前的困難中捕捉和創造機遇,怎樣選擇,怎樣規劃,需要高超的水平。我覺得,在制定十四五規劃中,應該強調主動求變精神。在這方面,我們不妨學習諸葛亮應變的智慧,從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中汲取經驗。今天,我還將以九大領域產業中節能環保產業為例,以葛洲壩集團的做法談談自己的看法。

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是制定規劃的重要思想

2018年,提出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包括九大領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新能源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數字創意產業、相關服務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以這些產業為主,建立產業鏈集群甚至是世界的產業鏈集群,體現的是中國對全球社會治理和經濟治理的貢獻,也將會是降低全人類經濟運行風險、有效抵禦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危機事件的重要舉措。

“要深入分析,全面權衡,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於從眼前的危機、眼前的困難中捕捉和創造機遇。”這是習近平在浙江考察調研時,提出的要求。古人云:“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天地之間萬事萬物都是“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的。固有的思維、政策或模式,無論過去多麼盛行,倘若不能與時俱進,終會有“明日黃花蝶也愁”的一天,正所謂“常制不可以待變化,一塗不可以應萬方”。由此可見,“變”是絕對的、必然的,是人力無法撼動的,猶如大江東流不捨晝夜。對於企業家而言,在紛繁複雜的變化面前,“惟變所適”才是永恆不變的主題,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十四五規劃,正是戰略變化之時,重新抉擇之時。尤其要學會“惟變所適”“因時而變”。

“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準確識變首先在於對外部環境變化要有敏感的洞察力,善於“見微知著,睹始知終”,既可以從“一葉落”而知“天下秋”,也可以從“履霜”而知“堅冰至”。這不僅需要企業傢俱備敏銳的思維能力,更要具備寬廣的觀察視野和豐富的人生閱歷,不斷提高預測變化的能力,從而未雨綢繆、有備無患,當情勢有變時,就能迅速反應,適應即將到來的變化。然而多數人只能在事後被動地接受變化,只有善於識變者才能識微見遠,在變化之前作出前瞻思考,在綜合各方信息的基礎上做出抵近事實的分析與判斷,從而採取針對性措施應對即將到來的變化。

學習諸葛亮 搞好國企“十四五”規劃


諸葛亮的戰略規劃藝術對我們的啟發

這方面有位了不起的規劃大師,大家都知道的諸葛亮。漢晉之間的群雄紛爭,孕育了戰略規劃思想的空前進展。此後中國歷史上的戰略構思和設計,基本上再未能超出三國的模式和框架。新中國成立70年,我們一直在美、俄、中的大三國模式下生活,挖掘三國戰略的文化積澱,尋找戰略思想的歷史淵源,對我們做十四五規劃有啟發意義。昨天,我與央企中智集團山東公司倫念紅總經理他們討論十四五規劃編制時講到諸葛亮是一位規劃大師。

諸葛亮做了兩次規劃設計,都堪為絕筆。公元204年,劉備得罪了曹操,便到在劉表手下混了四年,毫無建樹。日子過得很沉悶,沒什麼發展,後來劉備去南陽找了諸葛亮,諸葛亮替他做了一個規劃。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的“隆中對”戰略構思上,為劉備描述出一個戰略遠景。長江中上游的荊州益州由於劉表、劉璋的短見和失策能夠為劉備提供可乘之機,可以先佔領荊州,佔著成都之後爭取漢中。按照這個規劃七年後,把成都打了下來。諸葛亮這個七年規劃很了不得。“跨有荊益”造成鼎立之勢;先取“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的荊州,佔據“用武之國”的地利;再取“沃野千里,天府之土”的益州作為後盾,呼應四戰之地的荊州。然後以宛洛為主攻方向,以秦川為側翼呼應,進取天下。這一構思打動了劉備。大家看,這個七年規劃做得多好。以後,劉備完全是按照這個規劃做了。

學習諸葛亮 搞好國企“十四五”規劃


諸葛亮還有一件事情,是適應變化,隨機應變,對規劃正確實施。大家也知道曹操赤壁大戰號稱80萬大軍,實際上是20萬。而東吳加劉備不到10萬人。諸葛亮預測形勢時,發現曹操是北方軍隊,會騎馬但不適合水上作戰,很多人暈船。後來龐統替他出了一個計謀,把船都連在一起抵抗風浪。這時候曹操也擔心對手採用火攻。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曹操、諸葛亮和周瑜也都想到了火攻。但冬天通常是刮西北風,不會有東南風。諸葛亮最了不起的是瞭解氣候,識變能力比曹操和周瑜高出那麼一點。他知道有一場東南風在冬至這天即將到來,才有了借東風的故事。他裝神弄鬼,設壇呼風喚雨,忽悠了周瑜。還有一個細節,周瑜要他在十日之內造完十萬支箭,他立下軍令狀。到第三天五更時分,下大霧,曹軍水軍都督聽到戰鼓聲和吶喊聲,心想一定會有埋伏,便讓萬餘名弓箭手在江邊一字排開,向江中放箭。當稻草人上的箭插滿時。諸葛亮立即吩咐士兵把船隻調頭迅速離開了。

這兩件事情,說明一個智囊的識變應變能力在規劃制定與實施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這兩件事情可以看出諸葛亮有把握全局運籌帷幄的能力,“全面權衡,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於從眼前的危機、眼前的困難中捕捉和創造機遇。”諸葛亮這樣的智慧與能力,全在一個“變”字上。做規劃、出計謀、出良策,都要識變、應變、求變能力,最後才能出奇制勝。所以說,諸葛亮做規劃對整體形勢的分析和預測基礎上,能夠變化,這是一等的能力。

學習諸葛亮 搞好國企“十四五”規劃


“大凡臨事無大小,皆貴乎智。智者何?隨機應變。”科學應變的關鍵在於隨機應變,而隨機應變的能力並非一朝一夕就可以養成的,需要平時的點滴積累。還要深入調查研究,因為客觀情況是複雜多變的,企業家面對的工作環境也是不斷變化的,只有對客觀情況進行抽絲剝繭、條分縷析地詳盡分析,全面瞭解掌握客觀環境,才能在遇到突發事件時,始終保持頭腦清醒、立場堅定,審時度勢、處變不驚,從而作出合乎客觀規律的正確決斷,最終妥善應對變化、處理矛盾。才能在新的規劃時,能做出正確的選擇。諸葛亮的規劃成功,是對劉表的見識淺薄和魄力不足,對劉璋的昏庸無能,都有清晰的瞭解,取荊州與四川,隨機應變,是正確的抉擇。戰略性新興產業就是“巴蜀”、“荊州”“益州”“宛洛”“秦川”,怎麼轉型升級,開發這些領域,企業的產業選擇,同樣需要這種把握全局運籌帷幄的能力、隨機應變的能力。

葛洲壩集團的環保產業轉型經驗值得借鑑

好的,我們再回到戰略性新興產業中來,舉一個例子吧,譬如節能環保產業。國家基礎設施投資基本完成,拉動經濟急需尋找新的投資方向,而環境產業能夠成為拉動內需的重要引擎。前幾年,我到武漢葛洲壩集團去調研,發現他們的聶凱、陳新華,產業轉移應變能力就非常強。他們本來是做水電建設的,沒有水電項目做了,規模也縮小了,被中能建集團合併了,一級央企變成二級央企。葛洲壩集團2013年在建築業萎縮情況下,做出大膽向新興產業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決策,高舉高起,大起大落,一舉壓縮126個產能過剩企業,通過收購、兼併、投資等方式向43個民企參股。很快進軍節能環保、汙染治理、高端裝備製造、水務、新能源等領域,環保產業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長。通過加快搶佔環保產業制高點,新的經濟增長點已佔半壁江山,完成了由“灰”變“綠”的華麗轉身,2013年至2016年,葛洲壩集體年度營業收入從500多億元增長到1000億元,重要的是綠色環保達到500個億,全國第一。也為我國國企混合所有制革提供了一個非常有說服力的樣板。我與他們說,你們應變能力太強了。下這麼大決心太不容易了。你們就這樣發展,如果國家對央企重新排隊,將來有希望變成一級央企。因為環保這一塊,沒有大央企。後來他們的經驗也沒有總結成,沒有推出來,心中覺得欠了什麼。這兩年他們的環保是多少個億,就不瞭解了。在聶凱、陳曉華的身上,就有諸葛亮那種把握全局運籌帷幄的素質,特別是在新興產業前面有種主動求變能力,效果也好。

學習諸葛亮 搞好國企“十四五”規劃


聶凱、陳曉華他們早佈局了七年。現在節能環保產業,競爭很激烈。環保產業將放棄之前的粗放式發展,進入追求高質量發展的階段。經過2-3年的格局重塑,未來行業格局將形成國企央企主導投資、民企專注細分市場技術的新格局。這一年來,那些國企和央企投資上千億介入環境產業,並沒有出現很危機的狀況,反而是那些大型、重資產的民企,如東方園林、啟迪桑德、清新環境、碧水源出現了現金流危機,被迫或主動地讓央企進入,有的上市公司由央企控股。環境產業中出現問題的大部分是上市企業,這些上市公司負債率普遍高企。個別企業過於激進,短債長投、資金錯配,違背了基本經濟規律。我國環境產業出現的最為劇烈的變動:國企進場。國企和央企進場,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地方政府為了避責,反正我請了實力最強的國企或央企來做了,再治理不好就不是我的責任了。而治理項目交給民企就不同了,要是治理不好,不僅要擔責,還有與民企存在利益輸送之嫌。截至目前,128家央企中涉足生態環境產業的央企有53家,包括中節能、五礦、中建、光大國際、三峽集團、葛洲壩、中車等等,幾乎涵蓋了環境產業的所有細分領域,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節能環保企業集團,在節能環境產業重點領域培育骨幹企業100家以上,這肯定是十四五的任務。這其中,中交環保主業是做水運、道路橋樑和港口建設的;中車環保、中鐵環保主要是從事鐵路建設的;中電建和中節能主業是電力;中建水務主業是房地產、居住建築項目和辦公商用建築項目開發,中冶環保主要是從事鋼鐵建設的。2016年12月,國家發改委聯合發佈的《“十三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也提出,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節能環保企業集團,在節能環境產業重點領域培育骨幹企業100家以上。節能環境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大支柱產業,並沒有完成。十四五期間,又要拿出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了。建設央企每家都有環保任務,我們應該反思了。

學習諸葛亮 搞好國企“十四五”規劃


葛洲壩集團在環保產業起步早,部署快。這是陳曉華董事長在會上。

受此次疫情影響嚴重的是生態環境治理領域,這個板塊主要包括大氣治理,水汙染治理,工業固廢治理,土壤修復等以工程項目為主,這類企業主要服務的對象和項目是地方政府或工業企業以及大型國有企業。據瞭解,近兩年國企進場的勢頭非常猛。具有國企背景的地方環保集團也紛紛組建,殺進環保市場。目前是“大鱷”跨界者在加速佈局環境產業。國企新力量的進入,將加劇整個行業競爭和整合。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環境產業也將形成國企央企主導投資、民企專注細分市場技術的新格局。當然,環保產業從政策推動到市場驅動型會有較為長期的過度,期間,越來越多的環保資源(固廢、廢水、廢棄等)隨著技術創新將變為新的資源,環保的標準化、產業化、智能化、環保資源貨幣化、證券化、市場化將越來越明顯。目前,環保產業急需技術創新、基礎技術創新、高附加值技術的創新和模式創新,其中基礎材料技術的突破成為消耗汙染物存量、解決各種環保問題的當務之急。但我國環保產業起步較晚,環境科技的研究水平整體處於國際中上水平,距離美國、德國、英國等國家仍有10——15年的差距。

我這裡重點講一下環保產業。其它8項,每項都要在十四規劃中提出來。特別是8 家建築央企都會有向環保進軍問題。在十四五規劃中,立項成為分報告。我覺得,在制定十四五規劃中,應該強調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精神。

重大產業轉移,往往是在危機和挑戰後形成的

疫情爆發後,直接影響了全球產業鏈。日本、德國、美國,美國對中國產業依附程度最高,30%左右,越是依附程度高的,就越是受產業鏈的影響。接下來去看,繼續下去,企業難以為繼,大量工人失業,企業貸款就會變成壞賬,壞賬變成銀行的大量不良率。我們是按照全球產業佈局形成的,會使產業鏈上其他國家受到直接影響,反過來也會對我們產生影響。現在美歐產業鏈加緊迴歸,變局出現。我們必須未變。不變也不行。向哪裡變,九大新興產業是方向。國際產業轉移呈現了加速趨勢,中國和亞洲發展中國家且同屬國際產業轉移的重要客體,勢必在此次國際產業轉移中互相競爭,中國國有企業之間在產業轉移中也互相競爭,比國際競爭甚至更激烈。研究中國國有企業如何抓住此次國際、國內產業轉移的機遇具有重大意義。

學習諸葛亮 搞好國企“十四五”規劃


“察勢者明,趨勢者智,馭勢者獨步天下。”既然變化不可避免,一味等待觀望不如主動尋求變化。而制定十四五規劃,本身就是求變的過程,不變也要變。田忌賽馬利用同樣的馬匹,只是調換了一下比賽的出場順序,就能得到轉敗為勝的成功結果。在目前的十四五規劃制定中,提倡中國的各級政府、國資委、國有企業主動求新求變,敢於更新觀念,破除守舊思想,跳出慣性思維,全面、客觀、發展地思考和分析問題,從偶然中探究必然,從結果中追尋原因,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創新能力,使我們的各項工作更加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有創造性。勇於衝破陳腐觀念的羈絆,敢於破除過時體制的束縛,努力闖出新路子、幹出新事業。上面講的9項新興技術,就是方向,進什麼,怎麼進,進多大規模,競爭對手是誰,這中間變數多,需要識變能力。

在十四五規劃制定中,要準確識變,科學評估。境外疫情正在加劇蔓延,國際經貿活動受到嚴重影響,對全球產業格局、經濟發展、各國治理方式的影響極為罕見。歷史反覆告訴我們,重大產業升級、重大科技創新和社會治理新體系,往往都是在危機和挑戰之後形成的。我們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的科學論斷,辯證看待危機和機遇,善於從危中求機,化危為機。

“九大領域產業是國企“十四五”規劃產業轉移的重點”。我們在做十四五規劃時,必須主動求變。在科技創新這一“硬核”力量上,我們要抓住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抓緊佈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大力推進科技創新,著力壯大新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奮力突破“卡脖子”領域。

好的,今天就十四五規劃時進軍九大新興產業,談點看法。把習近平同志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精神運用到十四五規劃中來,把諸葛亮的戰略思想運用到十四五規劃中來,並且以中央企業節能環保的實踐來說明,希望能對大家能有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