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并非若水!

雨,又下了起来!在风的裹挟下,变得愈加地凄厉。路上的积水随处可见,行人和车辆为了赶路,也顾不得脏水溅身了。天空愈来愈阴暗,风势愈来愈猛烈,雨脚愈来愈密集,昏天黑地的情景实如人间末日一般!

春秋时道家的始祖老子,著有《道德经》一书,其中的第八章有”上善若水“一句,直译的意思即为:最好的善(善意、善言亦或是善行)就像水一样,果真如此吗?事实证明,并非这样!北京,南京,上海,深圳,昆明、武汉,襄阳,宝鸡……这些今年被瓢泼大雨淹得一塌糊涂的城市,有谁确切地统计过水灾给社会和民众带来的损失、不便和烦恼!从古自今,大水年年发,水患年年有。水,它在给人类和各类生物带来莫大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了数不胜数的害处。

“上善”并非若水!

此真水患猛于虎也!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具有它的两面性,放到这里来说也不例外。古时水患泛滥,害得很多人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直到大禹出现,传说通过他对水道因势利导的疏理,才使得导致年年成灾的大水,变成了灌溉良田的琼浆。但之后的水患依然层出不穷,历朝历代虽然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都未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大水成灾的问题,所以水害的状况一直未能得到根本的改善,直到解放后,才有了本质上的改观。

至于有人说做人做事要有水之柔弱的一面,在方而法方,在圆而尚圆,人云亦云,不与世争,不和人夺,无论是作为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亦或一个国家,长期以往,在这个已是充分竞争的社会,在这个已是不进则退的时代,在这个已是弱肉强食的世界怎么可能还能够生存下去呢?如果存活都是个问题,那“上善若水”还有意义吗?

“上善若水”,莫若“上善积德”!可乎?

——刘洋

二零一八年九月二十六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