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爱过这世界,它对我也一样

我没有爱过这世界,它对我也一样


《我没有爱过这世界》

拜伦


我没有爱过这世界,它对我也一样;

我没有阿谀过它腐臭的呼吸,也不曾

忍从地屈膝,膜拜它的各种偶像;

我没有在脸上堆着笑,更没有高声

叫嚷着,崇拜一种回音;纷纭的世人

不能把我看作他们一伙;我站在人群中

却不属于他们;也没有把头脑放进

那并非而又算作他们的思想的尸衣中,

一齐列队行进,因此才被压抑而致温顺。


我没有爱过这世界,它对我也一样——

但是,尽管彼此敌视,让我们方方便便

分手吧;虽然我自己不曾看到,在这世上

我相信或许有不骗人的希望,真实的语言,

也许还有些美德,它们的确怀有仁心,

并不给失败的人安排陷阱;我还这样想:

当人们伤心的时候,有些人真的在伤心,

有那么一两个,几乎就是所表现的那样——

我还认为:善不只是说话,幸福并不只是梦想。

(穆旦译)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所写的《我没有爱过这世界》节选自长篇抒情叙事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作为叙事诗中的一部分,《我从未爱过这世界》是主人公恰尔德·哈洛尔德真实的内心写照。他出身贵族,却与上层社会的各种行径和风气格格不入,他走出家园,看到了遥远的异国他乡土地上发生的抗争、奴役,感受到勇敢的力量和懦弱的叹息,却从未真实地融入某一片土地,正如诗歌所说:他从未爱过这世界。所以他袖手旁观,无法忍受任何一个不安宁的国度,只能不停地转换步履,无法结束漂泊。恰尔德·哈洛尔德游离在世界之外,却也深受世界给予他内心的痛苦。他对这个世界仍是有期待的,正因为有期待,才有不如意的痛苦,他的期待就是诗歌最后所说的善与幸福。与诗歌主人公恰尔德·哈洛尔德相比,现实中的诗人乔治·戈登·拜伦是一个积极入世的奋进者。他与身俱来的缺陷以及年少时期的遭遇并未使其沉沦,反而在诗歌中无处不流露着反抗的精神。他在诗歌中塑造的主人公被称为“拜伦式英雄”,真实的表现着人性的矛盾,又具备拜伦本人性格中的坚强勇敢。


从诗歌本身出发,我们在《我没有爱过这世界》中感受到了主人公的迷茫,跳出诗歌创作背景的禁锢,我们在《我没有爱过这世界》中看到了每一个沮丧、失意、备受打击时的自己。我们都有一刻想冲着这个世界大吼:我从未爱过你!我蔑视你所有卑鄙的阴谋,憎恶你所有低劣的暗算!有那么一刻,甚至觉得这个世界不会好了。而坚强的人,在片刻沉静之后,依然选择像拜伦一样,相信:善不只是说话,幸福并不只是梦想。


他们是这个世界的英雄。


我没有爱过这世界,它对我也一样


我没有爱过这世界,它对我也一样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