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最高智慧是什么?

公元前597年,晋国和楚国在今天郑州附近展开了一场争霸大战——邲之战。在这场战役中,楚军打败了晋军,楚庄王由此成了又一位春秋霸主。

楚庄王可能大家比较陌生,但是大家一定听过“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个成语,这个成语就出自楚庄王。

他在朝廷隐忍了三年,看清楚形势,看清楚真正可用之人,开始发奋,最后逐鹿中原,取得霸业,果然一鸣惊人。

泌之战取得胜利,有人借机拍楚庄王的马屁,这个人叫潘党。他跟楚庄王说,古人打了胜仗,就会收集敌人的尸体,封土筑成高冢,并建表记载战功,叫作“京观”。建京观是为了让后世不忘先祖的武功。现在打败了晋军,您也应该建个“京观”呀。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打了胜仗,建一个地标性建筑,记载一下赫赫战功,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可是楚庄王不这么想。他说:“这事不是你潘党所知道的。从文字上看,"止戈为武",周武王当年战胜商纣王,写作《颂》这首诗的时候说:"收起干戈,藏好弓箭,我要追求美好的德行。"

战争的最高智慧是什么?

武的字面解释

楚庄王在这次对话里,提出了战争的七种德行,即“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

什么意思呢?战争的目的是为了禁止残暴、制止战争、保持强大、巩固地位、安定民众、团结国人、增加财富。

这是我见到的,古人对于战争描述所体现出来的最高智慧。他提出了为什么而战的问题,确定了战争的目的,确定了对一场战争的评价标准。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有了这个概念,你才能制定国与国之间战争与和平的最高战略。任何凭一时之气,图一时之快发动的战争,都是灾难。即使赢了,又怎么样?

楚庄王对潘党说,“只有拥有美德的战争,才有资格让后世子孙记住。现在,我使两国的士兵暴骨荒野,这是残暴;我们用炫耀武力的方式来威胁诸侯,这样并不能使战争停止。暴虐而不能制止战争,我们楚国如何能保持强大?晋国的势力依然强大,楚国的地位也谈不上就此巩固;我们违背民众心意的事情还有很多,民众又怎么安定?没有德行却勉强去做诸侯的霸主,凭什么实现国际和平?在别国的危难之际发动攻击,才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凭什么可以保持财富持续增长?周武王当年讨伐商纣王,他的战争有七种美德。而我们这次战争却一种美德都没有,又怎么敢向后代子孙炫耀呢?”

这就是胜利者的反思。一场战役的胜利,还不是最后的胜利,真正的胜利,是建立美德,让天下都敬服你,百姓能安居乐业,实现真正的和平。

最后,楚军只在黄河边建了一座先君祠,向先祖报告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就撤军回国了。

邲之战是楚国和晋国之间的一场争霸之战,楚国的胜利,奠定了自己的霸业。在如此胜利面前,楚庄王能保持清醒认识,实为不易呀。

概括楚庄王的战争论,我觉得就是把握两点∶

第一,战争的目的是制止战争,这就是“以武止戈”的意思。

我们不希望战争,但战争强加给你怎么办?那就必须战,通过坚决的斗争来制止战争。越坚决,越和平。

战争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敌人不敢战。当你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强大的军事决心,就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楚庄王说,战争的德行是“禁止强暴、消除战争、保持强大。”这几句,概括得非常到位。战争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战争,所以,震慑力,才是最好的战斗力!

当下的边界之争,给敌人以坚决回击是必要的,但我们的目的,还是为了制止战争,千万不要做出扩大事态的反应。

第二,止戈为武,才是国与国之间最大的战略。

大国战略,不是战,而是和平。楚庄王说,战争的德行是“巩固基业、安定百姓、团结民众、增加财富。”是对战争的最好解读。

邻国不是邻居,不论是谁,都是搬不走的。所以,和平的状态,才是两国人民需要的状态。加强两国人民的往来,增加两国人民的感情,才是根本。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和平与发展,才是永恒的主题。坚持和平与发展,就是止戈为武的真正含义。

从长远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从战争中获取利益。100多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动战争的国家即使开始有很多战役的胜利,到最后又如何?

近代美国入侵朝鲜、越南、阿富汗、伊拉克、都曾取得战争的绝对控制权,那有如何?今天他胜利了吗?

真正的胜利,是民众的人心所向,经济发展,百姓富足,和平相处。这才是国与国之间,最高战略。

“以武止戈、止戈为武”是国家战略的两个方面,必须兼而有之,不可偏废。这就是国家安全的最高原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