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推“結果”,統計學揭開寫作真相:原來名家都在恪守這2條原則

一本書的封面能夠透露什麼信息?

統計學告訴你:作者封面名字大小與作者知名度成正比!

以美國知名作家斯蒂芬·金為例,他的大賣作品《黑暗的另一半》名字佔據整個封面47%;而處女作《魔女嘉莉》,比例只佔整個封面不到3%。

你也許會說,這無非是書商的營銷動機,不就是鼓勵讀者衝著作者名聲去購書?談什麼統計學?

不急,來看下一題:如果一個作者刻意隱瞞自己的身份,能把真實作者找出來嗎?

看起來似乎有些難,但統計學告訴你:可以!

20世紀80年代,恐怖小說作家“理查德·巴克曼”身份成謎團:是確有其人?還是知名作家的另一個代名?

然而,面對翻天覆地的全國爭論,原作者始終保持沉默。作者不開口,難道就永遠無法揭開真相?

並不是!當有人把巴克曼的4本書與最暢銷的50位作家進行比較,結果得出:斯蒂芬·金更可能寫了這些作品,並且196次分析,196次全中。

最終,“巴克曼”浮出水面,斯蒂芬·金不得不承認自己就是巴克曼的真實身份,理由只是:他不滿當年某出版社一年只出一本書的信條。

逆推“結果”,統計學揭開寫作真相:原來名家都在恪守這2條原則


用數學來分析文學?這聽起來似乎異想天開,可大數據證據鑿鑿。甚至,統計學還揭開了歷史上三位美國開國元勳著作權署名疑案!要知道,在統計學介入以前,這個爭論長達150多年之久。

作為美國憲法的聖經——《聯邦黨人文集》是美國政黨重要文集,出於種種原因,當年出版之際,其中有12篇文章作者未署名。但是,大眾都知道全國只有漢密爾頓、麥迪遜、傑伊三位元勳才有資格撰寫這部鉅作,這成為一個公開的秘密,並沉默了十多年。

然而隨著《聯邦黨人文集》對美國曆史意義越來越重要,三位元勳不約而同都把這些作品列入了自己的著作清單。

逆推“結果”,統計學揭開寫作真相:原來名家都在恪守這2條原則


3位都來認領,只有1位是真,到底誰才是真正的作者? 為此,歷史學家展開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爭論。可爭來吵去,誰都沒有科學依據說服對方。

轉機發生在1963年,哈佛大學莫斯特勒教授和芝加哥大學華萊士教授從統計學的角度出發,倆人通過比對三位元勳使用詞頻和概率,最終讓歷史之爭塵埃落定——原來,麥迪遜才是真正的作者!

並且,莫斯特勒教授和華萊士教授的統計方法、統計結果均得到統計學家和歷史學家們的共同認可。

世紀疑雲揭開,從“成果”逆推“結果”的統計學,道出一個事實:無論表象如何,都能通過蛛絲馬跡,揭開真相!

逆推“結果”,統計學揭開寫作真相:原來名家都在恪守這2條原則


雖說寫作是文字與標點的組合,這個世界上能夠熟練運用寫作技能的人太多,但是一如人的指紋具有獨一無二性,每一個作家的文字裡也各自隱藏著自己的指紋,以及那些藏在文字背後的獨家寫作秘笈。

《納博科夫最喜歡的詞》,就是這樣一本基於統計學,用數字來研究文字的作品。作者本·布拉特通過分析比對1500部經典文學作品,以及上萬部同人小說,逆推驗證出世界上成功作家們之所以成功的寫作金律,為廣大寫作愛好者提供正確的寫作方向和方法。

逆推“結果”,統計學揭開寫作真相:原來名家都在恪守這2條原則


事實上,寫作準則是:萬事化簡,沒有技巧,才是最大的技巧!

一、越受歡迎的作品,越少用副詞

對於寫作者而言,寫作目標幾乎是一致的,那就是:寫出受讀者歡迎的文章。

可身為作者,卻常常內傷,因為“歡迎or不歡迎”的評價權掌握在讀者手裡,如何才能得到讀者肯定?

回想起自己最初在論壇寫帖子的時候,常常是辛苦碼字卻無人問津,無比沮喪。期間,曾有一位網友引起了我的注意,每每只要他出帖,下面總能蓋起高樓。好奇的我也進去一條條查看讀者對他的評價信息,其中有一條至今都令我印象深刻:

“看你寫的文章一點都不累,別人講了一堆道理,我啥都沒看懂,但是你三言兩語卻讓能讓我大徹大悟……”

原來,真正的好文章是帶給讀者良好的閱讀體驗!我審視自己的文字,那些華麗的辭藻修飾,除了感動自己,只會讓讀者反感。

逆推“結果”,統計學揭開寫作真相:原來名家都在恪守這2條原則


從那以後,我開始有意調整,儘量讓自己的語言平實起來;漸漸地,也收穫了網友們的跟帖互動。

到底什麼樣的文章才受讀者歡迎?在這些年的寫作過程中,我探索著真相,卻一直模模糊糊,直到讀了《納博科夫最喜歡的詞》才恍然大悟:越受歡迎的作品,越少用副詞。

低頻率使用副詞的作家,經典之作,副詞使用最少

所謂副詞,通常是指在句子中表示行為或狀態特徵的詞,用來修飾動詞、形容詞等;在西方的用語裡,常常以“ly”結尾。

如果說要推舉一位簡潔作家代表,那麼非海明威莫屬。他一直以文辭簡潔而聞名,這種簡潔的風格正是他有意選擇的結果。海明威始終堅信,一部文學作品,應該儘可能精簡,只保留最核心的部分,多餘的文辭只會損害作品。

逆推“結果”,統計學揭開寫作真相:原來名家都在恪守這2條原則


和海明威保持相同意見的還有《搏擊俱樂部》的作者恰克·帕拉尼克,他也曾著文反對以ly結尾的副詞使用。

作家做的,正如他們說的一樣嗎?

為此,作者布拉特針對15位公認的名作家,將他們的167部作品放在一起,統計每10000個詞中的副詞使用率,結果顯示:E.L.詹姆斯以155個副詞居高位,斯蒂芬·金105,海明威則沒有辜負他簡潔大師的榮譽,只有區區80個,大師的稱號名至實歸。

逆推“結果”,統計學揭開寫作真相:原來名家都在恪守這2條原則


再把樣本放到海明威身上,從他所有作品分析中發現:他的經典之作正是副詞使用最少的那些,比如《太陽照常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

▲高頻率使用副詞的作家,最受歡迎的作品,仍然是副詞使用最少的

當然,不同的作家會有不同的寫作風格。雖說偉大作品大多傾向使用較少的副詞,但也不排除例外,比如諾貝爾獎得主辛克萊·劉易斯。

劉易斯也是一位被公認的偉大作家,但相比海明威,他的副詞使用率顯得遠遠高出很多,平均每10000個詞中有142個,比海明威多出77.5%。

可是,即便劉易斯是個反例,但是通過對他的作品分析,我們卻可以發現:劉易斯的成功依然遵循“越受歡迎作品,副詞使用越少”這個定律。其被公認的兩部最偉大著作《大街》和《巴比特》,是他最受歡迎的,也是最簡潔的作品。

逆推“結果”,統計學揭開寫作真相:原來名家都在恪守這2條原則


事實上,無論作者本人是不是認同使用副詞,但是大數據驗證得出:無論是哪一類作家,他的成功作品,一定是他行文中最為簡潔、使用副詞最少的作品。

雖說副詞的使用不是判定一部作品好壞的唯一標準,但對待副詞的態度,卻能看出一個作家的敬業程度。不用副詞,也能將故事、人物演繹得栩栩如生,在這背後,勢必是需要作家花下精力去刪除不必要的冗詞,才能呈現給讀者最完美的作品。

作家對作品的專注度,值得我們學習;作家都在遵守的寫作金律,更值得我們普通寫作者去實踐。

逆推“結果”,統計學揭開寫作真相:原來名家都在恪守這2條原則


二、受歡迎的作品,極少用感嘆號

我曾經在一個寫作營抱團學習,有一次大家在群內報選題,正當我報完選題覺得告捷之際之際,編輯突然在群裡“怒懟”我:XX,你再用感嘆號,立馬斃了你的選題!

心裡一驚,仔細一查看:原來自己的報的4個選題裡,有3個被我華麗麗打上了“!”,無比突兀。於是趕緊灰溜溜將感嘆號刪了重新發過去。

逆推“結果”,統計學揭開寫作真相:原來名家都在恪守這2條原則


在《納博科夫最喜歡的詞》一書中,另一條經過統計驗證的名家寫作準則是——慎用感嘆號。而最早公佈這項寫作規則的是《危險關係》的作者倫納德,2001年,他將這個觀點首次發表在《紐約時報》上。

同樣,本書的作者布拉特用統計學進行了驗證。選取倫納德45部作品進行感嘆號使用分析,發現得出:在寫作生涯的初期,倫納德在書中使用感嘆號數以百計。2001年前的作品中,每10萬字裡就有57個感嘆號;而在2001年後,當倫納德提出“少用感嘆號”倡議後,他將使用率減少到了每10萬字,只有10個感嘆號。

逆推“結果”,統計學揭開寫作真相:原來名家都在恪守這2條原則


倫納德遵循的寫作原則,其他作家也是這麼認同嗎?

事實上,亨特·華生·福勒在《現代英語用法辭典》提出更加銳利的說法:“詩歌以外的文體要少用感嘆號。在記敘文中用過多感嘆號顯然是寫作者缺乏經驗的特徵,或是一個人想在平淡無奇的內容里加入一點虛假的刺激。”

一個感嘆號使用,真能鑑別出“富有經驗的作者”和“缺乏經驗的作者”嗎?

布拉特將統計樣本放大,選取100部最近暢銷作品、100部最近獲得各類文學獎的作品為“富有經驗作者”的代表,選取網絡上2010年到2014年之間所有超過6萬字的同人作品為“缺乏經驗作者”的代表,兩者一比對,真相立刻出爐:

在《紐約時報》暢銷榜上的作品中,每10萬字81個感嘆號;當代文學獎獲獎作品98個;同人小說則是392個,足足是“有經驗”組的4倍。也就是說同人小說作者使用感嘆號的數量遠遠多於職業作家。

逆推“結果”,統計學揭開寫作真相:原來名家都在恪守這2條原則


統計學再次用數字分析告訴我們:越受歡迎的作品,感嘆號使用越少。

一個標題符號的使用,卻是一部作品走向成功的基石,其實仔細分析,不無道理。

雖說使用感嘆號能夠使人引起重視,但是大量的感嘆號卻會沖淡文字本身蘊含的力量。能夠恪守這條寫作規律的作家,和慎用副詞的作家一樣,他們勢必仔細斟酌筆下每一個用詞,才能避開感嘆詞,一樣表現出如同使用了修飾詞一般的效果。

副詞和感嘆號,雖說只是最不經意的一個詞、一個標點,可它的背後承載的卻是一個作家對寫作的態度,力求用最簡潔的表達方式道出最具效果的話語。

想起中國的一句老話:大道至簡。寫作的終極技巧,不也印證同樣的道理嗎?

逆推“結果”,統計學揭開寫作真相:原來名家都在恪守這2條原則


為什麼費勁千辛萬苦,用一堆複雜的數字去推算文字的組合規律?

其實在翻閱這本書的一開始,我一直質疑著作者的“愚蠢”之舉,這本書的意義在哪裡?可是越往後翻,越往深處想,我卻不禁感慨作者的偉大創舉。

在人人都是作者的時代裡,同樣是文字與標點的組合,為什麼作家可以以此為生,並贏得名聲?他們賺錢立名的背後一定藏著自己多年實踐摸索出來的成功秘籍。但,不是誰都願意袒露分享。

如果統計學能夠通過分析驗證出作家提出的觀點,或者統計學能夠揭示出作家不願意透露的技巧秘籍,並且數據說明一個成功作家正遵循著這些準則,那就意味著:這就是寫作獲得成功的真正秘訣。

知微見著,善把握者,才更接近真相。更關鍵的是,讓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才能讓自己望得更遠,離成功更近。


(我是麥青稻黃,讀書、碼字,做一個安靜的女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