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硬核!“3D打印”的病房驰援湖北,网友:搬砖的机会都没了

近年来关于3D打印的新闻是屡见不鲜,给人一种没有打不出,只有你想不到的感觉。今年疫情爆发期间,武汉当地医院的床位非常紧张,而神奇的3D打印技术,打印出隔离病房,在疫情当中发挥了一解“燃眉之急”的重要作用。当3D打印助力抗疫一线,其速度与优势得以完美体现,在挽救生命的同时,也刷新了大家对3D打印的认知。


真硬核!“3D打印”的病房驰援湖北,网友:搬砖的机会都没了


3D打印的隔离病房长啥样?

首批30名新冠肺炎患者住进的15个特殊的隔离病房是由3D打印制作出来的,前身是盈创自主设计研发的3D打印共享房屋。这种建筑运用3D打印技术一体化成型,墙体与镂空的栅格成一体,面积约10平方米。内部还配套了:床位区、盥洗区,加上空调后就是一个可移动的“疫情隔离屋”!


真硬核!“3D打印”的病房驰援湖北,网友:搬砖的机会都没了


据悉用一台打3D印机,大约2个小时就能完成,如果包括后期的水电安装,2至3天就可以交付使用。这些隔离病房还精心配备了“生态马桶”,无需冲水不与外界连通,能自动实现大小便干湿分离。患者粪便将会被100%回收,利用有机生物菌进行集中处理,十分符合隔离需要。


真硬核!“3D打印”的病房驰援湖北,网友:搬砖的机会都没了


火速“出炉”的隔离病房,质量扛得住吗?

那么,3D打印的隔离病房牢度够不够?咸宁市中心医院设备科科长黄金学表示:“强度高于混疑土材料”。3D打印建筑所用的材料并非传统的砂石水泥,其“油墨”是工业固废或者建筑固废加工而来,可谓是“变废为宝”。通过特殊处理的材料建造出来的房屋,其强度要高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房屋两到三倍。


真硬核!“3D打印”的病房驰援湖北,网友:搬砖的机会都没了

由工业固废加工成的3D打印建筑材料。



3D打印技术早已不是新鲜玩意

3D打印技术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以模具加工为代表的行业中得到发展,那时候还叫“快速成形”。3D打印的原理可以概括为:利用逐层固化和层叠技术快速成型三维实体。


真硬核!“3D打印”的病房驰援湖北,网友:搬砖的机会都没了


材料小博士给大家简单说说:以山东煎饼来举个例子,即先把铺摊的浆料烙(固化)成一个个层状圆饼(二维层),再把层状圆饼层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圆柱(三维实体)!是不是有点理解由“层”构建“实体”的含义了?不过3D打印是在已形成的层上制作新层,以获得三维实体,可不是简单的堆叠。


真硬核!“3D打印”的病房驰援湖北,网友:搬砖的机会都没了

左图专利涉及3D打印隔音板及隔音墙,右图专利涉及3D打印建筑物




3D打印“油墨”以塑料(树脂)为代表的高分子材料,应用广泛,常用的有ABS、PLA、

PU以及各种UV(光固化)树脂等,其实很多医用防护材料,如口罩、面罩、防护服等都能通过3D打印。


真硬核!“3D打印”的病房驰援湖北,网友:搬砖的机会都没了


材料小博士写在最后:3D打印技术是革命性的,但不一定是颠覆性的。3D打印和传统制造之间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没有必要非用一种技术去取代另外一种。问题不在于其是否会推翻传统制造业,而在于其是否可以增强个体的创造力。人类是工具的创造者和使用者,未来的趋势应当是将个体从重复性的劳动中释放,将创新的能力交还给每个人。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公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