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頭條上發了184篇文章後,才明白互動是作者與讀者的雙贏

#我與頭條的故事#

退休前在報社當記者,稿子見報後就萬事大吉了。如今在頭條上寫稿,稿子發佈後才是與讀者互動的開始。

今年1月上頭條,發了184篇後終於明白互動是作者與讀者的雙贏。

在頭條上發了184篇文章後,才明白互動是作者與讀者的雙贏

這篇文章是11月11日在頭條上發佈的,說的是西安產的冰峰牌飲料進軍上海市場的事。第一手資料是從當天報紙上獲得,看後很受鼓舞,就有了儘快把這條信息與讀者分享的想法。

在頭條上發了184篇文章後,才明白互動是作者與讀者的雙贏

發佈後網友給了這篇稿子很多的鼓勵,評論不少,從各個角度探索冰峰進上海的可行性,以及西安、上海兩地消費者的口格和價格的需求,幫我長知識的同時,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在頭條上發了184篇文章後,才明白互動是作者與讀者的雙贏

而從讀者方面看,讀到這篇文章獲悉了一條新消息,同時通過寫評論的方式與作者交流,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也等於發了一篇短消息,讓更多的讀者獲益。

在頭條上發了184篇文章後,才明白互動是作者與讀者的雙贏

讀者發評論,作者回複評論,便是雙方互動,便是頭條的優勢所在。

雖然我發佈的其他稿子也最多收到過上千條評論,但看過讀者對冰峰稿子的評論後,我才終於明白了兩個道理,一,評論是對作者的監督和鞭策。二,讀者是作者的老師。評論的特點是最直接、最迅速、面最廣,可以讓作者直接受益。讀者來自社會各階層、各年齡段,讀者接觸到新鮮事、悟出的獨特觀點等,都是作者所不能及的。作者是學生,要虛心向老師學習才是。

在頭條上發了184篇文章後,才明白互動是作者與讀者的雙贏

評論量為0

我發佈的個別稿子也有評論量為0的尷尬,說明稿子沒有吸引讀者的目光,或內容太平太直讀者不屑於寫評論。從某個角度說,評論量的多少也是評價稿件質量的尺子。我不追求評論量,但一定要把下一篇稿子寫得更好。

我是作者,也是讀者,上頭條10個月看到許多作者的好文章,瞭解到更廣闊的的社會,也對生活的各個角落加深了理解。我寫,我讀,受益多多,何樂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