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瘋傳朋友圈了!啥是佩奇?這就是佩奇!

這部電影刷爆朋友圈了!啥是佩奇?這就是佩奇!

今年的賀歲電影《小豬佩奇過大年》的宣傳片《啥是佩奇》一出來,就刷爆朋友圈。有人會感到不可思議,但在我看來其實也是理所應當的。在中國,自古以來家的概念一直被我們追尋著,家變成了人們心裡最深的依託、寄託,家人則是我們的牽絆。面對年關,忙忙碌碌的一年即將過去,在外奔波的人期盼回家和家人團聚,在這個時候,具有濃烈情感的電影或是文章都能觸及人心最深的地方,這類題材在這個時候引爆朋友圈就變得理所應當了。

這部電影瘋傳朋友圈了!啥是佩奇?這就是佩奇!

啥是佩奇?一直粉紅色的小豬,長得其貌不揚,但是他卻代表了家庭親情。父母雙親、兄弟姐妹,一家人簡單快樂的生活著。雖然這個人物是個“舶來品”,卻映射出中國傳統的“老婆孩子熱炕頭”,是童年時代的孩子、父母、家庭日常生活的真實體驗。這是最基本的情感表現,全球的共同語言。因此,小豬佩奇在全世界都很受歡迎。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歷代以來,為家庭情感寫了多少首詩。它是我們民族文化中最深刻的基因,也是我們最柔軟的內心中最珍貴的部分。以此為根,一個幸福家庭的誕生始終是道德和情感的取向,最終建立起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生活。

這部電影瘋傳朋友圈了!啥是佩奇?這就是佩奇!

這種情緒並沒有走得太遠。在一個住在村裡的老年農民和一個以動漫為伴侶的都市孩子,他們通過情感的影視劇和文學作品的鏈接,在情感世界中聯繫起來。這種簡單而激烈的情感也在祖父母和孫子孫女之間傳承下來。說白了,這部短片讓無數人感動,激活了人們心中最深處的記憶和情感,人們通過體驗文化、反射情感,去洗禮內心深處,這也就是藝術作品的力量和價值所在之處吧。

這部電影瘋傳朋友圈了!啥是佩奇?這就是佩奇!

當然,只有幾分鐘的商業廣告對於我們來說遠遠沒有能力去承載我們真實的日常和情感。《啥是佩奇》在朋友圈的爆發。對文學和藝術工作者來說,這也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是否有意將創作的目光投向現實生活,挖掘和解釋真實故事的能力,以及表達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情感問題?注意:鄉鎮和城市、父與子、傳統與現代,這幾乎是中國人所面臨的“元命題”,但它們只是成為年復一年返鄉中短期的話題焦點。這些“元命題”的內涵遠比《啥是佩奇》和一年年的“返鄉爆文”充滿張力要複雜得多得多。空巢老人的一片情感的後面,有更多的苦澀和辛酸。世代之間的情感取向並不是那麼平坦和單向。即使是新年本身許多人也並不是快樂團聚那麼簡單。年夜飯的家庭聚餐,承載著最多的是歡樂和悲傷,包含了許多的生活,百味雜陳的難以言喻。

這部電影瘋傳朋友圈了!啥是佩奇?這就是佩奇!

這些重要的命題需要更深刻的、更強大的藝術創作。人們在面對出色的作品時,將能夠觸動最深處的情感、安撫心靈的創傷,給人前行的力量和精神。多年來,《功夫熊貓》已成為紅極一時的熱點,《花木蘭》已被反覆演繹。好萊塢的電影反覆講述了我們熟悉的這些文化背景和故事。現在,《啥是佩奇》的爆發,再次清楚地標明瞭人們的情感依賴。它可能會是文學創作方向標識、路徑的指向所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