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的年月裡,有件若隱若現的錫器

悠悠的年月裡,有件若隱若現的錫器

紹興錫器丨錫器,以錫為原料加工而成的金屬工藝品。素有“盛水水清甜、溫酒酒甘醇、貯茶色不變、插花花長久”的特性,在民間應用廣泛。在紹興地區,解放前後時期,錫制的水壺、茶壺、香爐、燭臺、茶葉罐、熱湯婆等已進入到尋常百姓家庭,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


當時錫器製作工藝流程繁雜,工序多,工期長,成本高,勞動強度大。紹興錫器製品不僅具有十分重要的實用價值,還飽含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傳統越文化特色,錫器製品上鑲嵌的各種人物、花鳥走獸等圖案,反映了古越先民的傳統習俗和理念。

悠悠的年月裡,有件若隱若現的錫器

悠悠的年月裡,有件若隱若現的錫器

匚 水鄉里的打錫少年

在紹興的上虞,有一個東閘村,這個村的年頭已經很久遠了。村裡原先手藝人挺多,現如今最有名氣、最有影響的,當數打錫器。手藝人陳百炎,打小學藝,做得一手好錫器。

悠悠的年月裡,有件若隱若現的錫器

一個冬日的上午,走過一番水鄉冬日的鄉間景色,我們來到了東閘村,在村口的一處大房子裡,陳百炎父子已經開始忙碌起來了。

悠悠的年月裡,有件若隱若現的錫器

陳百炎當年是家裡最小的兒子,在父親的要求下,開始學手藝。而他也覺得挺好,相比下田裡風吹日曬的幹活,還是打錫器輕鬆。

悠悠的年月裡,有件若隱若現的錫器

他沒想到做錫器也有做錫器的苦,“焊接的時候手上經常燙起的,腳上也要燙,都是泡。”然後做出一手厚厚的老繭,讓16歲的陳百炎開始明白,“不辛苦鈔票賺不到”。

悠悠的年月裡,有件若隱若現的錫器

匚 漸行漸遠的打錫聲

陳百炎16歲便開始跟著父親揹著棉被外出攬活,一走就是個把月。當時他們做得最多的就是酒吊和酒漏,整個虞北幾乎所有供銷社的活差不多都是他們兩父子做的,每一年這些供銷社走一遍,要做半年的活。

悠悠的年月裡,有件若隱若現的錫器

“有時候早上3點多就起床出門,坐了好幾個小時的汽油班船才上岸。打一些酒漏斗、蠟罐,整整幹了4個月才回家。”在陳百炎的記憶中,那是一段挺紅火的日子。

悠悠的年月裡,有件若隱若現的錫器

後來隨著時代的變遷,錫器也漸漸地離開了大眾的生活,製作錫器的工匠越來越少。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眼看著做手藝沒有了出路,陳百炎找了個機會,跑到上虞農勘局去開上了貨船,這一開就是15年。

悠悠的年月裡,有件若隱若現的錫器

而在這一段沒有打錫的年月裡,陳百炎經常會跑到縣裡的收藏品交易市場,不時淘換兩件老錫器。

悠悠的年月裡,有件若隱若現的錫器

匚 一段歲月的甦醒

在過去的上虞,每逢年節,家家戶戶都會用三件套、五件套的錫器,當地稱之為“三供五供”,祭拜祖宗、請菩薩。誰家嫁女兒,同樣要用三供五供作為陪嫁。

悠悠的年月裡,有件若隱若現的錫器

在沉寂了多年以後,這樣的民俗正在逐漸迴歸。陳百炎曾經為慈溪的朋友打了一套嫁女兒的“五供器”,後來朋友告訴他,他女兒出嫁的時候,趕來看五供器的人比看轎車的還多。

悠悠的年月裡,有件若隱若現的錫器

陳百炎從農勘局回家後重新做起了錫器,一開始,“生意有是有一點點,多嘛不多,慢慢地做起來。”他開動起腦筋,將錫與其它元素結合,與銅和銀結合,與瓷器結合、與木頭竹子結合。“別人看看歡喜的,這個東西樣子做的噶漂亮”。

悠悠的年月裡,有件若隱若現的錫器

這些年老陳的生意不錯,他帶著兒子和女婿,每天都要忙活10多個小時。他也不打算擴大規模,覺得這樣挺好。對於將來,他還是想著要去做點不一樣的,“腦筋要動起來,好的東西做出來人家看看歡喜嘛越做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