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法院這個“全國法院先進個人”是怎樣煉成的~

信陽法院這個“全國法院先進個人”是怎樣煉成的~

信陽法院這個“全國法院先進個人”是怎樣煉成的~

信陽法院這個“全國法院先進個人”是怎樣煉成的~

信陽法院這個“全國法院先進個人”是怎樣煉成的~

信陽法院這個“全國法院先進個人”是怎樣煉成的~

信陽法院這個“全國法院先進個人”是怎樣煉成的~

信陽法院這個“全國法院先進個人”是怎樣煉成的~

信陽法院這個“全國法院先進個人”是怎樣煉成的~

在信陽市溮河區法院有這樣一位法官,他精耕細作、盡職盡責,是院裡公認的辦案標兵;他坦誠相待、實心實意,春風化雨般解決當事人的各種糾紛;他克己奉公、一廉如水,從不拿當事人的一針一線、一分一毫;他秉公執法、鐵面無私,讓每一起案件都得到公正審判。

提起他,無論是當事人還是院裡的同事無不翹起拇指稱讚:“崔俊傑可算得上是我們院裡的領頭羊,每年的辦案數量都是數一數二的。”、“崔俊傑工作特別認真,經常很晚了辦公室的燈還亮著呢!”、“我們的案子交給崔庭長都特別的放心,他接待我們群眾像一家人一樣,熱情又耐心!”他是當事人貼心的人民法官,有公心,有耐心,有責任心。他的身體裡似乎蘊藏著無盡的能量,每時每刻都戰鬥在審判第一線。

他就是信陽市溮河區法院遊河法庭庭長——崔俊傑。

人物檔案

崔俊傑,1977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法律碩士,2006年通過公務員考試錄入溮河區法院工作,歷任書記員、辦公室副主任、庭長。其中2011年5月-2012年4月在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政治部掛職鍛鍊。現任信陽市溮河區人民法院遊河法庭庭長,一級法官。

先後榮立個人三等功共五次,多次被省法院評為宣傳工作先進個人,2015年度榮立個人二等功,2017年9月獲評河南省人民滿意的政法幹警,2018年3月獲評全省法院先進個人,2018年11月獲評全省法院優秀辦案法官。2020年1月獲評全國法院先進個人。

《河南法制報》2019年8月20日對其先進事蹟進行了整版報道,《人民法院報》2019年9月13日也對其先進事蹟進行了報道。

崔俊傑法官2016年以來共審結各類民商事案件1524件,其中2016年審結604件案件,信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中稱其為“辦案狀元”。

自從2006年通過招考走進法院大門那一天起,崔俊傑就立志捍衛正義,弘揚正氣,幹好黨和人民交給的神聖事業。

他默默無聞地堅守在基層法庭工作六年,憑著一股迎難而上的勇氣,懷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化解了一件件矛盾糾紛,為維護一方的和諧穩定默默貢獻自己的力量,無私奉獻出了自己寶貴的青春,在他的身後留下了一串串堅實的腳印。

炎炎烈日下,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將一紙訴狀遞交到法院,崔俊傑見狀連忙把老人扶到沙發旁坐下,併為老人遞上一杯解暑的茶水。老人的臉上掛著細密的汗珠,氣喘吁吁的向崔俊傑訴說著“不孝子”的種種“惡劣行徑”。原來,老人的老伴早年去世,兒子十八歲入伍當兵,兩人因為一些誤會產生矛盾,聯繫很少,後來矛盾竟愈演愈烈,老父不準兒子再踏進家門並斷絕來往。如今老人年事已高,又得不到孩子的照顧,一怒之下將兒子告到了法院。崔俊傑耐心的聽完了老人敘述,把老人送走,並向老人承諾一定會盡快幫老人解決問題。

老人前腳剛走,崔俊傑就第一時間聯繫到了老人的兒子。“我怎麼會不認自己的父親呢!”坐在崔俊傑面前的是一個三十出頭的男人,他皺著眉頭似乎有苦說不出。“我每次去看父親要麼他不開門,要麼兩句話就把我攆出去,我們兩個人根本沒法交流!”。崔俊傑在向老人的兒子進一步瞭解情況後,為這個垂頭喪氣的年輕人出了個“點子”。

次日一大早,崔俊傑就領著提著大包小包的男人趕到了老人的家,跟他們一起來的還有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老人瞪了兒子一眼,不情願的把他“放”了進來。一進門,小男孩飛快的拉住老人的衣角:“爺爺,你可算讓爸爸進來了,爸爸每天都念叨你呢!”老人抱起孫子,縱是有再大的火氣也發不出來了。老人的兒子順勢扶著老父,端茶倒水,絮絮叨叨的說起了家常。老人雖然橫著眼卻也認真在聽。在崔俊傑的勸說下,兩人進行了數年來最長的一次談話,也終於撥雲見日,解開了心結。

幾日後,老人的兒子陪著老人交來了撤訴申請,父子間多年的疙瘩解開了,看著兩人離去的背影,崔俊傑心裡的大石頭也終於落了地。

2018年元月份,本是闔家歡樂的時候,一場車禍卻讓左某的家蒙上了一層化不開的陰影。左某傷勢嚴重一直昏迷不醒,肇事司機在賠償部分醫療費後也無力再支付,左某一家無路可走便起訴到法院,可案件爭議較大,一時半會也無法解決。

為了充分了解案情,崔俊傑親自到醫院看望受傷的左某,左某正值壯年,是家裡的頂樑柱,妻子在家務農,上有臥病在床的老母,下有還在上學的孩子,左某的車禍讓這個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左某還未清醒,可是家裡卻再拿不出一分錢。看到這些,崔俊傑當即與保險公司聯繫,向保險公司說明了傷者的傷情和家庭狀況,通過協商,保險公司願意先行墊付11萬元用於治療,解了左家人的燃眉之急。與其說這是一筆救命錢,他更像是一束陽光,溫暖了這個被陰影籠罩的家。

晚上八點,705辦公室的燈還在亮著,崔俊傑蹙著眉頭一字一句的寫著左某的判決書,他得儘快把案子結了,好給左某一家人一個交代,好讓他們早點拿到救命錢,一想到病榻中的左某和他妻兒無助的眼神,崔俊傑便覺得這案子一分鐘也不能耽擱。

案子終於審結,左某的家人激動的不知說什麼好,只緊緊握著崔俊傑的手,他們拿到的不僅僅是判決書和賠償金,更是法官的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心。

崔俊傑在遊河法庭已經六年了,深入田間地頭巡迴審判,在矛盾調解一線化解糾紛,打交道最多的,是土地和農民,他曾說:“我們辦的案子,往往影響著他們的人生”。

去年,在一起贍養糾紛中,93歲高齡的母親,將自己七個子女全部告上法庭。即將走過一個世紀的老人,原本應該膝下承歡與子女共享天倫之樂,但子女們相互推諉,誰都不願盡贍養義務,老人無奈找到了崔俊傑庭長。崔俊傑並沒有急於開庭審理,而是挨個去了七個子女的家裡,仔細瞭解了這個大家庭的點點滴滴,原來長子和長女與其他五弟妹是同母異父的關係,兒時父親去世,母親改嫁後生育了五個弟弟妹妹,長子長女跟隨爺爺和叔叔長大,所以他們認為自己應該贍養爺爺和叔叔。後來開庭審理時,崔俊傑向七個子女們耐心講解了相關法律,贍養老人是每個子女應盡的義務,七個子女對母親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贍養照顧責任,後來,判決下達了,但崔俊傑心裡仍然牽掛著老人,他擔心判決結案效果不好,也不利於執行,於是他又一次深入長子長女家中,耐心做各被告的思想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得到了各被告的理解和認同,他們紛紛表示願意輪流照顧母親,這位鮐背之年的老人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崔俊傑所在的遊河法庭轄區內的出山店水庫建設是國家重點水利建設項目,幾千戶移民需要搬遷安置,做好政策和法律宣傳、動員移民搬遷、安撫與安置移民的重任便落到了崔俊傑的身上。曾經有一段時間,每天處理完院裡的工作,崔俊傑就馬不停蹄的趕到老鄉家裡瞭解情況、處理搬遷事宜,經常連口熱飯都吃不上。在需要搬遷的移民中,有一位八十多歲的孤寡老人,平日只能靠著鄉里的生活補助度日,除了一間空曠的泥瓦房便再無其他居所。崔俊傑瞭解了老人的情況後,立馬四處奔走,在崔俊傑的多方溝通下,終於提前將老人安排在了新的安置房中,並自掏腰包為老人準備齊了各種生活用品。

看著窗明几淨的新房子,老人蒼老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謝謝你崔庭長,謝謝!謝謝!”

今年42歲的崔俊傑,說話總是慢條斯理,待人如沐春風,他是辦案狀元,是業務能手,是同事敬佩的好庭長,是群眾信任的好法官,他說:“工作要努力幹好,家庭也要照顧好”。

他的工作的確很出色,但是照顧好家庭的願望總是不能如意的實現。2018年5月崔俊傑的父親在老家固始做手術,他在出山店水庫安置移民,幾十個移民,他一個一個的安撫,父親都從手術檯上下來了,他也沒能趕到父親床邊看一眼,在父親和百姓之間,他選擇了百姓;崔俊傑的大兒子今年上高三,小兒子不到兩歲,他沒時間陪大兒子聊聊夢想,也沒時間給小兒子講睡前故事,因為還有成百上千個家庭在等著崔俊傑給他們一個公道的裁判,在孩子和百姓之間,他選擇了百姓;崔俊傑右手臂上的神經鞘瘤已經跟隨他十年有餘了,每當同事催他去治療,他總是說手頭的案件要緊,結案了就去,就這樣手頭的案卷一年比一年厚,手臂的神經鞘瘤也一年比一年大,在自己和百姓之間,他選擇了百姓。

是啊,他好像總是很忙,忙到一整天也喝不上一口水,忙到和同事寒暄也不能停下他的腳步,甚至忙到自己的身體亮起信號燈也抽不出時間接受治療。但我們知道,被他幫助過的百姓們也知道,他的時間不在燈紅酒綠的霓虹之中被虛度,而在那威嚴的法庭之上明辨是非;他的時間不在高談闊論的喧囂之中被揮霍,而在那深夜一隅的沉思裡靜靜流淌;他的時間不在你來我往的觥籌交錯之中被耗費,而在那無止境的學習長河中得到昇華。

他胸前佩戴著鮮紅的法徽,胸膛裡跳動著赤膽與忠誠。他把公平正義寫進審理判決,把人生理想灑向田間地頭。他讓冰冷的法律有了溫度,生硬的法條變得靈動,他用熱愛和奉獻澆築法律的城牆。

“你後悔做一名法官嗎?”

“從未後悔。”

“你覺得辛苦嗎?”

“雖然辛苦,卻覺得很充實。”

“你會一直走下去嗎?”

“當然,直到我走不動了為止。”

每一名法官都是群眾心中的一盞明燈,日夜兼程、伸張正義是他們最真實的寫照,正是有了千千萬萬個像崔俊傑這樣的好法官,才有了家庭的安寧,社會的和諧,才有了世間的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