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红楼:秦可卿在什么时候感到自己该死的(上)

读红楼,不能只关注文字表面的意思,这几乎成为红楼爱好者的一个共识。作者本人也一再提醒读者,这本书是“满纸荒唐言”,千万不要被文字骗过去,要从字里行间找出作者的真实意思。

比如对秦可卿的评价,书中这样写道“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

这一句,给大家的印象就是在贾母一大堆的重孙媳妇里,秦可卿位列第一。

而实际上,贾母这些草头重孙们——贾蓉、贾蔷、贾芹、贾芸、贾兰等等,比较突出的几个当中,只有贾蓉结婚娶媳了。其他上不了台面的远支、贫穷的草头重孙们,即使娶了媳妇,能好到哪儿去?

所以,可以说秦可卿是贾母唯一的重孙媳妇。从这里就可以知道,这赞美的水分有多大。


解析红楼:秦可卿在什么时候感到自己该死的(上)


由于原著中,作者删去了大量与秦可卿相关的文字,使得秦可卿成为谜一般的人物,并在后世红楼研究中,产生了一门“秦学”。

本文仅通过保留下来的文字,来推断一下有关秦可卿的一些事情,以及是什么原因让她下定了死的决心。

一、 秦可卿有多美

秦可卿第一次登场是在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作者没有像前文介绍王熙凤、贾宝玉、三春那样来一段韵文进行外貌描写。

但是,在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遇到了一个美丽的神仙姐姐。作者对神仙姐姐做了大篇幅的外貌描写,极尽华美之能事。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

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

靥笑春桃兮,云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

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

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

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应惭西子,实愧王纨。奇矣哉,生于土地,来自何方?

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这个神仙姐姐不仅长得美、气质佳、穿得好、妆化的也没谁了,而且神态谁也学不会,动作姿势也别梦想去效仿。甚至从古至今四大美人西施啊、王昭君啊,如果见了她,都会深深感到自愧弗如。

我在生活中,也会仔细观察人们的骨骼长短和排列,才知道造物主如果想让谁美丽,让这儿的骨头长一点,那儿的骨头窄一点,这样一来,虽然大家同样都是206块骨头,但是因长短、宽窄的不同,就架构出不同的气质来。有的人一看就不是凡品。如果再加上文化、衣饰、教养的加持,简直仙子仙貌。

这篇赋歌咏的神仙姐姐正是警幻仙子本尊,秦可卿的姐姐。

大家都知道,通常情况下,亲姐妹往往长得十分相像。所以这段文字表面是在描写警幻仙子,实际也同时对秦可卿的外貌做了浓墨重彩的刻画。

作者还嫌刻画的不够,在接下来文字中,又引入两个读者已经熟悉的人物,薛宝钗和林黛玉来进一步加以说明,当警幻仙子把宝玉领入香闺绣阁时,宝玉看到床上躺着一个美人——

“更可骇者,早有一位女子在内,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

作者通过这种手法告诉我们,秦可卿之美。作者是说我说西施、王嫱,大家可能没感觉,宝钗、黛玉我已经描写那么多了,你们应该有感觉了吧,秦可卿长得比钗黛加起来还要美。

说秦可卿是贾母“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如果从相貌外形上来说,也不为过,因为那几个重孙找到这样美貌的人可能性几乎是零。


解析红楼:秦可卿在什么时候感到自己该死的(上)


二、秦可卿的年龄到底是多大

对于秦可卿的年龄,向来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有的读者认为,书中第十三回交代贾蓉是20岁,据此推断秦可卿死时应该是17到20岁。

个推断的前提是贾蓉必定要娶一个比自己小的人为妻。但是,这个前提是虚假前提。

还有人根据秦可卿在宁国府的地位以及成熟、老练的办事作风来推断,她应该在30岁左右。以上两种推断结论,一看就知没有细读文本。

在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中,有对秦可卿的父亲秦钟的一段文字介绍。说他“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女儿,小名唤可儿……那秦业至五旬之上方得了秦钟。”

这段文字是说秦业在“五旬之上方得了秦钟”,就是秦业在50多岁的时候有了秦钟,那么现在秦业年近70,67岁都不能称为年近70,此回中,秦业应该在68、69岁左右。秦钟应该在16、17岁上下。

秦可卿比秦钟要大。那么大多少呢?

在第八回,从介绍秦业的文字中,可以得知,秦业夫人早亡,可能亡故的较早,以至于没有儿女,于是在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女儿。

假如秦业20岁上下结婚,25、30岁上夫人早亡了,稍晚抱养孩子,那秦可卿在第八回也应该小40岁的人了。如果抱养的再早些,秦可卿的岁数就更大了。

在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中,王熙凤在看望秦氏病的时候,秦可卿拉着凤姐儿的手,强笑道:

“这都是我没福。这样人家,公公婆婆当自己的女孩儿似的待。婶娘的侄儿虽说年轻,却也是他敬我,我敬他,从来没有红过脸儿……”。

说贾蓉“虽说年轻”这句,可以明显感到,秦可卿比贾蓉的年龄要大。如果她比贾蓉的年龄小,不会这样形容贾蓉。

所以,我认为秦可卿的年龄应该在20岁以上,25岁上下差不多,说30也未为不可,没准儿小40是更准确些。

看如今娱乐圈,嫁一个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小女婿也不是没有。而且,阳光底下从来也没有什么新鲜事!


解析红楼:秦可卿在什么时候感到自己该死的(上)


三、秦可卿的身世

在上文描写警幻仙子的那篇赋中,作者就已经说:

“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

不知道秦可卿从哪里来?真正的父母是谁?

但是,作者接着写道:“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这也不能说她是从昆仑山西王母那里来的。

古代文人喜欢把皇家比喻成神仙家,比如“一朵红云捧玉皇”、“太平天子朝元日,五色云车驾六龙”之类。

所以,人们据此类推,认为秦可卿出自皇室。这里不争论,本文只是就文本推断一些事情。

在第八回中,从作者对秦业的介绍可以得知,在第八回这个时间段,秦业担任营缮郎,那么他在抱养秦可卿时,很可能连营缮郎也不是。在此处脂砚斋批道:

“出明秦氏究竟不知系出何氏,所谓寓褒贬、别善恶是也。秉刀斧之笔、具菩萨之心亦甚难矣,如此写出可儿来历亦甚苦矣。又知作者是欲天下人共来哭此情字。甲戌眉批:写可儿出身自养生堂,是褒中贬。后死封龙禁尉,是贬中褒。灵巧一至于此。”

这是说秦可卿的出身,一是不明来历,二是养父地位很低。

接着书中写到:“长大时,生的形容袅娜,性格风流 。”

骨相、性格都是天生的。容貌让她有了风流的资本。性格更是助力她的风流性格。

甲戌侧批:“四字(指性格风流)便有隐意。《春秋》字法。”

此句批语,坐实秦可卿独擅男女风情。

由于秦可卿身世堪怜,从小失于母教,所以受三纲五常的影响很少,保留的天性也就相对多一些,在男女方面也就没有什么伦理道德的束缚。


解析红楼:秦可卿在什么时候感到自己该死的(上)


四、秦可卿有多风流?

书中描写多有暗示。

秦可卿带着宝玉到她寝室时,作者对这个卧室的描写是这样的: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上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宝玉含笑连说:“这里好!”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

1、 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

秦可卿卧室的镜子当然不是武则天用过的,但是,肯定发挥着和武则天的镜子形同的作用。

关于武则天把宝镜安置在卧室这种事情,有轶事流传,大家自去理解。

另外,武则天本人曾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后,嫁给李世民的儿子唐高宗李治。

武则天先后嫁给父子二人。作者是不是在暗示什么?

2、 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

赵飞燕是西汉汉成帝的皇后。

据传说,实际上,赵家姐妹和西汉皇室多少有些瓜葛。其母为汉景帝之子江都王刘非的后人。虽如此,那也和汉景帝隔了五六代了。她嫁给赵曼后,生下了赵氏姐妹。

不知何故,赵家将姐妹俩弃于荒郊野外三天之久,后来发现她们竟然没死,忙又抱回家,过继给同村一赵姓人家。

长成后,姐妹两个被送到阳阿公主府邸,学习歌舞。几年功夫,技压群芳,声名鹊起。

尤其是赵飞燕,舞姿翩翩如展翅欲飞的燕子,故名赵飞燕,原来的名字赵宜主反而没多少人知道了。汉成帝刘骜在阳阿公主府上,遇到舞姿轻盈的赵飞燕,携入宫中。

其中赵飞燕被人收养的情节,以及进宫的方式,结合秦可卿的身世,不能不引人遐思。

3、 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

太真,即杨贵妃。此人美貌冠绝天下,擅歌舞,晓音律。

一开始,杨太真嫁给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八子寿王李瑁为妃。

后唐玄宗授意,杨贵妃于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奉命出家为女道士。不久,唐玄宗下诏让杨玉环还俗,并接入宫中,正式册封为自己的贵妃。

又是一个先后嫁给父子两人的故事。

另外,据传说,安禄山曾认杨贵妃为干妈,但又和干妈有暧昧关系。这个木瓜很能说明问题。

并且这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不但没有被扔掉,反而被放在金盘里“贡”了起来,很像是要纪念一把的意思。

4、 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

此处寿昌公主,应该是寿阳公主,宋武帝的女儿。

据《太平御览》记载:

“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竟效之,今梅花妆是也。”

人日,是指正月初七。刚出腊月,天气正寒,很奇怪的是,这个榻被放在了高大的宫殿下面,而且是殿檐下面。

冬天,屋檐下如果有风,那得多冷。

寿阳公主大冷天卧在那儿,不冷吗?再说,那梅花花瓣是烙铁吗?竟然拂之不去。

这个传说凑足各种不合情理的条件,让梅花落在寿昌公主的额头。实际上,这个妆分明是爱美的寿昌公主想出来的,却偏要编出个神奇的故事。

但是,很不幸的是,寿阳公主的梅花妆被后人称为亡国妆。有诗为证:“千古风流说寿阳,梅花飘落粉犹香。寄言长信宫中女,莫学当时亡国妆。

天下的榻很多,但偏偏是寿阳公主的榻。如果梅花妆是“亡国妆”,那这“榻”是什么“榻”?

无独有偶,贾宝玉睡上这榻,正是发生在宁府请荣府的太太小姐们赏梅花的那次宴集,正值梅花开放的季节。

5、 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

同昌公主是唐懿宗李漼的长女,生母为淑妃郭氏。当时,唐懿宗李漼还是皇子,太子之位的争斗,让李漼忧心忡忡、经常得病,爱妾郭氏的照料和长女同昌公主的降生,给了李漼莫大安慰和鼓舞。

因此,同昌公主成为历史上最受宠的公主。

但是,有一个逸闻,这个逸闻是真是假,一直以来都有争议。据传说同昌公主的母亲和自己夫婿韦保衡有染,同昌公主发现后,跟秦可卿出现了相同的病状,最后郁郁而终。

虽然秦可卿和同昌公主一样,因说不出的羞辱而身亡。但是,曹雪芹在这里提到“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重点可能是在说明秦可卿在贾家很是受宠,地位很高,赏赐颇丰,生活极其奢侈。

比如这个“联珠帐”,据唐代苏鹗的《杜阳杂编》记载:“同昌公主堂中设连珠之帐,即真珠为之也”。

作者把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旨在说明秦可卿的生活用品极其奢华,如果不得长辈宠爱,是不可能用这样奢华的的用品。

用秦可卿自己的话说:“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对这种极尽恩宠的情况,秦可卿是心知肚明的。

6、 西子浣过的纱衾,红娘抱过的鸳枕

“西子浣过的纱衾”,这个不知是什么意思,也不敢妄议。但是,红娘抱枕,还抱了一对儿……《西厢记》里的张生和莺莺,全赖红娘从中间穿线,将生米做成熟饭的。

综合以上,根据作者的描述,对秦可卿只能下两个字的判语:“淫”、“奢”。“淫”是天生带来,“奢”是后天赐予。


解析红楼:秦可卿在什么时候感到自己该死的(上)


五、 秦可卿原生家庭的家庭关系

从各方面来看,秦可卿的原生家庭关系不是很好。

1、 父女关系疏离

秦可卿是秦业抱养的孩子。一般的中国家庭,男主外女主内。男人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工作和社交上,对家庭的付出比较少、对孩子的陪伴也很少。

而且,中国家庭的父亲大部分根本不会爱孩子、也不会和孩子沟通与相处,对孩子基本是冷而远之的。

看看贾家,贾敬和惜春、贾赦和迎春、贾政和探春这几对父女关系,父女之间的冷漠和缺乏交流,基本可以说明情况。

况且,即使是现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父女疏离的情况也不鲜见。也就是说,秦氏父女之间的关系不会很亲近、融洽。

即使秦业后来又续弦,那后母对秦可卿也不会像亲生母亲那样。秦可卿先天就缺乏母教、家教,先天缺乏家庭温暖。尤其是女人要贞洁的观念获得,都是父母灌输的结果。秦可卿应该缺少这人生一课。

2、姐弟关系疏离

秦可卿不会是“扶弟魔”,永远不会有“夫家有四套房子,让他给我弟弟买一套房子,有错吗?”这样的想法。

比如在第七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贾宝玉和王熙凤在宁府初会秦钟时,书中写到:

“平儿知道凤姐与秦氏厚密,虽是小后生家,亦不可太俭,遂自作主意,拿了一匹尺头,两个“状元及第”的小金柜子,交付与来人送过去。”

这一匹绸缎布料大概是四丈,两个“状元及第”的小金箔子,每个通常是20至30克,按现在的价钱大概是2万多元。这些东西的价钱在当时肯定要比24两银子要多。

可是在秦钟上贾家书塾的时候,书中这样写道:

“(秦业)只是宦囊羞涩,那贾家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容易拿不出来,又恐误了儿子的终身大事,说不得东拼西凑的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

秦钟入私塾,和初见宝玉熙凤相隔没几天,但是那布和金犊子不知做了什么用?

反正秦钟上学,秦业还是拿不出钱来,看来秦可卿当着宁府的家,的确很是大公无私,娘家一点好处也没有得到。赵姨娘都知道给娘家人争取利益。

不过这件事情进一步说明,秦可卿出嫁后和娘家的亲情也基本上断了,自己享用极尽奢华,但是弟弟上学的费用,自己是一分钱也不出的。

但是,钱,是衡量亲情的一个重要砝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