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結婚流程

古代的婚禮非常重要,因為古人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意思就是說兒子必須要結合生字,以延續血脈,結婚則是養育後代,尊重祖先的先決條件,所以婚禮是正禮,必須重視,古代婚禮有一套嚴格的程序,稱為“六禮”,包括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納彩: 就是男方請媒人去女方家中提親,待女方同意後,男方帶上禮物去女方家中致辭。

問名: 就是男方詢問女方的姓名、生辰八字、屬相,還要詢問女方母親的姓氏,以瞭解血緣關係,從古代就知道不能近親結婚,不利於子孫後代,而且男女的生辰八字古代人非常重視,生辰八字必須不能相剋。

納吉: 就是男方向女方通報好消息,即雙方的生辰八字、屬相、姓氏匹配,可以結婚。

納徵: 就是現在的訂婚,男方需要送聘禮的女方家中。

請期: 就是確定結婚日期,這個由男方確定,需要根據雙方的生辰八字,請先生挑選黃道吉日,並將確定好的日期通知女方。

迎親: 是六禮的最後一道程序,相當於現在的結婚大典,有男方新郎親自到女方家中迎娶,時間為黃昏時,之所以選擇這個時辰,新郎到女方家迎親,新娘則跟隨新郎到夫家,含有陽往陰來之意,而昏時正是陰陽交接之時,男以昏時迎女,故曰婚;女因男而來,故曰姻。《白虎通嫁娶篇》記載:“婚者,昏時行禮,故曰婚。” 《說文》:“禮,娶婦以昏時。婦人陰也,故曰婚。婚,婦家也。”

迎親的隊伍來到女家有“攔門”、“唱喜歌”、等儀式。迎親的隊伍在途中,凡遇到寺廟、橋頭、路口、墳墓、水井時,需要把轎子遮起來,另外還要放炮,為了避邪。迎親的隊伍到達男方家時,不能馬上進門,要把轎子關在門外,意思就是把新娘的性子憋的溫順一點,還有撒谷豆、跨火盆等儀式。

進門後就是“拜堂”,即“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拜完堂後面的禮儀大家應該都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