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TOⅢ技术许可5套:好在哪?煤基聚烯烃成本一降再降

11月9日,第三代甲醇制烯烃(DMTO-Ⅲ)技术

在北京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该技术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创新性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技术优势明显,引领行业技术进步,应用前景广阔;建议加快新一代催化剂推广应用,并早日建成DMTO-Ⅲ工业示范装置。

DMTOⅢ技术许可5套:好在哪?煤基聚烯烃成本一降再降

三代DMTO发展历程


2006年6月,第一代甲醇制烯烃(DMTO)技术完成万吨级工业性试验,于2010年8月在全球首次实现了煤基甲醇制取低碳烯烃的工业化。


2010年5月,第二代甲醇制烯烃(DMTO-Ⅱ)技术完成万吨级工业性试验,于2014年12月实现首次工业化。


此后,大连化物所对该技术进行持续创新,在对甲醇制烯烃反应机理和烯烃选择性控制原理进一步深入认识的基础上,研制了新一代甲醇制烯烃催化剂,开发了新型高效流化床反应器,完成了中试放大试验,研发了DMTO-Ⅲ技术。


一图看懂DMTO-Ⅲ,创新在何处?


DMTOⅢ技术许可5套:好在哪?煤基聚烯烃成本一降再降


DMTO-Ⅲ技术升级

将进一步加快煤基聚烯烃的布局吗?


第一代甲醇制烯烃(DMTO)技术的首次工业化,引领了我国煤基烯烃战略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煤基烯烃技术正深刻影响着传统的石油化工和煤化工产业格局。


今年8月,新一代甲醇制烯烃(DMTO-Ⅲ)技术合作开发项目签字仪式在洛阳举行,标志着中石化洛阳/广州工程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的DMTO三代技术开发全面提速。


DMTOⅢ技术许可5套:好在哪?煤基聚烯烃成本一降再降

今年10月,大连化物所已与宁夏宝丰集团一次性签订了5套100万吨/年烯烃产能的DMTO-Ⅲ工业装置技术许可合同,总投资810亿元人民币,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约500亿元人民币。

DMTOⅢ技术许可5套:好在哪?煤基聚烯烃成本一降再降

目前,DMTO系列技术已累计技术许可31套工业装置(投产14套),对应烯烃产能2025万吨/年,预计拉动投资超4000亿元人民币,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超

2000亿元人民币


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 《2020 年重点石化产品产能预警报告》,2019年我国乙烯+丙烯总产能 6963 万吨/年(其中乙烯 2902 万吨/年、丙烯 4061 万吨/年),由此估算煤(甲醇)制烯烃产能已占到我国烯烃总产能的19.5%,其在我国烯烃生产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除了DMTO,还有哪些典型工艺?


目前代表性的甲醇制烯烃技术主要包括:由UOP(美国公司)和Hydro(挪威公司)共同开发的UOP/Hydro MTO工艺,德国Lurgi公司的MTP工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DMTO工艺,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的SMTO工艺,神华集团

SHMTO工艺,清华大学的循环流化床甲醇制丙烯(FMTP)工艺等。

DMTOⅢ技术许可5套:好在哪?煤基聚烯烃成本一降再降

几种典型工艺主要技术指标对比

从上图可以看出,除了 Lurgi 公司 MTP 工艺采用固定床反应器、ZSM-5 分子筛催化剂外,其他几种技术均采用流化床反应器、SAPO-34催化剂。


从技术指标看,大连化物所DMTO-II 技术双烯收率最高(95%),DMTO 技术次之(86%);甲醇消耗DMTO-II技术最低(2.67t/t),中国石化SMTO技术次之(2.82t/t);几种技术的甲醇转化率均超过 99%。


综合比较工艺特点与技术指标,目前国内对甲醇制烯烃技术认可度最高的是DMTO技术,UOP 技术在附加OCP装置才有一定优势,SMTO技术目前只针对中国石化集团下属公司,暂未对外技术转让,SHMTO技术公开数据较少,因此未来具备竞争优势的MTO技术应属国内工艺。


从上述几种典型工艺的实际应用情况看,目前我国煤制烯烃项目中所采用的工艺技术较为多样化,国内外技术均有涉及。


不同工艺在市场的应用推广情况如何?


  • DMTO系列技术已累计技术许可31套工业装置(投产14套),对应烯烃产能2025万吨/年
  • UOP/Hydro MTO工艺工业化许可

    8 套
    ,产能 352 万吨/年;已投产 6 套, 产能289万吨/年
  • 中国石化SMTO工艺工业化许可6 套,产能 337 万吨/年;已投产 3 套,产能 227万吨/年
  • 神华SHMTO工艺在新疆甘泉堡180万吨/年甲醇制68万吨/年烯烃项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