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科幻“神片”的《沙丘》,也許不是中國人的“菜”

今年,在全球範圍內,最備受期待的科幻電影是哪一部呢?

也許是《沙丘》。

這部電影由《銀翼殺手2049》,《降臨》的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所拍攝,

可能是科幻“神片”的《沙丘》,也許不是中國人的“菜”

演員陣容非常強大,“滅霸”,“海王”,還有張震都有參演。

更重要的是:它是改編自著名的科幻文學作品——《沙丘》

可能是科幻“神片”的《沙丘》,也許不是中國人的“菜”

這部作品在國內的知名度不高,但在國外卻擁有著非常高的地位,

甚至有媒體稱:

它與“世界科幻三巨頭“之一的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基地》系列所在的科幻系列)齊名

另外,傳聞諾蘭的專屬配樂大師——漢斯季默 (《獅子王》,《珍珠港》,《星際穿越》等電影的配樂師),

之所以沒有給《信條》配樂,就是因為優先選擇了給《沙丘》配樂。

因為原著《沙丘》是他最喜歡的科幻作品之一

可能是科幻“神片”的《沙丘》,也許不是中國人的“菜”

這部《沙丘》如果拍得好,也許會變成新的一部科幻“神片”

但就算這部電影能拍好,

也許也會像《星球大戰》那樣,未必是中國人的“菜”

為什麼

01

也許我們先要搞清楚科幻作品的常見分類方法

最常見的科幻作品分類方法,就是分“軟硬”!

但很多網友都會誤解了這種分類。

最常見的誤區,

就是以為硬科幻,就是質量很高,比較有科學性的科幻,

相反,軟科幻就是質量差,不嚴謹,比較玄的科幻

可能是科幻“神片”的《沙丘》,也許不是中國人的“菜”

《星際穿越》

其實硬科幻,和軟科幻的區分,是與作品本身的質量無關的!

判定是硬科幻,還是軟科幻,主要是看它們側重於描述哪種科學

硬科幻一般是側重於描述物理學,天文學,計算機等自然物理科學或技術,更關注的是自然科學或科學技術本身及其影響;

而軟科幻則側重於社會學,心理學等社會科學,更關注的是人文。

注意,這裡是說“側重”!

因為硬科幻也許也會涉及人文的,軟科幻也許也會涉及自然科學或技術的。

如何區分它們是“軟”,還是“硬”,關鍵是它們更側重於哪方面。

劉慈欣的《三體》也有討論人性,社會演變等,但它更重視的是展示和預言理論物理,以及未來科技等,所以傾向於硬科幻;

可能是科幻“神片”的《沙丘》,也許不是中國人的“菜”

《降臨》

而電影《降臨》,更側重於探索語言和思維,所以傾向於軟科幻。

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遊》,在我看來,也許既是硬科幻,也是軟科幻,

因為站在上世紀60年代的角度去看,它對科學技術和哲學的思考都很強。

可能是科幻“神片”的《沙丘》,也許不是中國人的“菜”

《2001太空漫遊》

阿西莫夫的《最後的問題》,同樣也兼顧了“軟硬”,既是硬科幻,也是軟科幻。

可能是科幻“神片”的《沙丘》,也許不是中國人的“菜”

這篇短篇小說裡,阿西莫夫試圖預言人工智能,太空科技的發展,人類的進化等;

同時又探討了人類社會的變化 ,最後還討論了哲學問題,從科學的角度探討“創世”,宗教等。

不過,“軟硬分類”只是一種常規分類,不是標準分類

因為科幻是比較特殊的非虛構類文學,與傳統文學有巨大差別,

所以它的分類,實際上是沒有嚴格標準,

可能是科幻“神片”的《沙丘》,也許不是中國人的“菜”

這種分類的出發點,也許是便於網友挑選作品,理解作品的傾向而已,

所以網友也不用過分執著。

02

《沙丘》是軟科幻,並且是傾向於“科幻奇幻不分家”的軟科幻

什麼是科幻奇幻不分家

《西遊記》講的是二郎神,孫悟空,如來佛祖這些神仙妖怪的故事,與科學完全脫節,所以是屬於奇幻。

但如果在《西遊記》里加入了外星人的概念,說孫悟空等神仙是外星人的產物,

他們的法力,背後是外星人領先人類1億年的科技。

可能是科幻“神片”的《沙丘》,也許不是中國人的“菜”

最後通過這種科幻版的《西遊記》,告訴讀者:人類一直是外星人的實驗品

經過這樣改編,《西遊記》就能成為一部科幻奇幻不分家的作品。

簡單來說,這樣的作品,就是科幻奇幻不分家的作品了

這樣的作品之所以能產生,

主要是利用了科幻作品中,“科幻設定能解釋一切”的思維

科學是需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

而科幻是需要十分大膽假設,僅需儘量小心求證,儘量而已!

所以利用科幻設定,能夠解釋一切!

宇宙中有沒有“上帝”?

可能有,因為上帝可能就是比我們先進很多年的文明;

有沒有可能存在“前世今生”?

可能是科幻“神片”的《沙丘》,也許不是中國人的“菜”

《黑客帝國》

有可能有,假如人類像《黑客帝國》那樣,都活在人工智能設計的夢境裡,那麼一切皆有可能,何況前世今生;

世界上有沒有可能存在魔法?

有可能有,如果存在更先進的文明,他們將高科技包裝成魔法,給人類用,那就可以有魔法了!

《沙丘》就是利用了這種“科幻設定解釋一切”的思維,成為一部科幻奇幻不分家的作品。

簡單來說,《沙丘》就是預言了人類的科技發展,設定了人類能夠在太空許多星球殖民,

但作者又自圓其說,限制人工智能等關鍵科技不能發展讓書中出現了先知,聖母等奇幻元素;

可能是科幻“神片”的《沙丘》,也許不是中國人的“菜”

書中的主要劇情,就像是一部帶科幻元素的奇幻版《權利的遊戲》。

作者通過這個故事,探討了生態學,心理,政治,歷史等

從電影的預告片來看,電影版的《沙丘》的類型就有點像《星球大戰》,

但《星球大戰》是偏爆米花的,很輕鬆幽默,

而《沙丘》就比較偏神話故事。

03

中國人可能不喜歡《沙丘》

儘管《沙丘》原著經常被外媒劃分成“人生必看”,或者劃分為“科幻聖經”

但在中國,其實它的粉絲並不多

可能是科幻“神片”的《沙丘》,也許不是中國人的“菜”

因為科幻文學在中國只是一個小類別,是小眾文學,

在中國科幻文學界,唯一能引發大量關注的科幻作品,也許就只有劉慈欣的《三體》。

而《銀河帝國》,《2001太空漫遊》等很早進入中國的作品,實際上在中國知名度都不高,

而《沙丘》就和《海伯利安》一樣,在中國是冷門中冷門,一般是真正的科幻愛好者才會知道

可能是科幻“神片”的《沙丘》,也許不是中國人的“菜”

所以原著的知名度,並不能在中國為《沙丘》電影加分

因為文化背景不同,《沙丘》這種風格的科幻,在中國也不討好

中國的主流哲學是唯物主義,

在民間,中國人也更關注現實,

在我看來,我們中國人相信神佛,都是出於“功利性”的,根本不像是信仰,更像是一門投資,

“簡簡單單地燒香拜佛,就有機會被保佑升官發財,闔家平安!”

這麼划算,當然相信神佛啦

總的來說,我們中國人不像西方,是沒有太多宗教文化環境的

可能是科幻“神片”的《沙丘》,也許不是中國人的“菜”

《沙丘》這種科幻奇幻不分家,比較“神秘”的電影,中國人可能看不慣

它是一部科幻片,

但具體劇情看起來像是奇幻,有先知,聖母等神秘元素,中國人會覺得這是“神棍片”,會覺得有點彆扭

比如在電影的預告片中,

人類已經有了飛船等高科技,但打架的時候,用的卻是刀;

人類的服裝明明已經是有高科技元素,但有不少復古風;

而電影明明是科幻片,但情節比較像奇幻,神秘的角色。

可能是科幻“神片”的《沙丘》,也許不是中國人的“菜”

在中國人的觀念裡,也更趨向於認為硬科幻才是科幻

如果科幻片不與自然科學,想象力等掛鉤,很容易被質疑的,

就算《星際穿越》那麼硬的科幻片,都會被少數人質疑是“披著科幻外衣的家庭片”。

如果《沙丘》在中國定檔,肯定會被宣傳成科幻神片,改編自牛逼的《沙丘》,

但就算它最終質量很好,甚至是“神片”,

可能是科幻“神片”的《沙丘》,也許不是中國人的“菜”

中國觀眾看到的僅僅是一個類似於《星球大戰》,甚至類似於《雷神》的故事,

會有“被騙”了的感覺難免會失望

《星球大戰》系列,是《沙丘》的“吹哨人”

其實《沙丘》的情況是和《星球大戰》很相似的,

它的原著和《星球大戰》一樣,

在外國很火,但在國內沒有多少粉絲,沒有多少影響力,也沒有情懷;

而《星球大戰》也是類似於“奇幻科幻”不分家的科幻片,

可能是科幻“神片”的《沙丘》,也許不是中國人的“菜”

《星球大戰》

背景是太空,有許多先進的科技,但也存在“原力”這種神秘力量,武士們是用光劍來打鬥。

票房方面,《星球大戰》在國內就比較冷門了

對於《沙丘》來說,《星球大戰》就是它的“吹哨人”,

它未必是中國人的“菜”

目前來說,

《沙丘》最大的有利條件,也許是導演和配樂師

它的導演是《銀翼殺手2049》,《降臨》的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

他拍攝電影,質量還是有保證的。

可能是科幻“神片”的《沙丘》,也許不是中國人的“菜”

好的電影,配樂也很重要

而《沙丘》的配樂師是漢斯季默,是好萊塢最頂級的配樂師

《星際穿越》就是由他所配樂的;

《蝙蝠俠大戰超人》中,

神奇女俠之所以能“C位出道”,人氣壓過超人和蝙蝠俠,漢斯季默也是主要功臣,

可能是科幻“神片”的《沙丘》,也許不是中國人的“菜”

《蝙蝠俠大戰超人》

因為那段氣勢磅礴的出場音樂,就是漢斯季默配的

神奇女俠有了漢斯季默,就等於《天龍八部》的喬峰,有了“藍牙音箱”!

有他在,《沙丘》的觀影體驗也會好很多

可能是科幻“神片”的《沙丘》,也許不是中國人的“菜”

洞察影視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