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貧困有多可怕?


前陣子,有朋友轉來《斷裂的階梯:不平等如何影響你的人生》的出版信息,調侃我說:乍一看,還以為是你寫的! 朋友這麼說是由於我2015年曾經在《中國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發表過一篇論文,論文的正標題也正好是斷裂的階梯(the broken ladder)。


由於好奇,我便把這本書找來,想看看這本書究竟講了些甚麼? 一看還真的很有吸引力,並且作者的知識背景與我大不相同。


心智對你有甚麼影響。


來看!貧困有多可怕?


作者筆下的佩恩跟我一樣,是出身底層家庭,他的字裡行間不但充滿了對底層的同情式理解,也不經意流露出窮孩子特有的那種敏感和敏銳——若是沒有經歷過貧苦的人,沒有辦法理解他們的思維方式。


第一章:小學四年級的佩恩由於家貧而挑選免費午餐,可是食堂阿姨對誰是付費的,誰是免費的心知肚明。


可是有一天,食堂換了一個新的阿姨,破天荒地向佩恩收取飯費,身無分文的佩恩難以為情說出實情,由於尷尬,佩恩變得沉默寡言。


有時候,貧苦像是一個黑洞,一旦掉入貧苦的陷阱, 想要脫離非常艱難? 這是跟個人特質有關係?,還是環境、制度或結構造成的?


狂歡中的文化生產與消費,儘管批判理論指責文化掩蓋了不平等與剝削的本質,但仍是有學者指向行動者的能動性,指出文化的正向性。


來看!貧困有多可怕?


據此,一定要通過獎賞措施驅動底層大家自我改變。 但佩恩提醒:貧民的行為被急迫動因驅使。 是以他們會試圖用手頭最好、最短期的危機管理方式處理常見的危機。


美國社會活動家芭芭拉·艾倫瑞克(Barbara Ehrenreich)的《我在底層的生活》一書可以為以上觀點作為最佳佐證。


1998年,芭芭拉偽裝成一個就上過三年大學、急需餬口的離婚白人婦女,在三個不同的城市各工作了一個月。 她儘可能尋找薪水最高的低技能工作,這樣便可以支付廉價住所的租金。


路易認為,底層階級,是被文化政治精英所主宰和藐視的;社會的不平等,包括性向與自我認知的身份:"若是你不反抗男權霸權,那麼你也無法反抗社會不平等。


另一種觀點認識到收入不平等和遺傳劣勢等系統性因素的重要性,他們發現:在貧窮成為常態的地方,一般就會代代相傳;但對個人決策的重要性經常看不到,從而陷入一種宿命論的悲觀論調。


來看!貧困有多可怕?


雖然貧困是一種結構性的社會問題,但這一切跟行動者也是有這莫大的關係,不然我們就沒法看到向上的社會流動。


貧民經常活在當下,目光比較短淺? 窮人為甚麼更容易挑選酗酒、吸毒、未成年生子之類的自我毀滅性行為?


佩恩指出,不平等影響著我們的行為方式,反之也會有反作用力。


這種導致窮人陷入墮落的惡性循環的力量,也是促進富人進入良性循環的力量。 若是為了謀求未來更大的回報而犧牲眼前的利益,那或許是更好的選擇,誠信投資常常能取得更大的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