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賒旗之地,周總理親自更名——河南省社旗縣

【開篇語】關於地名的探究一直是我的興趣,用了大半年的時間,終於梳理完了山東的地名。其間,有過反覆,有過彷徨,有過喜悅,有過沮喪,但還是堅持了下來。中原地名探究是我的第二個專題。之於我來說,是一個學習歷史和地理的過程,通過對地名的認識抑或是重新認識,我看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這其中有故事、有情懷,有山川,有河流,更多的是神州大地上先民們櫛風沐雨,薪火相傳;篳路藍縷,玉汝於成的奮鬥歷程。

劉秀賒旗之地,周總理親自更名——河南省社旗縣

▲社旗地圖

社旗縣的歷史清晰明瞭——1965年11月13日,析南陽、方城、唐河、泌陽4縣部分地區置社旗縣,縣政府駐賒旗鎮。社旗的年齡——55歲,在河南動輒兩千年的地名比起來,年輕得簡直不可理喻。

劉秀賒旗之地,周總理親自更名——河南省社旗縣

▲社旗山陝會館

1965年11月13日,設立社旗縣,縣政府駐賒旗鎮,將原鎮名取"賒"諧音改為"社",寓意"社會主義旗幟"據社旗縣人民政府網站介紹——周恩來總理親自更名"賒旗"為"社旗"。縣城所在地賒店古鎮古稱"賒旗店",因東漢光武帝劉秀曾在此"賒旗訪將,起師反莽"而得名,賒旗鎮興起於清代康熙年間,當時屬南陽府南陽縣。是"萬里茶道"的重要中轉站,有"中原第一古鎮"之稱。

劉秀賒旗之地,周總理親自更名——河南省社旗縣

▲周總理親自為社旗更名

據《南陽縣誌》載,賒旗是由於"元分旗屯田",軍主姓佘,後偽為"賒",是為賒旗。

當地流傳著一首民謠:"賒店古鎮千年傳,三河四水圍中間。七十二街有規劃,三十六行行佔先。"較形象地概括了賒店鎮的歷史、地理與商業發展狀況。

關於社旗店的傳說

社旗店古城有九座城門,這是屬於皇城才有的建制,為何如此呢,有個遙遠的傳說。

劉秀賒旗之地,周總理親自更名——河南省社旗縣

▲社旗古城城門——挹爽門

2000年前的西漢末年,王莽篡權,皇族劉秀為逃避追殺四處流浪,一天,人困馬乏的劉秀逃到一個叫興隆店的小鎮,傳說這裡是中國釀酒業的鼻祖儀狄釀酒之地。又累又渴的劉秀信步走進了一家酒館。

幾杯酒下肚,劉秀湧起滿腹心事,王莽暴政,百姓怨聲載道,自己是先皇后人,若是扯旗起事,定能招來不少人馬,可是現在連個旗幟也沒有,誰又會聽自己指揮呢?正在犯愁時,劉秀突然抬頭看見了酒館的酒旗,酒旗迎風飄揚,上書一個大大的劉字,劉秀靈機一動,這不就是起事的旗號嗎。

劉秀正想買下酒旗,可一摸口袋,甭說買旗,連酒錢也沒法付了。好在店老闆通情達理,不僅免了劉秀的酒錢,還將旗子賒給了劉秀。

於是劉秀扛著酒旗上路,人們一看見"劉"字,都知道是先皇的後代招兵呢,紛紛跟著他起事,很快王莽新政被推翻,恢復劉姓江山,建立東漢王朝。

劉秀賒旗之地,周總理親自更名——河南省社旗縣

▲社旗古城

劉秀稱帝后,想起為自己立下汗馬功勞的酒旗,便改興隆店為賒旗店,簡稱賒店,並下旨改建賒旗店,修建城牆,仿皇城的樣子建九座城門。

劉秀賒旗之地,周總理親自更名——河南省社旗縣

▲社旗風光

社旗縣是河南省南陽市下轄縣,位於伏牛山南麓,河南省西南部,南陽盆地東緣,緊鄰南陽市臥龍區。自古有"依伏牛而襟漢水,望金盆而掬瓊漿;仰天時而居地利,富物產而暢人和"之說。社旗縣總人口73萬,縣域面積1203平方公里,耕地130萬畝, 轄14個鄉鎮、2個街道辦事處,257個行政村(社區)。

(部分圖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