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業如何避免涉稅風險,減輕稅負

物流行業如何避免涉稅風險,減輕稅負!

網絡貨運週刊 物流笑忘書 今天

物流行業是生產性服務業,設施投資大,回報率低,自身的服務特性決定了行業利潤普遍不高。據統計,我國物流企業毛利潤率一般為4%-10%。

這些企業涉及的稅種較多,其中增值稅和所得稅是需要繳納的主要稅種,也是行業公認的涉稅風險重災區。

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下物流行業普遍存在哪些稅務問題。

1

人 力 成 本 高

物流行業是一個職工薪酬成本佔比高、勞動密集型的行業,居高不下的人力成本大大限制了物流服務質量和效率。比如德邦成本結構中,人工成本大概就佔了40%-50%。

2

發 票 取 得 難

年底貨運高峰期,物流企業為應對暴增的訂單量,往往會臨時僱用個人司機、快遞員或散戶車隊,並與其形成“君子契約”,業務真實但不簽訂勞務合同或貨車租賃合同,更有些企業在支付司機運費時採用公對私的方式直接轉賬,難以取得合法的發票作為入賬憑證,無法還原真實的交易記錄,導致企業利潤虛增,多繳納企業所得稅。

同時,在租賃貨車的過程中,也難以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導致企業多繳納增值稅。

3

增值稅進項抵扣少

從稅務處理角度看,物流企業涉及的稅種包括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車購稅、車船使用稅、印花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等,其中增值稅和所得稅是需要繳納的主要稅種。

物流行業可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結構包括燃油、機動車購買、維修保養、倉儲等,從總體情況來看,物流企業的進項總額只佔銷項的40%-60%,導致企業增值稅進項抵扣缺口大,增值稅稅負壓力大。

4

管理困難,稅務風險大

從企業管理角度看,物流企業網點分散,人員眾多,工作流動性也較大,管理控制薄弱。很多司機只顧自身利益,私下購買發票衝抵酬勞,而物流企業的財務人員稅務管理素質較低,不能準確辨別發票真偽,或者迫以對這些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購買發票屬於虛開發票,隨著這些年稅局對懲治偽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稅發票犯罪的力度加強,虛開發票的風險明顯增大,企業面臨著繳納滯納金和罰款,甚至是刑事責任的風險。

同時,有些物流企業的財務人員對相關稅收知識掌握不足,會計核算混亂,這些也導致稅負的增加。

5

社 保 壓 力 大

隨著社保入稅後,企業不得不嚴格按照要求繳納社保費用。而物流企業入行門檻低,從業人員文化偏低,臨時工多,人員流動頻繁,不願意購買社保,導致企業繳納社保複雜,成本增加。

那麼,物流行業究竟如何才能避開涉稅風險重災區,減輕稅負?

稅籌界給大家總結了幾個業內常用辦法:

1.靈活用工助力企業規避稅務風險

靈活用工能夠以最快捷最低成本的方式迅速調動社會勞動資源,併為這些自由職業者發放佣金報酬,彼此之間來去自由,不存在傳統意義上的僱傭和被僱傭的關係。這也就意味著,企業無需負擔這部分自由職業者的社保,減少了企業用工成本,並有效規避風險。

2.進行稅收籌劃,合理節稅,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 經營地域的納稅籌劃。我國存在著企業在不同地區經營稅收負擔不同的情況。物流集團公司可以通過註冊到稅收窪地享受稅收優惠。

■ 投資方向的納稅籌劃。我國現在給予的稅收優惠,目標之一是為了調整產業結構。物流集團公司可以利用自身優勢,有意識地進行多元化投資,調整成員企業的經營結構,通過籌劃降低企業的整體納稅成本。

■ 選擇從屬機構的納稅籌劃。當企業決定對外投資時,其可選擇的組織形式通常有子公司和分公司兩種形式。子公司一般為獨立的納稅人,可享受較多的稅收減免優惠。分公司的財務會計制度要求則比較簡單,一般不要求其公開財務資料,在組建初期發生虧損時可以衝減總公司的利潤,減輕稅收負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