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及训练方法


儿童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及训练方法

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是指特定能力和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期。各种身体素质都有自己发展的敏感期,在这段时期所对应的身体素质能力发展相对迅速。

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大多集中在儿童少年时期,如果错过了相应的敏感期,则所对应的身体素质发展将很难达到理想水平。对普通儿童少年而言,在其敏感期发展相应的身体素质对日后的身体技能学习都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各种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一、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分为一般力量和专项力量。对于少年儿童来讲,负荷过大的力量训练会阻碍其身体的成长发育,但并不意味着在少年儿童时期就不能进行力量训练。适当的力量训练对少年儿童的肌肉发育、肌肉力量、用力姿势都能形成良好的影响。

1、一般力量发展的敏感期在12~15岁。在此阶段,着重发展全身肌肉组织,强度不宜过大,着重发展快速力量。主要采用动力性力量练习。在此敏感期的后期,可适当根据运动项目特点,加入专项力量练习,同样,负荷不宜过大。

2、专项力量发展的敏感期在15~17岁。在此阶段,加大专项力量练习的比重,着重发展那些与提高专项竞技能力相关的肌肉力量。以增大肌肉横截面积,提高肌肉间的协调能力为主。

二、速度素质

一般可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在少年儿童时期,速度素质的发展着重于动作速率的提高。

1、反应速度的敏感期在9~12岁。可通过各种反应训练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反应的速度。练习时间不宜过长。

2、位移速度的敏感期在7~14岁(男)。在7~11岁左右,主要发展动作速度和频率。在12~14岁,在巩固已有的动作速度和频率的基础上,可通过发展肌肉力量来提高速度素质。

3、动作速度更多取决于快肌的百分比及相关肌肉力量的大小。

三、耐力素质

在少年儿童时期,由于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较宜采用有氧耐力训练,可以刺激相关系统更好地发育,但负荷不宜过大。

1、一般耐力的敏感期在12~14岁。以有氧耐力练习为主,使心肺功能产生良性适应。

2、专项耐力的敏感期在15~16岁。在此阶段可逐渐进行无氧耐力训练。

四、柔韧性

柔韧素质的敏感期较早,在儿童时期应着重注意柔韧素质的发展。其敏感期在5~9岁,在此阶段,柔韧素质会随着合理的训练得到较快的提高。在前期着重发展全身各部位的柔韧能力,宜从小培养柔韧素质。在后期同样要注重柔韧能力的训练,可以减少运动损伤的产生,同时要注意与力量训练结合。

五、灵敏性与协调性

灵敏素质的敏感期在10~12岁,灵敏素质的训练不宜过长,注意与其他素质练习交替进行。协调性发展的敏感期在10~13岁,宜与专项技术动作相结合进行练习。

少儿身体素质在不同时期的训练方法:  

一、力量素质的训练  

不同年龄阶段力量训练的侧重点

(1)7-9岁需注意全身各部分肌肉力量的训练。

(2)8-13岁主要是发展全身各部位的一般力量通过肌肉的协调的改善来发展力量。以动力练习为主。少用静力练习,并注意不要使肌肉出现肥大。  

(3)15岁以前不宜进行单纯的力量练习,而应着重发展速度力量。

(4)16-17岁是增长最大力量的较好时期,可用大重量的重复练习肌肉横断面增大。

(5)13-16岁时不可对专项中有决定意义的肌肉群作特殊的重点训练。而16-18岁时必须日益重视这些肌肉群的训练。应安排比赛动作相似的练习。  

不同年龄组少儿力量练习的负荷:

8-10岁用相当于体重1/3的重量作负荷。

10-12岁用相当于体重2/3的重量作负荷。

8-13岁期间可作最大力量80%以上的负荷练习并发展柔韧性。灵活性练习结合一起。

13-15岁为性发展第一阶段,不宜采用对脊柱有大负荷的力量练习。可较多采用40-60%的强度,用最大速度完成的练习。16-18岁耐力性和静力性练习相比,可安排为3:1。

常用的训练方法:

(1)重复法:用负重练习。

(2)跳深练习,从高处向下跳,着地后紧接着跳起,高度要根据运动员的承受能力而定

(3)间歇较长、组数不多的练习:负重强度根据任务而定,组间间歇1-2至2-5分钟。

(4)用器械或不用器械进行比赛动作的练习。

(5)各种跳跃练习。 

二、速度素质训练

7-11岁训练的重点为发展动作速度和跑的频率,是最合理的训练方向。12-15岁在力求已获得跑速和频率的前提下可采用提高速度力量和身体各部分的力量来培养速度,16岁以后可采用与成年人一样的手段,注意别在少儿时期始终用最高速度训练,因为这会导致速度障碍。  

训练的手段及安排

1、 未定专项阶段 

常用手段:活动性游戏,短段落跑,接力跑,各种跳跃练习,

基本方法:可采用多种内容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方法,游戏及各种形式的比赛等。所用的方法要尽可能让不参加工作的肌肉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要尽可能使用力不很大的动作发挥最大动作速度。  

2、 开始专项训练阶段  

这个阶段要求充分注意发展少儿运动员的速度和力量素质。 

常用手段:发展肌肉力量和肌肉收缩速度的练习,直接发展跑速的练习,各种跳跃练习,提高改进运动技术的练习等。  

基本方法:重复法,改善练习环境与条件的变换法,比赛法,游戏法,以及逐步采用间歇时间较长,强度不大的间歇训练法。  

3、 深入专项训练阶段  

常用手段:用于成人的各种专项训练手段均可采用,但要避免训练内容过窄的倾向。如负重或不负重的跳跃性练习;跑的专门性练习;杠铃,哑铃等练习;各种短跑练习,上下坡跑,松软跑道上的跑练习。  

基本方法:重复法,变换法,严格规定间歇时间的高强度间歇训练法,比赛法,球类活动等。  

三、耐力素质的训练

1、预备性的训练阶段  

常用手段:灵活性的游戏和球类活动;长时间竞走;强度适宜的跑;游泳。  

(2)基本方法和练习手段:

A:匀速持续跑:强度为最大跑速的30-60%,心率控制在160-180次/分。

B、强度间歇法(分钟间歇法):强度为最大跑速的30-60%练习总时间可安排5-20分钟,可跑1分钟间歇1分钟,跑2分钟间歇2分钟2,跑5分钟间歇5分钟。

C、变换训练法:刚开始进行耐力训练时,采用每秒为2-3米的速度(1分钟跑120-180m)匀速越野跑200-400米,然后快走30-50米,走速约为每分钟150米重复交替;在上述练习进行1-2个月后,可用2-3.5米的速度跑200-400米与30-50米的加速跑(跑速为4-4.5米/秒)重复交替。每次练习可安排跑2-3公里,11-12岁的男孩跑这种越野跑的总距离可允许达10公里。

D、比赛法:采用低强度和适宜距离进行比赛。  

2、专项训练  

基本手段:越野跑;变换法;综合训练法;重复跑;间歇训练法;比赛法。  

四、柔韧素质的训练

发展柔韧素质期被动练习和主动练习两种。伸展性、牵抗性动作。少儿时期发展柔韧素质较为适宜,

儿童从4-5岁起就可以进行柔韧练习。6-13岁少儿关节灵活性好,就加强整个身体的柔韧练习,特别是髋部柔韧性的练习,如前后、左右劈叉做桥等,13-16岁进行柔韧练习,强度宜小,并结合力量练习进行。注意尽量少作紧张的运动和大弯曲的扭转运动。以免损伤脊柱、髋关节和软骨组织。  

常用手段和方法:

在儿童阶段,主要以活动形式进行,适当一些静止的和被动的练习。每次练习要有一定的重复次数和动作幅度。每次练习一般不应少于5-10次。并逐渐加大幅度,不同部位柔韧性练习要交替进行,一般应从躯干部分开始,然后上下肢交替练习。

练习方式以少儿自己主动练习为主,必要可采用被动练习,但应掌握分寸,以免受伤,少儿柔韧性训练不宜过多,柔韧练习要和力量练习密切配合,使发展柔韧性素质和培养身体正确姿势结合起来,促进少儿各种关节、韧带和肌肉的协调发展。  

五、灵敏素质的训练

灵敏素质与运动员的运动能力,特别与协调能力有关,对儿童、少年进行各种运动的练习,如各种技巧,跳跃活动性游戏等,这些都是发展灵敏素质的基本训练方法。6岁起发展一般协调能力,9-12岁发展专门协调能力的有利时期,着重发展专门协调能力。13-16岁,处于青春期,由于心理、生理的变化,致使灵敏和协调能力下降,为保持和稳定已有的灵敏和协调能力,应注意提高动作的准确和熟练程度。  

进行灵敏素质训练,应注意培养少儿对时间、空间判断的准确性。在教学训练中,对动作的时间和空间的指标,应有严格的要求,如对方向、幅度、速度、节奏等的要求明确。  

以上几种身体素质的训练方法,是针对青少年发展敏感期的特点,作出了分析与讨论,有利于提高专项运动的能力。

IKAAInternational Kids' Athletic Association国际儿童运动协会)总部设立于美国,是致力于推动少儿基础运动发展的国际性组织。

IKAA(中国)由深圳小嘉体育引入大陆,秉承协会总部办会理念,致力于让每个孩子科学运动、快乐运动。IKAA(中国)通过推动少儿运动课程进校园、组织儿童运动赛事活动、组织少儿体适能师资培训认证,为儿童运动教育事业输送更多优质课程和教练人才,让科学的运动教育理念惠及更多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