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十四年的恢弘敘事,為什麼管虎選擇了《八佰》?

疫情過後,復工復產的電影行業,終於迎來了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商業大片——《八佰》,電影截至目前票房已經接近18億,好評如潮,口碑一路飆升,是今年第一部口碑票房雙豐收的大片。

抗日戰爭十四年的恢弘敘事,為什麼管虎選擇了《八佰》?

《八佰》的成功,也讓該片的導演管虎,再一次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抗日戰爭十四年的恢弘敘事,為什麼管虎選擇了《八佰》?

名導的青春也迷茫

管虎的首次執導電影,是在1992年。也差不多是他從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一年,自籌資金拍攝了自己的處女作《頭髮亂了》,講述的是80年代,一群北京胡同裡的年輕人迷茫的青春。

抗日戰爭十四年的恢弘敘事,為什麼管虎選擇了《八佰》?

當我們這麼多年後回顧這部影片時,會發現管虎的藝術風格已經初見端倪:運用寫實和群像,試圖像《活著》那樣,通過一群普通人謀生的掙扎,映襯出當下的時代。

抗日戰爭十四年的恢弘敘事,為什麼管虎選擇了《八佰》?

而這樣的藝術風格,其實也和管虎的成長經歷分不開:這個身高一米九的山東大漢,青春期成長在80年代的北京。在那個特殊時期剛剛結束的年代,一切舊有的秩序、觀念都在重建,大量知青回到城市之後,發現自己所剩的,只有迷茫。

抗日戰爭十四年的恢弘敘事,為什麼管虎選擇了《八佰》?

這個大學才畢業的小夥子,當他第一次獨自面對這個變化中的世界時,決定用鏡頭記錄真實的生活,用故事剖析小人物內心最柔軟的感情。

抗日戰爭十四年的恢弘敘事,為什麼管虎選擇了《八佰》?

管虎之後的作品,《西施眼》的藝術風格有了明顯的進步,格調寧靜而悠遠,以唯美、細膩的手法講述了三位女性——16歲的賣茶少女阿兮、26歲的中學教師施雨和36歲的越劇演員蓮紋的不同生活故事,用小人物的細膩感情反應時代的滾滾洪流。

抗日戰爭十四年的恢弘敘事,為什麼管虎選擇了《八佰》?

《上車走吧》,這個略帶浪漫氣息的名字,講述的是最早一代“北漂”的故事。本片沒有美式公路片那種浪漫情懷,講述的外地的民工在北京的苦與痛、追求與嚮往。

抗日戰爭十四年的恢弘敘事,為什麼管虎選擇了《八佰》?

我有勇氣挑戰既有的觀影習慣

在《西施眼》之後,真正讓管虎走進大眾視野的,是《殺生》、《鬥牛》、《廚子戲子痞子》等風格化的作品,也是他和黃渤合作的緣起。

抗日戰爭十四年的恢弘敘事,為什麼管虎選擇了《八佰》?

在接受採訪時,管虎曾說過:“電影對我們來說是最至高無上的,這是肯定的,這沒什麼不好意思的。那你就忍著、等著,也許有一天機會就來了,也許永遠都不會來。”

抗日戰爭十四年的恢弘敘事,為什麼管虎選擇了《八佰》?

《殺生》是一部我看了好多遍的作品,黃渤飾演牛結實將整個村子千百年來形成的各種封建禮數還有規矩制度都衝撞了個遍,忍無可忍的村民,決定和外來的醫生一起,用“心理戰”殺掉他。

抗日戰爭十四年的恢弘敘事,為什麼管虎選擇了《八佰》?

牛結實這個人物是複雜的,他平時無惡不作,但他又從內心深處愛著這個封建又愚昧的村子,想要融入進去卻不得法。看著他的心一步步死去,觀眾的心也一步步沉了下去。

抗日戰爭十四年的恢弘敘事,為什麼管虎選擇了《八佰》?

這種風格和傳統的商業大片相悖。但堅持自己的風格,不斷追求對商業與藝術的探索,是屬於管虎的倔強。據黃渤說管虎從前的口頭禪是:“絕不!憑什麼非要這樣!我就不這樣能怎麼著!”王小波說人長大就是一個緩慢被錘的過程,而這麼多年過去了,管虎還是那個當年拍《頭髮亂了》的大男孩。

抗日戰爭十四年的恢弘敘事,為什麼管虎選擇了《八佰》?

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十四年抗戰的恢弘敘事,管虎選擇了四行倉庫保衛戰,更不難理解,為什麼《八佰》裡這群”散兵遊勇“,如此觸動我們的內心。

抗日戰爭十四年的恢弘敘事,為什麼管虎選擇了《八佰》?

我想表現我們民族心中非常光輝的一面

我們在《八佰》中看到了“瓜慫”一般的老鐵:

抗日戰爭十四年的恢弘敘事,為什麼管虎選擇了《八佰》?

看到了畏畏縮縮的老算盤:

抗日戰爭十四年的恢弘敘事,為什麼管虎選擇了《八佰》?

也看到了蘇州河對岸那些被喚醒的不屈和血性,更看到抱著手榴彈一躍而下,與敵軍同歸於盡的壯士:

抗日戰爭十四年的恢弘敘事,為什麼管虎選擇了《八佰》?

戰火紛飛中的眾生群像,平凡人物的內心糾葛,租界和戰場的強烈對比......作為一部戰爭片,《八佰》的文戲可謂拿捏得十分到位。這也是管虎這麼多年以來,藝術積累的一次厚積薄發。

抗日戰爭十四年的恢弘敘事,為什麼管虎選擇了《八佰》?

中國是一個強大的國家,我們的太多導演有著自己的宏偉夢想,文藝界需要要有管虎這樣的人,他曾經說過:“我想表現我們民族性中非常光輝的一面。”而他,也做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