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國傳統村落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宰拱村

“宰拱”,為侗語音譯,意為泉水不斷湧出的地方。宰拱村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巖洞鎮南部,距巖洞鎮有9公里,轄6個村民小組,整個行政村由對門寨和宰拱大寨兩個自然村寨組成,住有姓楊、吳、宋、唐等姓,侗、漢、苗族聚居。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宰拱村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宰拱村

宰拱村地處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分水嶺地帶,境內以低中山為主,海拔340 m,年平均氣溫16℃,年降雨量1000-1300mm,屬於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如春。該村森林覆蓋率為65%,林地以杉木為主。宰拱河貫通村寨及寨外梯田,常年水源充足,將宰拱寨分為南北兩個部分,河流自西向東蜿蜒穿過。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宰拱村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宰拱村

明朝初,由於戰亂,吳氏從江西吉安遷徙過來落戶在宰拱村。宰拱之前是有原始居民居住的,後來由於吳家祖先用草編了一大雙草鞋,用糯米黏液摻雜辣椒水模仿糞便,然後用木排在上游水源處順流飄下,下游看到這麼大的糞便以為上游有人居住便遷徙到其他的地方(現在的銀潭,)然後吳家祖先便佔領了這個地方,也就是現在的宰拱村。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宰拱村

宰拱村原屬黎平縣銅關鄉,1993年撤區並鄉,並歸巖洞鄉,2009年巖洞鄉改為巖洞鎮即現在的巖洞鎮宰拱村。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宰拱村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宰拱村

據宰拱侗族古歌的口傳,唐朝時期就在此建寨,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發源於該村境內的清水江支流從村中川流而過,村子分為兩個自然寨,全村居住的都是南方侗族典型的幹欄式木樓。木樓是因地而建,建在平地上的一般都是平地樓,建在水塘上的一般都是矮腳樓,建在坡坎上的一般都是吊腳樓。木樓層次分明,錯落有致,形成了一條條幽深曲折的巷道,並鋪設有青石板路通向各家各戶。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宰拱村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宰拱村

宰拱村整體空間佈局形如帶狀,沿河宰拱河兩岸建設,是長江水系清水江源頭之一,常年水源充足。宰拱村落於河的中游,村寨的外圍是植被茂盛的山林,在這裡形成一個長條形的河谷地帶。民居都依山勢地形面水而建,高低錯落的小青瓦坡屋面,與水系、農田及外圍山林一起形成一幅安靜祥和的山水村居圖。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宰拱村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宰拱村

宰拱村雖然有少數磚結構和磚混結構建築,但整體以木結構二層建築為主,因地而建,層次分明,整體風貌尚可。以幹闌結構為主,青瓦白簷,屋脊兩端及中部採用了白色傳統裝飾,特色鮮明,風貌統一。但寨內還存在少部分危房和凌亂牲畜房,極需整修和處理。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宰拱村

村內建築大多建於二十世紀50-90 年代和 90 年代後,明清時期建築僅存鼓樓和烤房,有少量民國時期留存下來的民居建築,體量較小,建築較為老舊,另 90 年代後所建建築多體量較大、風貌、質量較好,且多為磚結構或磚混結構。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宰拱村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宰拱村

宰拱村整體空間佈局形如帶狀,沿宰拱河兩岸建設,村寨落於河流中游,外圍是植被茂盛的山林,周邊是高低錯落的梯田及蜿蜒曲折的田間小路,這些外部要素構成宰拱傳統村落的邊界,明確了聚落的空間範圍。以邊界作為起點,大量的民居組團空間、自由佈局的水空間、穿插聯繫的巷道空間以及寨內傳統風貌要素等共同構成層次豐富的內部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