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白头叶猴家园添新绿——崇左市第五届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侧记

□ 本报重点报道部采访组

春日晴方好,正是植绿时。

4月18日,以“亲子·爱猴 共筑绿色生态宜居崇左”为主题的巩固国家森林城市成果系列活动暨崇左市第五届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在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片区生态修复植树点举行。

当天,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200多位市民热情高涨,他们各自带着孩子一起劳动,干劲十足,有的挥锹铲土、扶苗培土,有的踩实新土、提水浇灌……一派繁忙景象。

种下一颗树,祝愿我们的家园更美好

当天下午,在猴歌谷举行了简短的启动仪式和苗木种植技术现场培训后,参与植树活动的人员有序前往植树区域,开始义务植树活动。

“要把苗扶正再培土,先把土踩实再浇水……”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一旁指导。

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大家兴致盎然,合力扛起小树苗,你扶苗我培土,你踩土我浇水,虽然满头大汗但欢声笑语不断。

经过三个小时劳作后,200多棵新栽的苹婆、木棉等树苗迎风挺立,把空地装点得生机盎然。

市民凌女士是第二次参加植树造林活动。这次她带着孩子一起参与植树活动,目的是想让孩子在劳动中体会植树的艰辛,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珍视生命的意识和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

“愿疫情早日过去,祖国繁荣昌盛!”“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愿大自然越来越美丽,小树和我一起快快长大吧”……植树完毕,家长还带着小孩给新栽的树苗挂上“护绿宣言”及“成长寄语”,一张张心愿卡在这片土地上与树苗共同见证绿色崇左的发展。

“明年我要来看看小树有没有和我一起长高!”小朋友们兴奋地说。

疫情防控和植树造林“两不误”

佩戴口罩,拉开家庭与家庭间的距离……植树现场,家长和小朋友在种树的同时不忘做好疫情防控措施。

“要抓住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也要做好疫情防控。”崇左市林业局荒漠化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科科长、崇左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麻新说,植树活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避免人员扎堆。

活动开展前,主办方、承办方对29名志愿者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培训,要求做好人群疏导。在人员管理方面,加大管控力度,参加活动人员必须亮“健康绿码”、测量体温才能进入景区。种树过程中,合理划分种植区域,分散植树,严格按照株行距“4米×5米”进行挖坑,拉开植树人员距离,做到不扎堆,不聚集。

据麻新介绍,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市林业部门制定完善了全市春季造林方案,指导各县(市、区)做好造林土地与备耕工作,并提前做好马尾松、澳洲坚果、油茶等各类树种育苗准备,并加大村屯绿化、街道绿化、庭院绿化面积。

“今年以来,我们在市级先后举行了三次义务植树活动,各县(市、区)则结合实际开展青年林、妇女林、亲子林等义务植树活动。植树活动中,我们派出技术员进行技术指导。目前,全市已经完成7.5万亩植树造林任务,占总任务一半以上。”麻新说。

建立共建机制,保护白头叶猴

“种下一棵树,幸福一群猴。”山脚下,大家兴奋地呼喊着口号。

“大家种下的是白头叶猴的食源树。”崇左市林业局副局长、广西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吴坚宝说。

白头叶猴是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作为白头叶猴唯一的栖息地,崇左市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与物力,采取有力措施保护白头叶猴。如今,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初具规模,已成功创建4A级旅游景区。

走进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绿色盎然,各类基础设施完善。山上,白头叶猴打闹嬉戏;山下,群众耕地种植,构成一幅人类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

“目前,白头叶猴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是栖息地破碎化。”崇左市林业局副局长、广西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吴坚宝说,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大及群众保护意识的提高,近年来白头叶猴繁衍生息,总群数量逐渐提高。但在栖息地破碎化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如何保证白头叶猴的生存环境,成为当前最大的困难。

建立共建机制势在必行!

市委、市政府采取生态补偿方式,向群众“租地”,群众把经营生产效果不好的土地“让出来”,政府给予补偿,保护生态的同时帮助百姓致富。

“今天种树的地方是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是白头叶猴分布较密集的地方,群众‘退地’后,我们给予他们合理的补偿,在确保不影响群众的生活与收入的同时,又能保护白头叶猴,改善栖息地环境,这是我们与群众达成的一个共识。”吴坚宝说。

据介绍,此次义务植树活动种植树面积将近7—8亩,均为群众主动“退出”。截至目前,群众已“退出”土地100多亩。

“久久为功。建设保护区不可能一步到位,我们还将分期在山脚下种下苹婆、木棉等白头叶猴吃的树种,增加它的食源。”吴坚宝说。(采访组成员:记者蒋欣攸 覃柳鲜 钟文芬,见习记者农艳芳 黄倩蒨 张瑞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