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家庭的“短板”成為孩子進步的階梯


這個題目是“心理諮詢師”的女兒出的。本來她打算寫,只是因為忙於工作,沒有時間,只能由我捉刀。我不是心理諮詢師,只是和女兒接觸多了,略知一點心理學的常識,就試著談談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

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妮娜》 中說:“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換句話說:成功的家庭,都是相同的;失敗的家庭,各自有各自的短板。這些短板,重則,造成了家庭的災難和不幸,輕則,影響著子女的成長與進步。這些“短板”,有的是家族的傳承,有的是家庭不斷地積澱形成的。

這幾年 ,隨著“心理學”知識的不斷普及,人們越來越注意“原生家庭”的影響了。“原生家庭”的影響有些是正面的,即積極的,有些是負面的,即消極的。但是人們忽略了一個問題,這就是,正面和負面,積極和消極,是相互轉化的。如果我們沒有注意到這種轉化,那麼就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障礙,或者使孩子形成不夠健全的人格。心理諮詢師的任務就是要阻止家庭裡的正面的、積極的影響,轉化成為負面的、消極的影響;要讓那些負面的、消極的影響——即家庭的“短板”,成為孩子成長的階梯。

我們說的正面的、負面的;積極的、消極的,在很大程度上是指一個家庭的氛圍。一個家庭,夫睿智,妻聰慧;夫謙讓,妻包容。這樣,就容易形成正面的、積極的氛圍;一個家庭,丈夫進取,妻子通達,就容易形成正面的、積極的氛圍;一個家庭,丈夫陽光,妻子開朗,就容易形成正面的、積極的氛圍;一個家庭,夫妻恩愛,兄弟姊妹友好,就容易形成正面的、積極的氛圍……處於這種氛圍中的孩子,就很容易造就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對於孩子的成長無疑起著決定性作用的!反之,那些夫妻關係緊張,兄弟姊妹麻木不仁的家庭;那些晦暗、沉悶的家庭,一定會形成反面的、消極的氛圍。在這種家庭裡成長起來的孩子,他的人格一定是不健全的!

當然,前邊說的,那種正面的、積極的氛圍的家庭,畢竟是很少的,那種反面的、消極的氛圍的家庭,也是不多見的。多數的家庭,既有正面的、積極的因素;也有反面的、消極的因素,區別是,有的家庭正面的積極的因素占主導地位,有的家庭反面的、消極的因素占主導地位,父母的身上也可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正面的、積極的因素,也可能存在著反面的消極的因素。有時候積極因素佔主導,有時候消極因素佔主導。父母性別的不同,對子女的影響也可能有著區別。按照弗洛伊德的觀點,男孩具有戀母情結,女孩具有戀父情結。這樣,在家庭裡女孩受父親的影響可能就多一些,男孩受母親的影響就會多一些。父親的正面的、積極的因素多,影響女兒的也會多一些;反面的、消極的因素多一些,影響女兒的也會多一些。當然,這只是就一般的情況而言的。並不排除社會、學校因素的影響。也不排除家族裡,社會上,某些人物的影響,某些刻骨銘心事件的影響。這些影響,對於“原生家庭”可能起著這樣、那樣的作用。這裡的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

所以, “原生家庭”,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絕不是一加一等於二,那麼機械,那麼簡單 。

前幾年,讀《傅雷家書》。有一件事,一直難以釋懷,這就是,傅雷在二樓翻譯《約翰.克里斯多夫》,傅聰在樓下練鋼琴,傅雷如果聽見鋼琴不響了,馬上拿上戒尺,騰騰騰地跑下樓,不問青紅皂白,就用戒尺猛打兒子。傅聰,不得辯白,只能服服帖帖的坐下來,繼續練鋼琴。對於現在的父母們來說,傅雷的做法是很難接受的!但是,教育家,翻譯界的泰斗傅雷,就這麼做了。少年的傅聰,在戒尺的懲戒下,在世界鋼琴領域裡,成了佼佼者。

從成功的角度講,傅雷是對的!但是,這樣的做法並不具有普遍意義。

成年後的傅聰到國外留學。傅雷給兒子寫了上百封信,信中,事無鉅細,面面俱到,從音樂理論到彈奏技巧,從美的感知到“美學”理論;從春夏秋冬的著裝,到吃西餐,怎樣使用刀叉,無不涉及。慈父之情,拳拳之心,跨越千山萬水,在大洋的彼岸,溫暖著傅聰那去國懷鄉的寂寞之心,同時也不斷的激勵著他砥礪前行。

前期的戒尺相加,後期的溫情有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戒尺相加,錯了嗎?也許傅雷沒錯!也許,對於傅聰而言,前期戒尺相加,是應該的,必須的!也許是後期的溫情有加,抵消了前期的戒尺相加。

這裡,還有一個案例。在團場,一對夫婦都畢業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名牌大學。他們有兩個女兒,女兒長到十二歲,還沒有上學。他們自己教女兒。學完小學的所有課程。到了十三歲,一上,就是初一。從初一到高三,兩個女兒都名列前茅,考上了很不錯的大學。大女兒在“央視”的一個欄目裡還做過訪談,後來還當了團長。二女兒在衛星發射基地搞“遙控“。一時間,他們夫婦被認為是成功的家長,他們的做法也讓很多家庭效仿。但是,沒多久,在”基地“的女兒”抑鬱了“,並且,抑鬱的很嚴重。這下,”成功家長“的光環,馬上就黯淡下來了。人們發現,他們那樣的家庭教育模式,還是有問題的。孩子從一歲到十三歲,雖然在文化知識方面獲得了良好的教育,但是,在社會活動和人際交往方面卻是個“短板”。孩子在一到十三歲之間,應該遇到的所有成長問題,都被家庭“屏蔽”了,只剩下了學習。走向社會,那些成長問題,仍然存在著,並且,還會不斷產生新的成長問題,這些問題的疊加,必然會對其身心造成更大的壓力,這些壓力無法釋放,走向“抑鬱“,也就不可避免了。無疑,這是原生家庭的缺陷,或者說,是“短板”。但是,人們會進一步來問,“原生家庭”的這種缺陷,難道對大女兒就沒有影響嗎?影響肯定是有的!也許,她在學習和工作中受到了某些人、或者遭遇某個事的挑戰和衝擊,淡化 了,或者消解了家庭的缺陷。

我們在媒體上,還看到,一個農婦,含辛茹苦,把自己的三個女兒都培養成了博士。這又怎麼解釋這種現象呢?可以肯定的是“原生家庭”在這裡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貧窮,單親家庭,是家庭的“短板”,在這裡,這個“短板”,很可能轉化成了這個家庭的優勢。可能是貧困家庭的反彈,起著作用,可能是勤勞母親的示範在起著作用,也可能是,母親剛強、堅韌的意志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女兒們……

“原生家庭”沒有給她們物質上財富,卻給了她們精神上“財富”。這種精神上的“財富”,讓她們化“缺陷”為“優勢”,化“短板”為“階梯”,一個臺階一個臺階的往上走,直至登上向事業的巔峰。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一個家庭的“短板”,在另一個家庭可能成為“長板”;一個家庭的“長板”,在另一個家庭很可能成“短板。在一個家庭裡,父母親的”短板“,在這個孩子的身上可能成為”長板“;父母的”長板“也可能也可能在另一個孩子身上成為”短板”。如果我們看不到這種轉化的可能性,就會錯過轉化的時機,而留下遺憾。

當然,這樣的轉化,不是必然的,普遍的!我們遺憾的看到,大量的是,這樣的“原生家庭”:父輩們掙扎、奮鬥,兒女們頹廢、沉淪。“缺陷”沒能變成“優勢”,“短板”沒能化為“階梯”。要讓他們不再頹廢、沉淪,就需要心理諮詢師的疏導、干預。

心理諮詢師的要務,並不只是發現普遍性,更重要的是發現特殊性,解決特殊性的問題。這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對症下藥”。可惜的是懂得這個道理的人太少了!

2019-12-23傍晚西安御錦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