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师们是怎么考进名校的

许是和特定的时代有关,民国的人,民国的事,总是让现在的人感叹和向往。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那时候大学高考发有趣之人和有趣之事,在今天的这个时代的情境下,已经再难以发生了。

1.罗家伦

民国大师们是怎么考进名校的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罗家伦在1917年参加北大的入学考试。恰好是胡适阅卷,他兴奋地对其他老师说:“我看了一篇作文,给 了满分,希望学校能录取这位有才华的考生。”

可校委们查看他的成绩单,数学成绩是零分,其他各科也平平,远远达不到北大的录取标准。于是犹豫再三,取弃之际,校长蔡元培力排众议,破决定格录取他。11年后, 罗加伦执掌清华大学,那时候他才31岁。

民国大师们是怎么考进名校的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2.钱钟书

无巧不成书,罗家伦刚任清华大学校长,次年招生考试时,一名考生国文和英文考得非常出色,但是数学成绩不及格。罗家伦亲自把这位考生叫到校长室谈话,之后觉得这位学生很有才华,破格特准其入学。这位考生就是钱钟书。

民国大师们是怎么考进名校的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3.臧克家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招生考试, 时任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出了两个作文题:一 是《你为什么投考青岛大学》;二是《杂感》。两题任选一道,臧克家把两题都做了。其 中第二篇文章只有3句话,闻一多再三吟诵,拍案叫绝,破例给了他98分的高分。尽管那年他的数学只考了零分,还是被青岛大学文学院破格录取,后来他就成了一名伟大的诗人。

民国大师们是怎么考进名校的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4.吴晗

吴晗 1930年他报考北大时,国文、英文都取得了满分的好成绩,但是数学却只考了零分,北大按例不予录取,他不甘心,又转考清华大学,结果国文、英文又考了100分,数学依然是零分。清华大学经过慎重考虑,毅然决定破格录取。后来吴晗成为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明史专家。

民国大师们是怎么考进名校的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5.季羡林

季老小时候学习严重偏科。有人问季老当年考试数学考了多少分,季老只是含糊地说道,很低的,其他并不多言。后来有人在查了清华大学的档案后, 发现季老数学只考了4分,更让人吃惊的是,他的第一志愿居然是数学系,真是令人难以想像。

在民国时期,像这样不可思议的高考很多,那时候思想开放,对于人们相信天才,相信文学,事实也证明,他们确实是天才。

这样的高考趣事还很多,例如1932年清华大学的国文考试题,陈寅恪出了一道“对对子”的怪题。1946年北大、清华和南开3校的联合招生,国文试题简单至极,题目共两道,一是作文:学校与社会;二是解释 成语的意义:指日可待、变本加厉、隔岸观火、息息相关,这放到今天简直是让人不可思议,但是当时就确确实实的发生了。

像民国这些考试与录取,因其特定的时代意义,是不能用今天的考试制度去衡量的,但就是在那样的时代,在那样与众不同教育环境下,却出了许多大师级的人物,这其中蕴含的深意,颇为耐人寻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