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我本一剑客,奈何做诗人!

时间是位调皮的孩子,它将一位文人与一位武将安排在了一起,可全然不顾之后的结果。剑圣裴旻是盛唐最顶尖的剑客,他凭一剑震慑了北方游牧民族,为盛唐提供了一把保护伞。当时还是少年的李白遇见了这位剑圣,深深迷上了剑术,成为了裴旻的徒弟。


数年之后,少年剑术略有所成,他的剑术名列盛唐第二。他辞别了自己的师父,踏上了剑客的道路。一把剑代表的不仅仅是血腥与杀戮,还有扫除天下不平之事的雄心壮志。


李白身戴宝剑,望了一眼这太平天下,他的剑又能施展于何方呢?


古有学屠龙之术,可无用武之地,难道他的剑术对于盛唐也是如此吗?他的师父官拜大将军,杀得异族闻风丧胆,那战场上的剑让人热血澎湃。可他不过是一位普通的书生,功名没有考取半分,又有什么资格名镇边疆呢。


这份忧愁是如此的矛盾与迷茫,唯有美酒可浇灭。可是在半醒半醉之间,他的心中有一团野火,再多的酒也浇不灭。他只好拿出笔墨,写下一首首豪放不羁的诗句。


只有明月读懂了他豪迈下的惆怅与迷茫,也只有他读懂了黑夜中的月亮是多么地无助与孤独。


白昼不需要月光,盛世也不需要剑术,一人一月都是被抛弃者。


被抛弃者有两种选择,一是接受这份抛弃,二是寻找灵魂的出路。对于李白而言,他属于后者,战场不仅仅存在于血肉对抗之中,也存在于波诡云谲的官场之中。

李白:我本一剑客,奈何做诗人!

自古官场如战场,他虽不能上阵杀敌,但也可以斩尽官场上的肮脏与黑暗。


于是李白收起了手中的剑,在心中练就了一把由光明与正义组成的无形之剑。他带着坚定的步伐,一步步向风起云涌的长安城走去。


长安城显然不欢迎这名出生于商人之家的异乡客,因为在唐朝,商人的地位非常的低,连参加科举的权力都没有。


偌大的长安城,李白却难寻栖身之所,但是李白也不觉心灰意冷。因为在他学习剑术的时光里,他早就拥有了不屈的毅力。


一个普通人要想成事,那首先需要拥有的本领是:1、放下身段;2、弯下腰;3、带上笑脸。


李白将剑客的气质收敛了起来,成为了一名阿谀奉承之徒。他四处拜访达官显贵,并为他们写了许多马屁诗。可是朱红的大门没有为他敞开过一次,难道他的无形之剑就此封口了吗?


一位骑着毛驴的老头在长安街上遇见了李白,这名老头就是贺知章,身为太子宾客的他虽然位居帝国权力的顶峰,但却喜欢在闹市中喝酒品尝人间烟火气。确认过眼神,他们就是彼此对的人,贺知章大为欣赏李白写的《乌栖曲》和《蜀道难》,而李白也十分仰慕贺知章身上的潇洒与淡然。


两个人一起饮酒把言,大有不醉不归的势头。贺知章最终送了李白一份天大的名声,赞叹李白为“谪仙人”。


在此刻,李白知道自己的人生将要发生彻底地改变了,贺监的一声赞赏足以让他在长安扶摇直上。

李白:我本一剑客,奈何做诗人!

数日之后,谪仙人的名号震动了整座长安城,所有的人都想亲眼见一下这位仙人,这其中也包括唐玄宗。


李白大笑一声,吼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笑罢,他便走进了一道道宫门,最终在豪华奢靡的宫殿中拜见了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李白向玄宗呈上了自己的治国方略,玄宗瞄了几眼之后,就用看戏子一般的眼神看向李白。在玄宗的心中,他认为自己治理下的盛世无比太平与繁华,何须再用治国方略,此人虽然无用,但是为自己写诗取乐也不错。


李白以为玄宗留下他是为了重用他,显然他理解错了玄宗的意思,他在不久之后才明白自己在玄宗心里的地位。


上元佳节来临,整个长安都一片喜悦与热闹。玄宗在上元聚会之上,让李白为杨贵妃作诗一首。他环视着四周的笑声与鄙夷,终于忍无可忍,要高力士为自己脱靴。


在高力士为他脱靴的那一刻,他没有觉得半点的得意与畅快,他想起了心中那把久久未出鞘的宝剑,明明黑暗就在自己眼前,可他却奈何不了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是多么的美啊,就如这大唐盛世一般。可是这种美只属于天上的瑶池,谁又看出了盛唐的虚幻与悲哀呢。


他带着失望离开了长安,心中的剑气也消散了几分。他该去往哪里呢,哪里又是他李白最终的归宿呢?这些问题足以让人白发三千丈,他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到底是什么。


于是他踏上了漫无目的的漫游之路,这一游直接见证了开元盛世从顶峰走向衰落的过程。


最终安史之乱爆发,他只好携带妻儿前往庐山避难。之后永王李磷邀请他加入了叛乱的阵营,他欣然答应了。

李白:我本一剑客,奈何做诗人!

李白擦拭着手中的宝剑,本以为会一展抱负平天下,可结果却是获罪入狱,流放夜郎。


历经15个月流放的李白,幸运地遇到了朝廷的大赦,他得以重获自由。他回到了故乡,明月任然是当初的那轮明月,可是剑气凛然的少年却成为了迟暮病弱的老者。他用自己颤巍巍的手抚摸着当初的那把宝剑,心中的无形剑刃早已锈迹斑斑。


剑圣裴旻已经去世多年,李白成为了名列第一的剑客。可是世人不懂他手中的剑,反而赞赏他的诗文。他蹉跎一生,结果没有做到“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只落得一句“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


无力报国却文才搏名,对他自己而言,这虚幻的名声是多么的讽刺阿。


一壶浊酒,一轮弯月,他疯狂地舞剑,仿佛想要耗尽生命剩余的所有力量一般。


他觉得一生的努力都如水中捞月一般,于是他带着宝剑跳入了井中,至少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拥抱到了月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