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育媒體人”由德雲社當紅演員學歷變化引起的思考

一位“教育媒體人”由德雲社當紅演員學歷變化引起的思考

筆者自大學畢業十幾年以來,就幹了兩件事,一是在教育圈工作,二是在教育媒體工作,但自己給自己的標籤一直是一個教育人,有媒體工作經歷也勉強算得上半個“藝術圈”的人,鑑於此才有感而發寫下這篇文章,歡迎大家指正。

著名相聲演員高曉攀在參加歡樂喜劇人節目錄制時,通過採訪和作品在感嘆相聲的江河日下,事實上相聲圈內人士也都不約而同有如此感慨,相聲的舞臺表現張力/感染力/道具佈景/表演形式都不及小品一樣吸引眼球,僅憑一張嘴逗笑觀眾難度還是很大的,雖然也有相聲劇甚至賈旭明張康的“新聞節目”推陳出新,但還是難掩相聲沒落的現狀,直到德雲社橫空出世。藝術是離不開時代的,雖然現在他們的表演社會評論褒貶不一,但確實越來越多的老百姓開始關注相聲走進劇場。

一位“教育媒體人”由德雲社當紅演員學歷變化引起的思考

傳統相聲表演

作為一門傳統藝術,不同於小品僅有幾十年的發展歷程,相聲已經經歷了一百多年的發展,郭德綱是天津人,前段時間德雲社正式落戶濟南,位於山大路和花園路交叉口,距離山東大學洪樓校區和中心校區(現在的主校區)一箭之遙。濟南和天津在中國的相聲發展歷史中是兩座具有特殊意義的城市,上個世紀相聲發展初期各路相聲名家紛紛來濟南“拜碼頭”,有“天津學藝濟南踢館”一說。

一位“教育媒體人”由德雲社當紅演員學歷變化引起的思考

曲山藝海話濟南

曾幾何時,相聲演員都是童子功,除非是曲藝世家/曲藝發燒友或其他特殊情況,很少有人願意讓孩子從小脫離學校教育專門學習相聲,所以過去的相聲演員絕大多數都沒有接受過完整的體制教育,老一輩相聲表演藝術家如此,新生代也是如此,比如郭德綱/郭麒麟父子,燒餅/岳雲鵬/張雲雷等德雲社當紅演員等,這些相聲演員也經常以“沒上過學”的自黑方式搏觀眾一樂,但今時不同往日,越多越多的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踏進相聲界做出了成績,甚至不乏名校畢業的大學生,他們包括:

閻鶴祥,搭檔郭麒麟,畢業於北京工業大學;

楊九郎,搭檔張雲雷,畢業於北京城市學院;

尚九熙,搭檔何九華,畢業於北京服裝學院;

何九華,搭檔尚九熙,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

郎鶴炎,搭檔張鶴倫,畢業於北京工業大學;

德雲社總隊長欒雲平,畢業於清華美院專科;

德雲社總教習高峰,畢業於天津農學院。

一位“教育媒體人”由德雲社當紅演員學歷變化引起的思考

高峰欒雲平

在研究過這些相聲演員的學藝和成名路程後,筆者有如下幾點思考,整理出來以饗讀者:

1.就像郭德綱曾經說過:學歷高低不等於文化水平,相聲演員苗阜也曾說過相聲比到最後是比的文化,何為文化?我想每個人的理解不同,在我看來在相聲圈的文化應當指的是“引經據典+旁徵博引+推陳出新”,而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足夠滋養相聲這門傳統藝術,讓其有無限可能,我們在欣賞小嶽嶽“賤萌”的表演時,有多少人知道他的作品幾乎都是自己原創?而原創並不容易;看郭德綱的談吐誰會覺得這個人沒文化?如果說于謙的“愛好”是抽菸喝酒燙頭,那郭德綱在現實生活中的愛好就是看書寫字聽戲。

一位“教育媒體人”由德雲社當紅演員學歷變化引起的思考

郭德綱父子。他可不是我們想象的那個“小黑胖子”

相聲表演形式是術,是舞臺經驗,可以訓練,相聲表演內容是道,是文化底蘊,需要積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有多年的文化積累和學習能力的訓練,他們能夠逐漸脫穎而出也就不足為怪。“終生學習”不應再只是一句口號。

2.這些人中很多半路出家,放下自己的過去,投身相聲界並聲名大噪有偶然性嗎?當然有!有必然性嗎?更有!為什麼?源於熱愛!不是人人都要成為他們,但這也告訴我們要儘早找到屬於自己的熱愛,就像古典老師在《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一書中提到的“在熱愛的領域努力的玩”,這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人生境界。

一位“教育媒體人”由德雲社當紅演員學歷變化引起的思考

生涯三葉草

我國的教育改革也非常重視這一點,譬如新高考改革的源頭就是將“定位大學專業”下沉至高中,並要求高中生根據意向大學專業的要求選定自己高中要學的科目,不再簡單粗暴的文理分科,而是尊重個人的發展意願,從而減少高等教育資源的浪費!

3.有人說名牌大學畢業說相聲,名牌大學畢業賣豬肉,那國家是不是白白培養他們了?我的看法是:我們要以哲學的眼光辯證的看問題,只要不違法犯罪,存在即合理,職業不分高低貴賤,不是每一個大學生都要去做學問搞科研,實際上做學問搞科研的永遠是少數“精英”,大部分人是普通人,何況我們處在一個包容的社會狀態下,每個人都有試錯的機會,只是這個機會成本我們要想辦法降到最低

4.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化,大家是不是經常有這樣一種感覺:怎麼還有幹這個事的?就像筆者從事高考升學諮詢一樣,雖然這個行業已經存在多年,但還是有很多家長不瞭解不理解,但是當我們把學生送進名牌大學的時候,看到孩子們的錄取通知書時,那種成就感也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這些相聲演員在舞臺上一個個古靈精怪,但有一句話說的好: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大家看看他們的故事,哪一個不是在成名前忍受了多年的寂寞和孤獨,瘋狂的練習,才換來出頭之日?

一位“教育媒體人”由德雲社當紅演員學歷變化引起的思考

never say never

在這個堅持的過程中,“信念+榮譽感+不忘初心+堅持”早已根植於內心,往往我們看到的是人家的臺前光鮮亮麗,忽視了臺下的付出。就像很多體育明星一樣,大家都以為他們吃的是天賦飯,但僅有天賦是遠遠不夠的,我國著名籃球運動員易建聯剛進入NBA時都被那些球星的訓練量嚇到。想成為專業人士,就得下功夫。

5.學歷重要還是能力重要?智商重要還是情商重要?永遠有爭論,二者有無可能剝離?在我看來很難,這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世界。我的態度是:不要盡力而為,而是全力以赴,至於結果那只是過程的附屬品。

一位“教育媒體人”由德雲社當紅演員學歷變化引起的思考

做那隻全力以赴的兔子,不做盡力而為的獵狗

當你回首往事,如果覺得自己的生命經得起推敲,那就很幸福了,很有可能的一個結果是既收穫學歷也收穫能力,既訓練了智商也提高了情商,舉個例子:我見過的很多知名大學教授和成功人士都屬於一專多強,沒有明顯短板的人,這應該是最適應社會的一種人了吧?

6.學歷會不會越來越重要?筆者堅信是的!我們常說:誰誰誰不也不是名牌大學畢業的嗎,不也才上的專科嗎?那我們有沒有想過他們是什麼年代參加的高考?上個世紀的高考錄取率是很低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已經實施了多年,高等教育一直在擴招,高等院校數量也一直在增加,不然哪來那麼多新的大學城和大學新校區,這就意味著高等教育普及率越來越高。“人無我有,人有我精”這麼簡單的競爭意識如果都不對,難不成是“人有我無”才是真理?讀書無用論壓根就是謬論。

《血色浪漫》中,鄭桐面朝黃土高坡時說到:知識真是個好東西,它能使人清醒,使人大徹大悟,就象在漫漫長夜中的火把,給你光明,給你溫暖,當你進入一種境界以後,世俗的東西就不太重要了,你無暇去考慮物質生活的富足與貧困,你獲取知識,是為了進行一種思考,一種自我完善。

筆者也沒有什麼愛好,屬於人後不說話類型的人,現存的愛好只剩下讀書,個人觀點:讀書能讓自己好好享受孤獨。評論區留下你們的金玉良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